巴菲特清仓航空股的背后深意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9喜欢:9

如果从网上诸多的观点翻译版本来看,今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似乎除了清仓航空股值得拿出来做标题之外,其他都是些老生常谈。

譬如需要分散投资啦,看好美国长期前景啦,普通人应该投资标普500啦。

看得让人昏昏欲睡。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究竟是巴老廉颇老矣没啥新鲜观点,还是媒体选择性的忽视了他的一些说法做法?

更重要的是,被各大媒体用来当做标题的“清仓航空股”,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又可能是什么?

1

在讲航空股问题之前,想先说说股东大会上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个是关于巴老将此次疫情和2008年经济危机的对比。

网上好几个版本的翻译都让人匪夷所思,在仔细听了一下原文后,我觉得财新这个翻译相对来说比较好:

“巴菲特提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称当年是由于作为‘路基’的银行出了问题,使经济火车偏离轨道。‘而这次,我们是把火车从铁轨上拉离,放在一边。我真的不知道有任何类似的比喻——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效率的国家,被迫关闭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显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焦虑,改变人们的心理。’”财新网:巴菲特对美国经济信心坚定航空股已全抛


恩,其实还是有点拗口。

巴老真实的意思,应该是觉得08年的大衰退是经济的根基——银行系统出了系统性问题。而这次疫情导致的衰退不同,只是经济“列车”暂时停运了,根基并没有太大问题。因此一旦列车恢复,依然会运行得很好。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市场的基准判断。就像我在上一篇里说的,在经历了三月份的恐慌之后,现在投资者对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判断是“短期的”和“临时的”,是不会改变经济长期运行轨迹的。

关于这一点,我倒建议可以去看一看高善文博士最新的文章,里面把疫情对经济的三波冲击讲的非常精彩。

简而言之,第一波是“恐慌”,第二波是“适应”,第三波是“预期调整”。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现在已经走过了恐慌阶段,适应阶段也接近尾声(从这次五一小长假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敢于在附近走一走,去商场买买东西),然而预期调整阶段似乎还没有来临。

什么是预期调整?按照高博士的说法,是“人们评估疫情对个人长期收入和短期现金流的影响,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开支计划。”

高博认为,对于中高收入、有一定金融资产和储蓄、信用资质相对较好的人,这次疫情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但对于短期收入大幅下降、没有足够的金融资产储备、甚至有一定的金融负债、也很难获得低成本信贷的人群而言,疫情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的社会痛苦。

而对经济总量而言,“这部分群体在流动性约束下被迫缩减消费开支,也会造成次生的经济总量紧缩,进而影响经济恢复”。

高博观察的一个指标,是保姆、家政、水管工等相对低端劳动力主导的服务价格,这个价格与低端劳动力工资紧密相关,而且每个月会作为CPI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布。

若以08年为基准,该服务价格最新的下降幅度是总体价格水平下降幅度的五倍。

换句话说,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正在出现大问题。

关于普通大众群体受疫情更大的问题,显然不仅仅会在中国出现,也会在未来几个月的美国存在。

如果要确保经济这趟火车在重启之后以同样的速度运行,那么社会里遭受影响程度不同的劳动力群体,理应得到不同的救援和支持。

而这,将成为经济重启后不会出现第三波冲击的重要保障。

2

巴老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信心,并不影响他短期的择时行为。

除了斩仓航空股之外,巴老在一季度对自家股票的回购也低于市场预期(预期的45亿美元vs实际的17亿美元)。

此外,巴老不但在一季度没怎么在二级市场抄底(买入40亿,卖出21.6亿,相对于其一千多亿的现金储备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在市场反弹的四月份大肆抛售了持仓股票,净卖出了60亿美元股票,这一点和其在2008年不断抄底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考虑到2019年底巴老还拿着100亿美元的航空股,那么可以大致估算出,四月份伯克希尔的抛售应该全部来自于对航空股的清仓。

如果嫌这还不够明确的话,巴菲特在问答中就直接了当的表示,当前还没有发现比较有兴趣的公司——伯克希尔目前还没有新投资公司,是因为“没有看到有吸引力的东西”。

所以,长期看好美国,长期看好股市,和短期hold住现金继续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矛盾。

如果只看到前者就热血澎湃觉得巴老是在鼓励大家抄底,那显然就会错了他老人家的意思了。

此外,巴老在股东大会上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态,他说“没有什么能比可以印钞票的国家信用高。虽然国家负债会越来越大,但经济还是在增长,而且国家举债用本国货币,信用风险并不大。”

不要以为每一个主权国家都真的能够“自己印钞票”。事实上,在金本位崩溃后,现在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依附于美元信用体系之内,很多时候印钞票是被动发生的。如果这样的国家硬要自己决定印多少钞票,委内瑞拉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巴老看好美国的前提,其实是美国可以向全球收取“铸币税”的现实。究竟什么样的国家真正有资格自信,真正能算崛起?这大概算是最硬核的一条指标了。

3

最后,来谈谈巴菲特清仓航空股这件事情。

巴老在整个投资生涯中经历了“不看好航空业——看好航空业——又不看好航空业”,这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应该是他对各个行业的投资看法中变化最多的了。

他第一次的“不看好”,甚至认为航空业是价值毁灭机器,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高度同质化,而廉价航空的诞生又让竞争愈发无序,因此没有谁能够真正建立护城河。

第二次的“看好”,则是因为在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航空业的参与者大幅缩减,龙头公司市占率提高,出现了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因此巴老一口气把整个赛道都买了下来,以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行业格局变化带来的红利。

那么这一次的清仓式“不看好”,又是什么原因呢?

巴老并非波段高手,因此如果只是觉得疫情期间航空公司业绩糟糕,那么肯定是不至于清仓的,毕竟在疫情已经开始蔓延的三月份,他还选择出手增持了达美航空

更何况理论上说,疫情只会导致那些弱小的航空公司倒闭,让市场份额更加集中,而这正是巴老之前投资航空业的逻辑所在。

如果照此推论,就算巴老觉得现在时机未到不应该继续增持,也不至于清仓航空股才对。

因此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老预测疫情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一系列事件,很可能将对全球经济的运行轨迹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破坏他对航空业的投资逻辑。

推论至此,我能想到的答案只能是巴老不再看好全球化的趋势。

因为事实上,过去一个世纪里航空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全球化格局形成的最佳代言人。

根据IATA的数据,2019年全球航空业的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400亿美元,运送了45亿人次的乘客。考虑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半多的人口从来没乘坐过飞机,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

在如此频繁的飞行背后,是各个产业的高度全球化,也是全球资本的高速流动。

然而,如果疫情之后大量的产业重新回归本地化,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不再那么频繁,那么这显然会对全球航空业的需求造成重大打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行业的供需关系。

或许是我想太多,但巴老此举,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在用脚对全球化投票呢?

“对航空公司来说,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不知道它如何改变的,我希望它能够以合理快速的方式修正自身。我不知道美国人是否由于这一段时间,已经或将会改变他们的习惯。”巴菲特2020年股东大会

巴老,你确定你只是在说疫情吗?

全部讨论

风中成长2020-05-04 09:48

赞,靠谱。

静等好球的耐心人2020-05-04 08:16

全球化逆转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交流旅游需求,长期下降,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受疫情影响,将在日后长期维持,频繁的人口流动将大幅降低,航空业,前景黯淡

雨夜深潭2020-05-04 08:01

老巴并没有糊涂,就如你所说懂的人其实已经看清楚了。航空,海运包括石油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我现在不断了解邻国日本的现状,也许旅游行业的高峰也快过了。

昏天黑地2020-05-04 06:19

不是回不去,而是傲娇与偏见阻碍了他们

昏天黑地2020-05-04 06:17

巴不会授人与柄,他说了很多其实也没说什么,你怎么想他就怎么说

小人革面2020-05-04 06:02

买错认错而已

Yujianyw2020-05-04 02:12

买入航空股的时机到了

木獨佬2020-05-04 01:32

的确是这样,就算疫情过去,以前的关系也回不去了,航空首当其冲受影响。巴菲特收到的消息一定比我们多,受疫情影响什么的只是门面话。

咆哮的丁师傅2020-05-03 21:44

你说的东西,懂zz的应该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改变,美国的精英们慢慢的开始了解了一些事情,中美的那个关系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