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门到香港,黑头发做到白头发,钟志平如何成就“电钻大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自1895年德国泛音公司制造出第一台电动工具以来,百余年来,电动工具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国之一,也崛起了数家能与国际电动工具几大巨头PK的国内企业,其中,创科实业在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就是以神话般的存在。

创科实业的成长史,可说是教科书式的企业,它的合伙创办人之一的钟志平博士,被誉为香港“电钻大王”,今天,一起了解一下此位白手起家的香港电动工具行业传奇人物吧!

创科实业——在国际电动工具行业以神话般存在

创科实业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Stephan Horst Pudwill

电动工具,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工业门类之一;当然了,电动工具行业也有细分门类,全球主要电动工业巨头在一些细分领域“各领风骚”,很难去简单划分谁的第一、谁是第二。如果单就营收规模而论,来自中国香港的创科实业,与美国史丹利百得集团均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

今年3月6日,创科实业(0669.HK)公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总营收为137.31亿美元,同比增长3.6%(注:以美元计价,如按港元估算则增长3.9%,下同);毛利率也实现连续十五年增长,达到39.5%,而库存则比上一年度减少9.87亿美元。其中,创科实业的电动工具业务销售额为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8%。

创科实业合伙创办人之一、董事会主席Horst Pudwill先生表示:在2024年,创科实业有望继续超越市场表现。他还表示,集团锲而不舍地专注开发创新的充电式产品,结合顶尖的电子技术、先进的马达技术及人工智能,基于健康的财务状况、理想的现金水平及强劲的增长前景,我们对2024年充满信心。

若按照营收规模排名,创科实业可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老二”,排名第一的是在美股上市的美国史丹利百得集团,其营收为157.81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尚未上市、总部设在列支敦士登的喜利得集团,其营收约为71.15亿美元。

两家德国未上市企业的德国斯蒂尔集团、以及德国博世集团,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其营收约59亿美元和55亿美元。日本的牧田株式会社排名第六,营收为54.2亿美元。瑞典的富世华集团排名第七,营收约49.78亿美元;美国的托罗公司,排名第八,营收为45.5亿美元。排名第九的是日本工机控股株式会社,营收约27亿美元。排名第九的是港股上市公司“泉峰控股”,营收为13.75亿美元。

创科实业主席、合伙创办人Horst Julius Pudwill

创科实业,作为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代表,能傲视全球同行,堪称神话般的存在。

1985年,Horst Julius Pudwill与从澳门到香港的钟志平合伙创办创科实业,后于1988年在东莞设厂,于1990年在香港联交所股票上市。如今,创科实业拥有并建立的全球知名品牌组合,已是商业建筑、家居装修、工业电动市场、以及家居保养和地板护理市场上家喻户晓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创科实业收购的Milwaukee(美沃奇)电动工具公司,已有逾150年历史。

目前,创科实业创办人之一、前公司副主席、前非执行董事钟志平已退入幕后,这些年他专注于热心社会服务,对推动香港工业发展不遗余力,曾出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特区政府属下的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委员等,另外,他也一直关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曾获委任职业训练局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兼顾问委员会主席等。

2009年11月,创科实业由时任董秘陈志聪公告称,集团创办人之一兼集团副主席的钟志平,以“更多时间从事社会及公益服务”为由,决定于2011年5月股东会后退出董事会。现年70岁的陈志聪,早于1991年就加入创科,目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并负责企业事务及财务管理。

目前,创科实业在企业管治上形成了“父子档”,合伙创办人、79岁的创科实业主席、执行董事Horst Julius Pudwill与创科实业副主席、执行董事、47岁的儿子Stephan Horst Pudwill,共同主导创科实业的发展。现年65岁的Joseph Galli Jr 先生,于2008年起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我做工业,

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心里有很大热忱

创科实业创办人之一、香港“电钻大王”钟志平

创科实业创办人之一、被誉为香港“电钻大王”的钟志平曾说:“我做工业,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从有头发做到没头发,心里有很大热忱,想帮助它晋级。”

现年71岁的钟志平,出生于中国澳门,16岁那年,他从澳门到香港谋生,中学都没毕业。初到香港打工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香港电子厂当仓务员,每个月领取280港元。

从仓务员到后来做到香港“电钻大王”,钟志平曾说:“有人说香港无工业,其实只是错觉,工厂还存在,只是愈开愈远,由香港搬到珠三角,再搬到缅甸等地。”

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从有头发做到没头发,让工业发展一直是钟志平人生历程之奋斗轨道。十几年前,英国华威大学工程系有位教授说,工科不是香港学生“那杯茶”,人人都想转行做金融。在2010年获任华威大学工程教授的钟志平当时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表示:“香港不是没有工业,只不过大家心目中的‘经济’,只是等于金融投资的‘钱揾钱’,所以人人都只记得投行,却忘记了背后的实体经济。”他还解释,如果你买电力和电讯的股票,其实也是投资到实体部分。

钟志平

2015年时,钟志平在一次演讲中曾以足球还比喻香港工业发展进程,他当时说:“(上世纪)60年代,香港是劳工密集型,到70年代后期内地开放,战线北移,当时只要有200女工在手就无忧。但今时今日不是斗多人、斗平就得啦喂,我们要同发达国家斗创新,情形就好似由丁组或学界踢上世界波一样,你知道个竞争有几激烈吗?若不增值,就等于没有溢价力。”

当年在电子厂打工,中学未毕业的钟志平深知“知识就是财富”,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一有空闲时间就读书。后来,他创业成功,也获得了多个荣誉博士学位,但有二个博士学位是他最为珍惜的,一个是英国华威大学工程系博士,另一个是到了“耳顺之年”取得的澳门城市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钟志平说,这是因为他靠读书、上课、写论文才获得的。尤其是获得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为他的求学生涯画上完美句号,对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澳门,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当年因家庭环境关系,未能完成中学学业,一直“心有戚戚焉”。

在那家电子厂,凭着拼搏和努力,钟志平后来从仓务员一步步晋升为部门经理,到了1978年,他迎来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重要节点,他与当时担任大众汽车工程师的德国人Horst Julius Pudwill相识,两人白手创业,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马可波罗”的小公司,经销五金电器。

1985年,钟志平与德国人Horst Julius Pudwill又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由贸易转入工业制造,当时他们想,只有自己生产,才能做出自己想要、而且质量有保障的产品。这一年,他们合伙创办了创科实业,早期出资仅有2万美元,开办一个小型生产车间,公司最初仅有5名员工。

钟志平与德国人Horst Julius Pudwill共同创业,也成为彼此信赖的事业伙伴。最初,德国人Horst Julius Pudwill主抓销售,而钟志平则负责工厂管理。到1987年,创科就向美国分销商供应充电式电动工具,有了一定基础后,1988年,创科实业赴内地投资,在广东东莞的厚街开设首个生产基地之后,公司发展也跃上新台阶,并于1990年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创科实业创办人之一、前集团副主席钟志平

据说,将创科实业取名“TTI”(TechtronicIndustries),是钟志平受老东家ITT公司名称的灵感启发而得。另外,钟志平与合伙人Horst Julius Pudwill也善于运用“合纵连横”策略,在东莞厚街设厂那一年,日本知名电动工具品牌RYOBI(利优比)与创科实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并注资入股20%。

今天的创科实业,旗下有包括Milwaukee(美沃奇)等10余个知名品牌,这也是钟志平与合伙人Horst Julius Pudwill精于品牌运作的结果。

从1999年起,创科实业由代工转型为品牌运作,先后收购或通过授权取得了Vax、Byobi、Homelite、Milwaukee等10多个品牌,形成了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品牌矩阵效应,也令创科实业成为全球闻名的一家涵盖家居装修、建筑工具等领域的电动工具巨头。

1997年,钟志平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于2005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太平绅士,拥有五个博士荣衔的他,还被英国华威大学委任为工程系教授。2001年和2017年,他先后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勋章、金紫荆勋章。2014年,他还荣获杰出工业家奖。

功成名就后,并在公司发展如日中天之时,钟志平“急流勇退”,将机会留给年轻人,也没有让儿子来传承他的事业。他效仿盖茨,将个人财富捐出来,创办“鹏程慈善基金”,来回馈社会。

2013年,钟志平(后排右1)与香港理工大到访四川

鹏程慈善基金,于2005年开始运作,后于2010年在香港注册为一间非盈利慈善团体。由钟志平创设的鹏程慈善基金,除了捐助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院校,也在内地捐助奖学金,还于英国华威大学设立奖学金。

今天,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中国制造”会占有一席重要之地,除了创科实业的钟志平,还有许多卓越的“电动工具人”在努力着。比如现年61岁的泉峰集团创办人潘龙泉,比如宝时得集团创办人高振东,又比如东成创办人顾志平等,他们均是中国电动工具行业领军人物,一个个通过坚持与创新,站在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的最前沿,推动工具产业的发展与革新,让中国成为国际电动工具市场的最主要供应国,并在行业竞争格局上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从有头发做到没头发,钟志平一生在工业界摸爬滚打,他一直认为科技是未来的出路,只有靠科技,才能够与世界一流高手相抗衡。从创业主战场退下来后,钟志平也没有闲着,除了慈善公益,他曾说,若以香港男子平均寿命80来计算,他的人生已踢完四分之三场,余下时间希望能贡献于更多工业、教育、儿童相关的社会服务。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只要钟志平出席在与儿童相关的社会团体活动,气氛都很炽热,都可见到他乐观、开怀的笑容。在为香港青年人、学生、创业者“指点迷津”时,钟志平常提示他们要相信自己,他也身体力行去接受各种挑战,比如爬过新疆的火焰山,还去过北极和南极。

培育下一代,鹏程万里,这可能是钟志平设立“鹏程慈善基金”之初衷。去年,在城大与鹏程慈善基金举办的活动中,钟志平鼓励在场的香港中学生,要发挥年轻人的创意,挑战自我胜过人工智能,鼓励他们将来投身工程业界,在知识型经济下推动科技发展,为香港、国家、以至全球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