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银行不是机构抱团中吗?!招行,兴业,平安行不是基金等机构抱团吗?!要不偏不倚看问题!要动态发展眼光啊…不能因为自己没持有就屁股决定脑袋去死钻牛角找问题!这,不客观!我有招行也有茅台!都不卖!都很有价值!
博弈:新能源板块的未来
最大的泡沫VS大趋势下闭眼买
2021年开年市场的分化,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截至8日,新能源板块累计涨幅为8.83%,而9日至14日累计涨幅则为-5.37%,比亚迪、宁德时代股价都在持续创历史新高。从市场观点来看,既有被誉为“业界良心”的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公开提示新能源板块风险;也有国内知名头部券商表示,随着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全球新能源汽车迎来拐点,将进入持续三到五年的景气周期。
《红周刊》:新能源板块的后续行情如何演绎?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张景舒(多夫曼基金董事总经理):我认为新能源是当前资本市场最大的泡沫。新能源不是互联网!它是周期性行业,线性的制造行业。十年前资金疯狂追捧页岩油气行业,十年之后疯狂追捧新能源,我认为本质都是一样的。这个下行周期可能会摧毁一整代年轻的投资人。
张李冲: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行业遭遇变故的时候,是买入新能源和光伏行业最好的时机,因为长期看,它们对旧的商业模式替代性非常明确,长期有望带来很高的收益。但中短期来看,投资性价比可能不是很高。因为当某个行业或个股享受很高泡沫和溢价时候,就存在崩盘的可能,例如,如今股价已经涨了1万倍的亚马逊在初期股价也曾大跌99%。
翟敬勇:冯仑说,过去20年你闭着眼睛买房子都能挣钱,因为是趋势所在。现在电动化的趋势非常明确,只是很多人不愿意相信或者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制造业的突破,其是未来的“新石油”。从未来10到20年视角来看,所有燃油机械产品全部要变成电动智能化。所以在这种大势所趋下,这个赛道里面的优秀龙头公司,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
且这是全行业的投资机会,五六百家相关上市公司中,龙头公司大概三五十家,都值得投资者去研究和关注。如果更聚焦的话,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不断智能化,其核心要素和手机智能化过程一样,都将是半导体+电池+网络应用。未来随着该行业裂变式发展,都有望水涨船高。
阳勇:如翟总所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是个加速的进程,随着成本端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和燃油车基本平价,再加上续航里程持续提升,客户接受度将持续增加。未来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每年超过30%以上的增长。在行业周期进一步提升下,新能源汽车行情有望迎来持续表现。其中,传统民营车企龙头以及部分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整车、三电(电驱动、电池、电控)等领域值得给予长期关注。
《红周刊》:元旦以来,特斯拉国产Model Y不断降价,最新标配版已降至26万元起,在您看来这将对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带来哪些影响?
牛壮:这可以参考手机行业的发展,当前华为手机的技术是最好的,但也有OPPO、vivo、小米等多家手机厂商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目前竞争者还很少,很多巨兽还没有醒来,所以先进入的企业未来预期都会不错,因为在开荒阶段,市场成本极低,圈住就算自己的地了,如入无人之境。
芦斌:当特斯拉扮演价格屠夫的角色时,短期肯定会对其他新能源汽车龙头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引狼入室也可能会带来鲶鱼效应,如当年海尔之于家电,小米之于手机一样,价格战往往会倒逼厂商更加聚焦研发和成本管控。再加上新能源电动化不可逆转,市场需求量井喷,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的是梯次配置、百花齐放的局面。
《红周刊》:对于汽车整车的机会呢?
裘伯元(康庄资产研究总监):新能源汽车整车未来的投资价值,主要是看这些企业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以及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是否会进一步实现突破。对于现在的长城汽车与比亚迪,重点并不是看现在的估值高低,也不是简单地看明年后年还有多少的盈利增长幅度。关键是看全球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化的时间窗口,这两家公司是不是能把握住机会,成为全球领先的前五的汽车公司。但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比如美国是否率先突破了固态电池技术并产业化。我们预期它们存在未来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可能。
《红周刊》:正像大家所言,比起整车,更快体现报表上的可能是上游的电池和储能。以电池为例,目前A股电池领域上市公司全球市占率已达到70%。但从个股估值角度来看,龙头宁德时代2020年以来,截至14日收盘,累计涨幅已高达247%。但年后走势分歧同样较大,您认为其基本面能否支撑其近200倍的PE?
阳勇:作为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具有较高技术与资金壁垒,马太效应明显。而在全球电动车终端销售连续超预期下,进一步带动了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持续提升。从估值角度来看,宁德时代在会计处理上更加稳健,目前真实的估值并不高,甚至比很多二线的电池企业还要低。
裘伯元:电动汽车时代来了,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现在对于宁德时代,最主要关注点并不是市盈率,而是看他是否依然能领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这个细分行业。但短期股价上涨节奏太快,回调的概率非常大。
博弈:银行股、券商股的价值
龙头股溢价VS整体板块的机会
相较于2021年初,白酒涨、银行跌,随着美国喜马拉雅资本等海外机构不断入场买入银行股,市场开始出现白酒跌、银行涨的反转局面。在投资银行股的投资人,其实也有分化。有坚定只看好招行的,也有认为所有个股都有机会的。
截至14日收盘,2021年以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九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市场行情的活跃无疑利好券商板块,近期表现也较为活跃。
《红周刊》:在您看来,现在是投资PE、PB均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银行、以稻草的价格大量买入真金白银的时候吗?
张李冲:银行和保险作为高杠杆行业,我认为其投资比其他大部分行业都要复杂,所以我很少去投资。除非投资者具有非常专业的分析能力,否则我认为大多数人对银行和保险股的认知都是不足的。例如,银行中的招行、平安股价都在创新高,但其他很多银行股价仍趴在底部。如果投资者仅以低估值角度去购买,例如,买入民生、工商银行等,预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董宝珍:我看好银行股主要两个大逻辑:基本面反转+极限低估。
基本面角度来看,2013年~2018年,中国银行股陷入下降周期,ROE、利润率等各项经营指标不同程度弱化。但就像芒格所说,投资要反着看。作为周期性行业,当下降周期走完后,银行势必将进入上升周期。2018年后的银行股,拨备覆盖率、收入数据等一系列核心指标逐步好转。好转的趋势日益明显。此时布局恰恰会带来赚大钱的投资价值。因为基本面反转级别的机会已经来临。
最近披露的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业绩快报也印证了这点,其中,上海银行2020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0%,兴业和招行该指标同比涨幅也均在30%以上。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三家银行的业绩增速意味着银行全行业正面临相对出清,计提下降的转折点。
第二个逻辑是极限低估。从全球金融史来看,无论巴菲特还是芒格等大师,都未曾在4倍市盈率以下买过公司。投资者以四五倍市盈率买入一个基础战略产业,都将赚取巨大超额收益。因此,基本面反转+极限低估,注定带来戴维斯双击。而且我预期,这轮银行股的行情可能是世界级别的,力度超越以往。当前,万事俱备,只欠“资金”入场。
张倩倩:虽然从行业想象空间来看,传统行业银行股并不太具有优势。但如果从资金面上来说,真正的大牛市,一定是一场资金牛,股票与普通商品是具备共性的,即价格要受到供需的影响,海量资金涌入才能推动起牛市的量能。而目前A股标的按照市值规模排名,排在市值榜前列的银行股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因此,银行有望成为容纳海量资金涌入的首选标的。因此,我们认为只要牛市到来,银行股一定会有所表现。
《红周刊》:银行股一直在分化,如果您投资银行股,会关注哪些标的?
张倩倩:在银行股普遍低PE、低PB的情况下,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在2020年都在创新高或即将创新高,而这三家上市银行无疑是我国优秀的上市银行,同时也是最贵的上市银行。以宁波银行为例,它的市盈率目前已达到国有大行的三倍左右,但其坏账认定标准及其严苛,且拨备水平为业内翘楚。所以如果持有银行股,这三家公司仍旧是非常好的标的。同时也提示我们,投资公司切忌简简单单地参照财务指标,指标只是“面子”,公司的质地才是“里子”。
董宝珍:我认为全体银行股都是具有安全边际的。回顾全球金融史,银行股在每次坏账调整期之后,除去极个别的倒下的公司,绝大部分银行都会整体进入上升期,银行的周期波动都是齐涨共跌,因为银行经营受宏观经济体的状态、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共同因素影响,所以会存在齐涨共跌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所有银行股都有机会。
对于非机构投资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个股,基于我对银行全行业复苏的判断,我会建议他们购买银行指数基金来分享这波银行股的红利。
《红周刊》:如果投资券商股,您会选择互联网券商龙头,如东方财富,还是以“三中一华”为代表的传统券商龙头股?
芦斌:东方财富作为互联网第一券商,其核心优势我们认为在于其互联网属性,未来金融科技必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东财在获客渠道、客户体验等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当前股价虽然屡创新高,但考虑未来的增速,我们认为投资性价比适中,仍可以布局。
张倩倩:“互联网基因”是东方财富与传统券商相比最宝贵的地方所在。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时代股民的用户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东方财富的用户群体整体偏年轻化,在后续业务规模连续性上比传统券商更具备先发优势,海量年轻、长尾流量的持续变现是东方财富业绩的安全垫。
另外,东方财富网现在已经成长为国内头部财经咨询平台,股吧是国内证券投资领域最活跃的互联网财经互动平台之一,且旨在面向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提供专业金融数据服务的Choice资讯终端目前已初具形态,多层次、立体的流量平台网络已经形成,伴随着移动端业务的进一步推动,公司的业务增长逻辑比较清晰。东方财富一直在积极布局财富生态圈,其“公募基金”+“基金代销”与“证券”+“股吧”已经形成了以流量为基础、流量变现为核心本质的“产销协同”之态。
阳勇:东方财富相比传统券商高运营成本和高杠杆,公司运营成本更低且杠杆更加稳健。从未来较长的周期来看,互联网券商相对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博弈:白酒板块泡沫
“茅、五”估值不高VS白酒周期走的太快
进入2021年以来,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股再度领跑。Wind数据显示,白酒板块18只个股2021年以来股价全部创出历史新高,而从截至14日收盘的区间累计涨幅来看,酒鬼酒、泸州老窖、水井坊、贵州茅台的涨幅居前。本周,白酒板块大幅回调,再次引发核心资产抱团股的深度讨论,甚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红周刊》:白酒行业高景气度能持续多久?
董宝珍:这轮白酒周期上升速度太快,因此存在“早熟”现象。理由有几个,一是回顾2002到2012年年的白酒周期,10年间价升量增,比如茅台酒价格从每瓶几百元涨到1000多元。但这轮周期2016年以来,仅4年时间,很多白酒的酒价就已经再度翻了几倍,透支了其上涨空间。二是,2020年茅台和五粮液的季报和年报预告净利润增长速度再度从最高时的50%下降到百分之十几,而该净利润增速对于高端白酒而言属于低增长。所以我的看法是,当前白酒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
翟敬勇:自1971年尼克松退出金本位后,货币超发成为全球现象,大家更愿意将资金放在确定性高的企业。而中国的餐饮文化未来20年还是不会改变,那在此背景下,具备提价能力的中国的品牌白酒竞争力会越来越强,进而吸引更多全球资金前来投资。。
张可兴:白酒行业的景气度能持续到2025年,因为从2015年到2025年正好是一个十年的产业经济周期,这也符合整个白酒行业历史发展特点。
《红周刊》:调整后仍有“上车”空间吗?
张可兴:现在白酒股估值已经不便宜,而且很多股票特别是一些二、三线的白酒股,市盈率都已经达到100多倍,泡沫化非常明显,当前并不是大资金或者大仓位去建仓白酒股的一个时点。
翟敬勇:投资不是看所谓的PE。PE是用现在的价格/过去的利润,而我们真正要投资的是未来其竞争力能够带来永续现金流,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式来计算出其价值。所以我认为目前龙头白酒公司估值基本合理,依然不贵。
牛壮:白酒股估值不低了,但是龙头依旧有空间。二三线白酒、黄酒、啤酒有泡沫。
张李冲:目前对于太热的消费龙头股我们可能不太会高仓位持有。我们以投资组合方式来获取投资收益,所以在投资过程中,会一边不断减持类似茅台这种获得高估值溢价的公司,同时也会挖掘更多仍在底部或具备非常大估值优势的公司,并不断买入。预期它们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未来超额收益会比茅台、五粮液更高。
《红周刊》:乐观者认为,金龙鱼、农夫山泉等公司PE都100倍了,茅台、五粮液没有理由不给到100倍。
董宝珍:这是非理性的表现。一个公司的估值应该给多少倍市盈率,决定于该公司的成长能力和成长速度,决定于护城河宽度,决定于该公司的客观基本面状态,不决定于别的公司的估值。当市场再也不能从基本面上找到上涨理由后,与已经严重泡沫化的毫不相干的其他股票的估值进行比较就成了推升估价的理由!这正是市场已经非理性的表现。
张可兴:茅台14日收盘PE为60倍,我觉得未来不排除其估值溢价会到100倍。因为当市场疯狂的时候,没有人可以阻挡,200倍PE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情绪化的东西很难下定论,因此,茅台涨到任何一个位置,大家都不要觉得很奇怪。
牛壮:水、油龙头公司泡沫已经有些明显了,基础消费品的价格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提价并不容易。但茅台我认为其估值暂时没问题,因为它的价格还没市场化。如果按照目前市场零售价,重新计算一下茅台的利润,大家就能发现其当前估值还很便宜。体现在报表上只是时间问题。
阳勇:茅台本轮上涨的逻辑主要为提价预期和产品持续供不应求,如通过提高直销比例和其他系列酒的出厂价
达到变相提价。我们认为,作为行业龙头,其整体估值在白酒企业中并不高。且受益于春节,茅台渠道端持续供不应求,终端价格有望继续上涨,股价有支撑。我们依旧会将资金持续投入以茅台为代表的优质核心资产。
翟敬勇:我的观点很明确,茅台对我而言,只有买入和持有两个步骤!
芦斌:可能茅台未来还会继续创新高,但我们的投资理念不太愿意接受如此高的估值,因此,如果有新的资金,我们也不会在当前时点重仓买入茅台。
此文章转载自《红周刊》
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董老师,银行不是机构抱团中吗?!招行,兴业,平安行不是基金等机构抱团吗?!要不偏不倚看问题!要动态发展眼光啊…不能因为自己没持有就屁股决定脑袋去死钻牛角找问题!这,不客观!我有招行也有茅台!都不卖!都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