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伟大公司共成长 | 格力的成长,中国的智造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句“好空调、格力造”传遍大江南北,与其辉映的是格力电器在家电领域的龙头地位;现如今,时代轮换,格局变迁,科技创新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中国制造业迎接了数轮技术与资本的重塑洗礼。曾经的广告语已随时光远去,“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则成为了格力电器新的企业愿景。

极高的国民认知度使得“格力引爆舆论漩涡”这件事成为平常,民众们热衷于讨论格力:有些人认为格力的发展成就于董明珠的铁腕作风,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格力与其它企业之间发生的“高手过招”……而当我们拂开繁芜、追求质朴,深入地回顾格力的成长历程后,会看到辽阔的天地。


格力的发展与其在资本市场中价值定位的变迁


格力电器自1989年成立,以空调制造为发端,在家电普及期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于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随后依托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出色的营销手段在存量市场稳步前行。它是中国制造业享誉全球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革新式发展的主力军。历经风雨兼程的三十年,伴随着我国白电行业的发展,最终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

在格力电器逐渐崭露头角之时,中国证券市场也拉开了序幕:1990年12月1日、12月19日,深、沪两市的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A股市场由此踏上历史的舞台。格力也紧紧地抓住了新资本时代下的机遇,于1996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开启了与我国资本市场休戚相关的成长之路。

格力电器多年以来的高收入、高利润、高现金流给予了投资者丰厚的回报,也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瞩目。2019年末的新闻相信朋友们都有所耳闻:2019年12月初,在经过近八个月的激烈角逐后,高瓴资本最终杀出重围,以417亿资金入股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

这不是格力首次被资本青睐,事实上格力电器与资本市场联动颇深:格力的成长史不仅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从薄弱到强劲的奋进之路,其在资本市场上所受到的关注和追捧也彰显了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的信任与支持。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1996.12.31-2020.01.12

上图直观明晰地展示了自上市以来格力电器总市值的变化,在它崛起的过程中交织着蛰伏与爆发。综合考察行业环境与景气度、公司价值、资金吸引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格力电器的投资价值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2000年以前,高成长性的行业属性赋予格力高估值水平: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空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当时空调产量增速每年基本保持在30%以上。受益行业利好和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品牌的驱动,格力亦实现了收入的高增长:1995年,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在中国市场首次排名第一,奠定了格力空调的龙头地位;1997年,格力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增速42.8%。

格力电器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中国制造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企业,1996年11月18日,格力正式挂牌上市,在风帆正扬的资本市场上也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自格力上市起截至1999年最后一天,其股价上升了2452.65%,无论是市场、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给予了格力极高的认可度。在那段时期,格力被寄予厚望,也不负众望。(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1996.11.18-1999.12.31)


2000-2005年,竞争加剧,同业间开展价格战,格力估值上升缓慢:

在此期间,我国空调行业产量依旧维持高速,但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同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从而引发价格战。格力受到多方同业竞争者的夹击,也为价格战所累,在此期间的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市值提升缓慢。因市场环境的恶化,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关注与信心走低,同期的申万制造指数骤跌42.21%

但格力股票的表现依然顽强,逆市增长了29.71%。此外,在2005年,格力空调销售量突破千万级别,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可见,即便大环境低迷,资本市场对格力的认可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这是对格力企业实力信任的最直观体现。(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0.01.01-2005.12.31)


2006-2016年,竞争格局清明,优化投资价值:

进入2006年之后,白色家电行业已经完成了一轮优胜劣汰的筛选,行业间的竞争逐渐好转、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空调市场在2012年后最终确立了以格力和美的为首的双寡头格局并延续至今。

在竞争格局优化的大背景之下,利润率又有了新的起色:格力的利润增速逐渐超过了收入增速,展现出强力的盈利能力。在2006-2008年之间,格力的估值经历了剧烈攀升后的理性回调,最终落点在10-20倍区间之内。

在此期间格力也展开了以空调为起点,以科技创新为内核动力,逐渐向全系列智能家居渗入、高端装备进军多元化发展道路。董明珠曾坦言,在格力发展的最初十年,是凭借营销手段的支撑获取了瞩目的发展,而在科技日益转化为生产力、产品革新越来越依赖科技创新的二十一世纪,格力势必要做出新的改变。自2009年以来,格力几乎每年都有一到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发布。

这十年间,格力股价爆发式增长,创造了4146.30%的涨幅,总市值也从2006年年末的95.60亿涨至1481.07亿,暴增15倍有余。同期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十足的发展,申万制造指数上涨589.27%智能家居指数上涨528.63%,表现远超同期上证综指167.31%的涨幅。(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6.01.01-2016.12.31)

格力的井喷式成长并非是一枝独秀,更应被理解为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代表性事件。在中国经济复兴的征途中,以智能制造引领的中国制造业在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而智能制造行业的成长空间与赚钱效应则被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2017年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外资入驻奠定格力核心资产地位:

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开通,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窗口业已打开,来自海外的巨额增量资金不断地涌入A股市场。“北上资金”会买什么,是市场、机构和诸多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格力电器以竞争格局良好、业绩稳健、确定性较高的优势成为外资布局A股市场的重点,持股比例不断攀升。仅在对外窗口打开的第一个月内,格力集团陆港通持股便达2.4%。

而随着MSCI扩容的落地,外资如何布局对A股市场中以格力为代表的白马蓝筹股估值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2.01-2016.12.31)

窥一斑而知全貌,外资青睐格力,更青睐以格力为代表的具有高护城河、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三高行业”——中国智能制造


时至今日,格力电器已是一家总市值为4195.97亿的巨型企业,它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制造业从追求“高质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的编年史。格力电器开启了一个时代,也受益于时代的机遇,它的攀升路径映射了中国智造不断前进的深刻步伐,彰显了“中国智能制造”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这是格力电器与中国智造的双赢时代。(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1.12)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为非公开材料,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观点视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投资者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全部讨论

坷上行者2020-01-17 11:12

谢谢帮Gree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