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购之王》
A.这是一本类似于教材的工具书,正文部分都是条条框框的理论,理想化模型,但每一章附属的案例分析则是充满变数的现实,读者要在理性与感性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中穿梭、摆荡,寻找平衡点,甚是有趣,也有启发性;正如我们在投资里,理性判断标的价值,感性博弈交易价格;
B.作者针对的是中型企业的并购,而非华尔街的大型并购,也不是“夫妻店”的小打小闹,是市场中间部位的数量繁多的并购,操作方多为小型精品投行;其中一种不理想的收购模型,就是类似60年代末的“整合并购发起者”案例中,卖方成了最佳受益人,而社会公众股东成了最大受害人;
C.911后,联邦政府的国防和国土安全预算激增,政府承包商和IT人力公司的收入增速达到两位数,市场给出了10-12X的EBIT(这些轻资产服务公司没什么折旧摊销,不需要用EBITDA);如果卖方觉得明年EBIT更高而推迟出售,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明年估值会下来,抵消业绩提升的效果;
大部分股票的股价高点,都是估值泡沫化撑出来的,一旦市场情绪逆转,估值回落,业绩增速是远远无法弥补的,尤其是那些靠并购和业绩承诺撑起来的企业,往往还会因商誉减值而再杀一轮业绩;
D.在并购准备期,卖方主动向买方提及短板,往往被后者视为机遇,他们看到的不是“半空的瓶子”,而是可以“加更多的水”,买家会盘算自己改造能力,预测改善后可观的协同效应;但到了并购后期, 买方会变得谨慎,甚至向反悔,如果卖方的缺陷此时才暴露,会非常不利;
E.对并购而言,最好的买方是行业内的战略投资者,他们会带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溢价,而非战略投资者则多为趁低吸纳;并购谈判启动前,卖方会要求买方交定金,虽然不多,但这是区分“蠢蠢欲动的卖方”与“思前想后的卖方”的凭证,卖方要求越高,一定程度上越有诚意出售;
F.遇到单一买家,投行顾问应该额外收费,而非降低收费,这与直觉相反,很多时候无法实现,通常会变通为混合收费,即包含了按小时计费和额外计费;原因就是,投行通常按并购金额的一定比率收费(费率递减的“双重雷曼公式”),单一的买方往往会压价,而非竞争式提价;
G.投行顾问要提醒买家,区分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因为现金为王,换股、未来表现对价、抵押担保承诺函、资金托管等都是变相削弱现金价值的对价方式,都要加以折价评估,以流动性、支付期限、可靠度为三大定性指标;当卖方管理层留在企业参与管理时,可以对未来表现进行对赌;
H.对赌博弈:卖方往往选择以上线(利润表第一行)为标准,即收入目标,因为这最容易实现,比如不计后果的大甩卖,而买方往往以底线为基准,即EBITDA,因为买方的管理层可以通过各种操控,阻碍卖方的管理层实现目标;最终,双方比较认可的是以中线为基准,即毛利润;
I.评估企业价值的四个指标:①公允市场价值,这是最没用的,因为被并购企业并非上市公司,缺乏流动性;②初步评估价值,往往最有用,也是并购谈判的起点;③针对不同买家的不同估值;④最终交易价值,通过激烈竞争得出,往往与评估价值相去甚远,因为里面渗透了“斗牛士精神”;
J.对未上市中型企业的“超级5法则”:①对增长与CPI同步(基本停滞)的稳定型企业,给5X的EBITDA;②如果EBITDA增速足够高(如25%),或者与买方有显著的规模和协同效应,又或者在杠杆收购中企业的ROI远高于买方借款利息,那么估值可以扩张到8-10X;③12X基本是博傻;
K.中型企业并购领域,经营业务的评估独立于企业实体,也就是最好的办法是两步走:首先按照EBITDA评估业务价值,再对所得税、长期债务、利息、现金等企业实体因素进行第二步评估;这里的关键是第一步,评估好经营性资产的价值,第二步的各项内容可以作简单化处理;
L.对于DA(折旧摊销),服务类企业没有资本性设备投资,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某个企业的折旧摊销非常可观,严重影响净利润,那么它就不会被加回到利润中去,而是直接当做实质性资本支出以扣减现金流,买家往往会用“EBITDA-CAPEX”来衡量企业的真实现金流;
M.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要注意对营运资本变化进行调整,因为这种企业的应收款或存货是急剧变化的;对这种企业,往往用更复杂的“未来收益或未来现金流折现法(DFE/DCF)”,对快速变化的业务进行阶段性评估,再加上进入稳定期后的价值一次性资本化,得出合理价值;
O.对于那些单独的生产线、技术、专利、合同而言,因为它们都是有使用寿命的,不存在永续价值,所以也可以用DFE/DCF法来评估,不需要加上资本化的永续价值罢了;而对永续价值进行资本化,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确定“乘数”,乘数是资本化率(预期收益率)的倒数;
P.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各种资产的资本化率ROI和乘数分别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5%,其倒数即乘数为20X;商业地产租金收益率11%,9X;大型上市公司12%,8X;小型上市公司17%,6X;本书研究的非上市中型企业20%,5X;这里以EBITDA计算,上市公司使用更高的PE作为乘数;
Q.在企业并购中,还要考虑很多定性因素,这是估值的“艺术”部分,如收入、毛利、费用等指标是否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客户集中度、行业周期等;预测这些“艺术”因素,就跟预测经济的人一样,像一个长了斗鸡眼的标枪运动员,他们赢不了几场比赛,却总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R.还要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前者包括营运资本(应收款、存货等随经营活动时刻变化的资产)、固定资产(工厂、产线、电脑、家具等)、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誉、客户群等),后者是为扩张和投资而持有的不动产、可交易证券,以及个性化项目(如飞机游艇公寓等);
S.有个窍门,用于经营的不动产可以独立出来估值,因为产生收入的商业不动产,其乘数达到9-11X的范围,比中型企业的经营性业务的乘数5-6X高不少,分出来可提升整体价值;关键是,这项物业是否可以出租给任意承租人,如果是工厂等特定用途、对经营必不可少的,就不能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