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和出口贸易,2020年的意外之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4

 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可到了年尾回头一看,也发现一些惊喜。

 出口强势是今年疫情经济下的大惊喜,也是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这和2008到2019年之间的出口低迷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疫情发生之初,市场观点显然更倾向于基建拉动而非出口改善,如今出口扛起了经济,而且出口的持续改善从目前看来并不是一个短周期的现象。

 出口改善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疫情,一个是国际医疗相关物资的迫切需求,另外一个就是海外疫情泛滥后经济活动暂停的生产替代,而拉尼娜天气因素更是放大了第三季度家电的海外销售。

 其中有些特殊的环节更能体现出出口的火爆:

 集装箱数据一般是做航运、货代的人在看的,现在从箱子等人,到人等箱,集装箱成了“海上黄金”。

 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的发言人表示,7月到10月已经把所有能找到的集装箱全部出租了,现在租赁市场已经“干涸”,市场上没有箱子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各国增加进口而引起的箱子枯竭,欧美澳港口塞港、大量集装箱滞留海外短时间内难以回国,箱子出去后无法流转增加了集装箱的需求。

 如此强势出口状态能延续么?对我们有利,但是依然受限于贸易、产品结构。

 1. 中国是最早走出疫情的,生产也最先恢复,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和美国两战红利有些相似之处。美国在二战后综合国力大增,有以下几个原因:

 (1)美国的制造业可以正常生产;

 (2)全球其他地方陷入战争,有巨大的进口需求,尤其是军备层面的进口需求;

 (3)订单饱和+制造生产能力满负荷,技改和制造业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后续打冷战和军备竞赛奠定了强大基础。

 这些原因也同样适用在疫情环境当中的中国,这种特殊条件下短暂的贸易格局还将继续维持。虽然疫苗的进展很快,大批量生产最早也要在明年,但要在较短时间在各个国家普及还是较为困难。

 2. 疫情打破了国际上原有供应链的传导,在进口替代和出口上都提供给了国内企业更多合作的机会。

 在疫情经济下的出口当中,出口机电替代欧盟、韩日的市场份额较为明显。

 以汇川技术为例的一些机电企业在此中获益,本身公司产品更多依靠定制化和营销优势在中低端蚕食市场,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国际主机厂合作而且订单的延续性也超出市场预期。许多企业欠缺的不是产品而是合作的机会,在基于信任之后的商业合作是很有延续性的。

 尽管短期之内贸易环境不变,但是我们还是要警惕强势贸易的特殊环境和出口产品的替代性。

 我们从资源大国逆差进口,对发达国家贸易顺差,做的是贸易“中间商”。

 中国在全球贸易的份额近 20 年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在传统贸易或者简单产品出口领域,例如纺织和塑料制品。

 在产业链下游部分复杂产品出口贸易方面,中国尚未获得核心竞争力,在高附加值产品的价值分配过程中获利有限。从美国的进口结构来看,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出口量,日本和欧盟暂时还没恢复。

 优秀的疫情防控给我们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惊喜,出口在短期和中期都对国内的经济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这种外需的经济增长是非常良性的循环,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非常强烈。

 但与此同时,出口的好转也会使得宏观政策更倾向于调控和抑制,伴随的是信用和货币逐渐双紧的局面,后续的信用宽松拐点就会冲击到经济复苏的进程。一旦在信用收紧、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环境中,强者恒强、资源往头部集中的结构化行情还是不变的。

全部讨论

四知青年2020-12-07 15:08

观点客观,利好中国,加仓指数基金,享受国家上升福利$科技50ETF(SH515750)$

十七割2020-12-04 19:29

这观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