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错误点:你认为海南免税影响上海机场,那么在你眼中出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买免税商品,而不是出行的同时顺带购买免税品。这是逻辑上的错误。上海跟海南一个是金融性质的出差一个是纯旅游,夏威夷的免税店会给洛杉矶的免税店造成冲击?
但这一因素并没有太影响上机的股价。
因为从长期的角度看,疫情终会过去,最近两三年的收入下降,并不影响长期贴现价值,上机的股价终会重拾升势。
第二个因素我认为更加关键,那就是机场面临着来自其他免税渠道的竞争。
中免作为中国最大的免税品运营商,不仅布局了上海机场,还在海南布局了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店、三亚凤凰机场店。
尤其对于体量非常大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因为是中免自己投资,所以不需要缴纳高额的保底租金,但同时又能享受到自身体系带来的低进货价格,因此净利率大约为25%-30%。作为对比,机场渠道仅有3%-7%的净利率。
当中免有了海南这个净利率更高的渠道时,它在机场渠道的经营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并且,海南自去年6月底大幅放宽了免税品的购买限制后,免税销售额便一路飙升。根据海口海关数据,2H20海南销售免税品2382万件、销售金额199.9亿元、购买旅客299.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8.2%、191.6%和59.3%。据海南日报,海南代省长表示“十四五”有望吸引免税回流3000亿元,省委书记表示2022年离岛免税销售额目标1000亿,2030年为7000-8000亿。
海南的强势,使得上海机场面临着“降维打击”——虽然它和首都机场一样,仍旧手握最核心的国际旅客流量,但议价能力却可能因为海南、跨境电商等其他渠道的出现而不再强势。
因此,从DCF的角度看,机场远期的免税销售额可能出现系统性下降。这才是影响其内在贴现价值的关键所在。
渠道为何重要
如果叠加2020年初以来,中免与上机的股价走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走势正是从去年6月开始拉开——这正是国家公布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全力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间。
什么是渠道?
从本质上看,渠道是达成生意的一种手段,是服务或产品直达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在资本市场上,因为渠道强弱变化使得股价涨跌的例子非常多。
比如电梯广告龙头分众传媒,拥有了高线城市的大部分写字楼等黄金位置,占据了核心的线下渠道,但其实这些广告位的归属权仍分散在各个楼宇的物业。分众看似掌握了黄金渠道,但实则并不牢固,这才给了新潮可乘之机,使得分众在2018-2019两年间的股价受到压制。
再比如,腾讯2011年推出了微信这一黏性极强的渠道后,开始新一轮上涨。
一个稳固生意所拥有的渠道,必须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较强的黏性、较高的转换成本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能否抄底?
虽然,上海机场面临着疫情和渠道竞争的双重压力,但确实仍是是一线的旅客流量入口。
这点关键看机场怎么利用,也许除了免税,还会有别的故事产生。
并且,即使像分众,股价也存在被长期压制后大幅上涨的那一天,关键在于各位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只要跌过头,上海机场仍旧会是不错的抄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