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大势如何?哪些行业被低估了?(2019Q4)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4喜欢:46

节后10月8日周二,正式进入第四季度,2019年阳历年就只剩2个半月了(10月假期回来的那一周一般是以震荡为主,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是充分消化过节这几天的消息面的)。

其实我每年第四季度都是休息的,因为每年的第四季度其实没有什么普涨行情,而结构性行情是我不擅长的领域。我是个比较懒的人,懒得选股。所以更喜做每年3月开会之前的那波行情。

结构性行情我一直觉得做起来太累。不过假期正好闲着没事,就来分析下四季度的走势和板块可能存在的机会。纯属交流目的,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荐股。

大势

虽然是分析板块和个股的结构性机会,但仍然要提当前的宏观环境和大盘整体走势。我们不可能跳过宏观而直接观察微观。

从基本面来说,目前可以非常明确的就是,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经济增速和货币发行规模都创出了新低,仍然在努力的转型中。GDP增速(可视为经济总量规模的增速)创出了1991年以来的单月新低,而M2增速(可视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也达到了1991年以来新低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来(08年后)的新低。

从7月的政(防)治(和谐)局(补丁)上,高层特意强调了“房住不炒”的概念,同时也对下半年经济增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预期。紧接着8月份,特别是8月中下旬和9月中上旬,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同时加速开放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可谓空前。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被市场解读为节前的维稳。(但是别忘记,10月15号还有一波谈判呢,同样属于重大事件)。

无论是外部经济萎缩对出口增长的压制,还是内部自主性需求的疲弱,都令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这恰恰是8月底以来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的核心背景。然而,一方面考虑到管理层对“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坚持,另一方面考虑到财政刺激所面临的诸多局限(财政政策终归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GDP增长改善的程度不应过分乐观。

那么是稳定压倒一切,还是要改革?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市场有解读认为维稳是第一位,但观察近年来高层重要会议的论调,我发现高层一直在强调允许经济增速出现缓冲的类似话语,这意味着高层对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增速下行是有很高的容忍度的。是稳还是进,要辩证看待。“稳”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进”构建更为有利的前提环境,因此既要稳住经济,不能出现断崖式下行,同时也要降低“进”的阻碍与成本。

一切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向前看。而资本市场的加速放开,科创板的建立,其实正是给经济转型铺垫好道路。中小企业只有融资渠道顺畅,那么才能加快发展,优胜劣汰,这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而结果必然是大量被收割的案例,可以预见的是,科创板大部分企业都会被注册制和退市制度自然淘汰掉,绝不会像主板那样N年不退市,而同时被收割的也是中产的小散们。

我们必须对此结果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我们仍然要在下一次重大科技改革到来之前,参与进去,以此来获取这一波泡沫带来的财富。前20年随着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带来了快速的发展,那么下一个阶段,必将是资本市场的崛起。只有资本市场发育完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不然如何在大国博弈中获取金融战和科技战的胜利?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软实力的交量。

以上是我对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一个大势的观点。就今年四季度而言,考虑到“房住不炒”原则的坚持以及新开工面积增速的下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制造业投资也将维持低位水平,基建投资将伴随维稳措施的落地而逐级抬升,但对冲并不充分,由此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可能会继续维持在低位甚至回落;

消费方面,尽管收入预期不佳及杠杆高企将继续压制消费需求,但是汽车消费将有望受益低基数而减轻拖累,加之CPI高企的影响,其增速水平的回落幅度将较为微弱,全年消费累计同比仍将维持较高水准(某些刚需没办法);

出口方面,在外部需求走弱影响渐趋强化的情况下,出口累计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0值附近,叠加国内稳增长措施对进口的推动,衰退式顺差有望萎缩;虽然需求的不振将继续抑制生产的增长,但是2018年同期基数的快速降低有望令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企稳并小幅反弹。

价格方面,新涨因素(比如猪肉和油价)将继续支撑CPI,令其累计同比达到全年最高水平(甚至有机构预计四季度CPI可能达到3%);PPI则受制于需求不足而维持低迷,全年累计同比增速或进一步降低。

一句总结,宏观数据暂时不用看了,很烂。我们更需要关注高层的态度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特别是货币政策)。

9月底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表述很值得玩味。央行认为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同时,易行长在9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未对记者有关是否跟随降息的提问给予直接否认,但是从表述中不难看出,行长在提到逆周期调节时,更多地关注点在于“量”,对于“价”则放在“进”的范畴之内,及更倾向于以改革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来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可以说变相地否认了近期有关降息的传言。(本段援引渤海证券研报)

既然否定了降息的传言,那么总不能很快就自己打脸。对于四季度的货币环境,恐怕又是“松紧适度”了。市场暂时不要指望以前的“大水漫灌”、央妈呵护。恐怕这种事以后都很难有。那么对于股市而言,至少货币政策是维持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三季度例会上,再次强调了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要求:

定向宽松,加大对民企和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控制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占比,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虽然定向宽松支持中小微已经是近年来多次强调的老生常谈,但今年三番五次的把控制房地产拿出来说事,我觉得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央行的表述是和高层会议是一致的。

大势段落总结:

1. 资本市场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战场,而房地产目前从资金源头控制的很厉害,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进资本市场这波发展中来。

2.目前的经济数据很烂,没有看的必要。在一个大的经济下行周期下,又恰逢科技变革的前夜,我们此时正是布局的良机,这就是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真实应用。当前大盘整体估值无论是PE还是PB都是极低的,虽然经历过年初一波的上涨,但各行业估值大部分都没有达到历史平均水平。

3. 在一个宏观数据很烂的时期,重点观察高层意志以及政策制定方向,从而把控投资机会。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方向与态度。目前货币政策在积极实行市场化改革,今年引入了LPR报价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加速进行。而资本市场也在加速对外放开、引进外资。

我认为,这些动作,恰恰是为了机构们抄底做好了前期铺路准备,从政策层面放开,把股价杀下来,人家才好抄底。大家现在不要去纠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能跌到2800还是2600,如果以下一个十年为视角来看,现在投资,低价扫货,无疑是黄金时间,而至于接下来即使再有震荡和下跌,其实也无需担心。在明白大势后就可发现,下一个阶段资本市场的飞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定要尽早布局,尽早参与进来。

而从盘面上来看,周线级别,从二季度到现在,就是一个震荡行情,接下来两周可能仍然会有下跌,如果以中短期(3个月)来看,那么等到10月第三周和第四周再观察,就比较好。但如果以长期(按年算)来看,其实对于这些是无所谓的。每年的第4季度,如果有行情也是在10月底11月中上旬,耐心等待就是了。不必节后就一股脑的杀进去。

行业板块

股票投资,教科书上的定义是两种赚钱方式:一是买卖差价,二是资本利得(分红)。我们这里只谈买卖差价。

而买卖差价,我们是如何赚钱的呢?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其实就两种,一种是赚趋势的钱,二是赚均值回归的钱。(A股由于小散众多,其实还可以赚情绪的钱,只不过我认为赚情绪的钱其实可以归结为赚趋势的钱,因为情绪是在趋势来临时,助长助跌的,情绪只是催化剂,不是决定因素)

有句话说的好,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但如果和均值回归作对,你却很容易倾家荡产。

均值回归,表象上其实是在赚估值的钱。均值回归,顾名思义,就是市场给这个行业或者个股估值过高或者过低,你采用某种方法判断了一个“正确”的估值,从而做多或做空,理由是过高的估值未来一定会回归到正常水平(所以你此时做空),而过低的估值未来也一定会回归到正常水平(所以你此时做多)。这就是均值回归。我们常说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其实也是在讲这个事情。

由于A股市场只能做多,所以我们只说被低估的情况。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低估值策略是一个非常赚钱的(关键是非常稳定的赚钱)策略。但是追溯历史,为何大家明知道当时行业或个股被低估时,却没有买呢?比如茅台去年500块钱的时候,你买了吗?但是茅台和金融股(比如券商、保险股),盘子通常很大,他们的上涨速度是没有中小盘快的。老股民都知道,流通盘越小的股票,股价越容易拉起来。所以即使那些大盘股被低估,机构也是不敢买的。

机构没买的原因,其实本质是考核机制决定的,以公募基金举例。每季度尤其是全年,公募是要有排行榜的,基金管理人的薪水直接跟你的业绩挂钩,那么为了冲榜,肯定就要去做相对收益,而不是绝对收益。因为冲榜这件事,是看你比别人如何,而不是比你自己如何。这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

如果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买了那些低估值的股票,结果年底收益跑不赢别人,工作都要没了还谈啥价值投资呢?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处在价值洼地,但却没买,不买的的原因是还没开始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

但一旦这个板块开始上涨,那么机构就会疯狂涌入,加速推动他上涨,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抱团效应。而股价拉起来后,其实也就产生了均值回归。而一旦股价拉起,估值回归,就走入了正向的循环,越涨越快,今年的茅台就是最好的案例,从500到1000再到1200,用了多久?而之前从一二百到500,用了多久?那些被低配的行业,只要进入正向的循环,就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那么,我们就可从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上,可以看看现在哪些行业被高配,哪些行业被低配,从被低配的行业上,我们或许能挖掘到一些未来的潜在机会。

目前来说,公募超配前三的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而低配的是公用事业、文化传媒、汽车零部件以及银行。

公用事业里,就在这个假期,一个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长江电力斥35.9亿美元现金收购秘鲁最大电力公司,而这次收购是我国首次收购国外成熟市场配电资产。

文化传媒里,根据猫眼专业版最新统计,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7日票房突破20亿元大关,《中国机长》票房17.2亿元,《攀登者》票房7.38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近3年来的电影市场,十一档前四天的日均票房在2017年、2018年时依次为3.65亿、3.07亿,而今年这个数据高达7.12亿。马力十足的十一档使今年票房在500亿的目标前成功超车,突破500亿的10月3日比去年提前了1天。

从估值上来看,文化传媒已经跌至低估值区间,目前估值比过去10年70%以上的时间都要便宜。文化传媒作为申万二级行业,其下面又有4个细分的三级行业,其中的平面媒体目前的估值分位为5%,也就是说这个细分板块比过去10年95%的时间都要便宜。

汽车零部件行业,随着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不断地出现了各种利好消息,行业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尤其是智能驾驶、汽车电子这一块会带来大量的增量市场。随着5G的落地,车联网、智能驾驶这些以往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最后一个,银行行业,这行业说实话有点特殊,作为一个大盘稳定器的行业,用来留一部分底仓,每年享受下分红,其实还是很值得的,分红的资本利得可是比货币市场的利息高多了。

行业板块段落总结:

1.我们首先不能跟趋势作对,其次,要赚均值回归的钱。

2. 由于A股市场只能做多,那么我们重点需要关注被低估的行业板块。

3.根据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来看,目前低配的板块行业有:公用事业、文化传媒、汽车零部件以及银行。

4. 以上的分析其实不止四季度布局,但当前公募基金从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医药生物里调仓换股,是最有可能调到目前低配的板块上来的,所以目前值得重点关注。金融投资的那些理论知识,基础都是那点儿东西,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所以大方向的把握上,我们或许是可以大概猜出来的。

写在文末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其实我重点放在了宏观分析的研判上,我一直十分重视大势的判断,我们不可能脱离时代,而规则和玩法都是上层制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紧跟着吃肉者的步伐,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试图理解当前所处的环境,然后尽快、尽早的去适应环境,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一切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无论是在投资领域还是生活中,只有活着,才最重要。特别是在寒冬来临,但还没有春暖花开时。

巴菲特告诉我们,保护好你的本金。

金融投资第一条:控制好风险,永远比收益更重要。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wkupp的吐槽专属

公众号ID:wkupptucao

全部讨论

wkupp2019-10-10 15:36

唔~~~

wkupp2019-10-10 15:35

wkupp2019-10-10 15:35

嗯是,所谓的低估高估,其实也是跟过去的历史相比的。因为估值方法和模型的不同,所以估值的结果也不同,您说的是,如果认真严谨的话,确实是应该像您那么说的。

wkupp2019-10-10 15:34

唔~

海阔天空657152019-10-09 11:46

根据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来看 ,低配的板块行业有: 公用事业 、 文化传媒 、 汽车零部件、银行 。 以上的分析其实不止四季度布局 , 但当前公募基金从食品饮料 、 非银金融 、 医药生物里调仓换股 , 最有可能调到目前低配的板块上来的 , 所以目前值得重点关注公用事业 、 文化传媒 、 汽车零件、银行 。

蓝色经纬2019-10-09 11:25

个人认为没有一个行业被低估了。只有低估值与高估值之分。涨不涨就看市场偏好了。

远-望2019-10-07 11:39

由于A股市场只能做多,那么我们重点需要关注被低估的行业板块。根据二季度公募基金配置的行业来看,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医药生物配置较高,是最有可能调到目前低配的板块上来的,目前低配的板块行业有:公用事业、文化传媒、汽车零部件以及银行。以上的分析其实不止四季度布局。

远-望2019-10-07 11:39

长期看,大家现在不要纠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能跌到2800还是2600,如果以下一个十年为视角来看,现在投资,无疑是黄金期。在明白大势后就可发现,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飞跃,是不可避免的。短期看,每年的第4季度,如果有行情也是在10月底11月中上旬,耐心等待,不必节后就一股脑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