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的投资,看好生命科学上游
根据中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为31.4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31.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0.6%。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3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6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5%,所以医药板块是明确的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那么如此低位估值的医药板块是否还会继续低估?或者就开始触底反弹了呢?
事实上如果单纯看是不是低估值是完全无法投资的,看看现在的银保地板块,估值都能低到1倍PE,你说这些板块是不是低估值,我相信肯定是,但是论投资价值呢?我觉得是要商榷的,而且类似银行板块实际上低估值已经长达5年了,在低估值的路上越走越远了,这就非常的悲惨了。因此投资上是无法完全依赖看低估值的,而是要看成长潜力,只有有成长潜力的板块的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否则容易跌入价值陷阱。
医药板块说实话比较复杂,国内的医药板块实际是可以归类为创新药、仿制药和中药板块,每个方向都有它的投资特性,需要依据政策指向性和市场需求性两个方向去分析成长性。说实话这三个方向,目前我比较认可的是创新药和中药板块。
1、创新药的成长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国内的创新药企业还完全无法跟国际的医药巨头类似拜耳、罗氏、辉瑞、强生、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等等比拟。因此未来创新药企业的成长性是毋庸置疑,我相信未来必然会有全球医药巨头的医药企业出现,因此可以关注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等,毕竟这些创新药企业是国际上榜的,未来创新药的潜力实际上就在这些企业当中了。
2、中药板块。很多人看不懂中药,甚至不认可中药,实际上中药还是有它的存在地位的,政策也一直在鼓励中药的发展,所以中药应该来说是有一定的成长潜力的,特别疫情后中药的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以岭药业在这波新冠疫情后突出的表现自己的潜力和成长性。中药板块跟创新药不一样,研发周期不长,更多的是靠爆发,比如片仔癀、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王老吉、连花清瘟等等,实际上中药板块更多爆发依靠的是宣传,因为知名度提高了,那么成长性就出来了,所以中药板块投资最看重宣传攻势,关注热度,一旦发现某种中药热度起来了,马上投资不会错的。
实际上市场中的中药几千种,大多数中药都是默默无闻的,比如各类止咳糖浆等等,所以想要从这么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确实很难,因此投资中药股特别看重企业会不会营销,会不会做品牌,比如片仔癀、阿胶、连花清瘟、云南白药等等,都是依靠营销出名的,所以中药股投资就看重这个,看重营销能力,这个普通投资者很难看得懂的。当然创新药企业也是类似。
一般来说创新药企业都是西药企业,研发周期长、投资资金大,一旦研发成功一款普遍性的创新药,那么收入也是可观的,比如抗乙肝药、抗癌药、抗艾滋病药等等,这些受众广,一旦出成果,那么收益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认可创新药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的,主要基于的逻辑就是目前国产创新药成长性是明显的。
可以发现这些年来国产创新药数量持续暴涨,已经解决国际水平了,创新药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即使在医保谈判降价压力下,创新药企整体产品销售额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一方面体现了创新药产品需求端较为强劲,另一方面也看出更多的创新药企业对冲医保谈判风险能力也越来越强。
创新药ETF(SH515120)、医药卫生ETF(SZ159938)和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都是医药行业基金,实际上在投资上差别不是非常大的,因为持仓上都是涵盖了我们熟悉的头部医药企业:港股创新药ETF更是包括了A股没有的石药集团、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因此投资港股创新药ETF实际上会选择上更多的头部创新药企业,这个适合更聚焦头部创新药企业的投资者;
医药卫生ETF(SZ159938)在持仓结构上更加均衡分散,因为它不仅仅有创新药企业,也有很多中药企业等,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大行业的基金,这个适合全行业覆盖的投资者;
创新药ETF(SH515120)主要跟踪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集中在A股的头部医药企业,包括创新药企业、CXO、CRO、疫苗、中药等等企业,医药企业偏向于具备创新性的,而不是完全的仿制药企业,适合偏向投资A股创新药企业的投资者。
@球友福利 #势不可挡!寻底后的医药板块能否入场#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创新药ETF(SH515120) 医药卫生ETF(SZ159938)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