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6喜欢:3
回复@山人字有妙计: 1. 公司中期報帳面的資產淨值只有19.5億元, 很多投資者根本沒有留意附注的事項,也不知道欠母公司的81億債已被發新股抵銷了;

2. Joel Greenblatt在他的所著的"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一書中有詳細分析分拆上市的潛在投資/投機機會, 你可以參考一下。很多基金買入利福國際(01212)的原因是因為其香港穩定的零售收益及高派息,但現在你強行將仍在發展中、不派息的利福中國分派給他們持有,而且市值只有不足30億元,不符基金持有的要求,那他們可以如何做? 這案例正正是Joel Greenblatt一書中所說的例子。

而且這篇文章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提及: 利福國際及利福中國的大股東劉鑾鴻先生 (人稱細劉) 的職位調動:

"自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劉先生已由本公司(利福國際)執行董事調任為
非執行董事,並已辭任本公司首席執行官。鑒於其於利福中國擔任執行董事、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之新職位,劉先生已調任為本公司非執行董事兼主席。"

已是62歲的細劉放下了市值160億的利福國際CEO及執行董事一職,轉任利福中國的主席兼CEO,顯示他仍有雄心壯志要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山人字有妙计:回复@聚桐分析:谢谢您的分享。提一个我的疑惑:资本市场对一支股票偏离正常范围的低估一定有其充分的理由(当然这个理由未必正确),但从你的研报中,包括风险因素,我并未看到资本市场因何重要的理由而低估该股。常识和理性告诉我,除了楼主所写的这些外,一定有些什么重要的风险因素未被提及。
引用:
2017-02-27 09:56
原帖已删除

全部讨论

league隆2017-05-29 22:19

管理层应该不私有化,其实最优是做利用abs或类reits来获取流动性,这比较需要保留上市地位。

燕歸來2017-05-29 17:58

身處上海的應該比其他投資者更容易理解、清楚這物業的價值。

所以我一直說大股東如果是要利益最大化的話,應該在大寧項目完工前將利福中國私有化,獨享大寧項目的得益。

燕歸來2017-05-20 00:52

哈哈, 我沒有仔細研究利福國際, 但利福國際只是一座銅鑼灣崇光百貨物業應該值200多億元了, 比帳面值高出最少150億元以上。

其香港零售業務的盈利能力始終是穩定, 而且提供穩定的現金流, 每年派息也不低, 即使估值偏高, 但也不會高出很多。當然, 如計算股價上升空間及潛在回報, 肯定是利福中國優於利福國際。

马拉松资本-麦2017-05-20 00:41

目前的利福國際估值不誇張?市場還沒有反應過來吧?我覺得真實『被分拆』出原利福的反而是目前的利福國際(只不過市場沒有反應過來罷了)!

马拉松资本-麦2017-05-19 16:17

我一直在等它跌到跟管理層成本價(約2.8港元!)可惜沒等到。

燕歸來2017-05-19 16:15

通力電子我幾年前也有買, 那時也是長期幾倍PE的估值 被悶走了, 等不到大升

马拉松资本-麦2017-05-19 16:14

通力電子也是一例!內部人士動機太明顯了(給管理層20%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