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梁昌霖的卖菜生意,还有救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 文 / 花姐

屡败屡战,向来不是互联网人的风格。如果失败了,那一定是赛道有问题,换条赛道就是。

但在卖菜这件事上,互联网人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产业的的执着。

过去十年,互联网人在卖菜这件事上,可谓撞得头破血流。投入上百亿,一点水花也没见到的比比皆是,但没有人轻易认输。

梁昌霖是少数见过水花的人。

他所创立的叮咚买菜,在过去几年里亏损了上百亿。但眼下,叮咚买菜成了上海滩的“当红炸子鸡”。



01

打法

再过20天,叮咚买菜就将迎来5周年纪念日。

在生鲜电商领域,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属于相当“年轻”的一批。

去年,在中欧创业营的一次分享上,梁昌霖把行业先驱们统一称之为“老生鲜电商”,对它们的评价只有五个字:规模都不大。

的确,从2005年行业鼻祖易果生鲜起步,十几年来,“老生鲜电商”们的表现并不好。叮咚买菜担得起行业新贵的名头。

不过,在复杂的生鲜电商行业,新贵并没有特殊待遇。叮咚买菜交的学费,比前辈们只多不少。

2021年,叮咚买菜亏了64.3亿,2020年,叮咚买菜亏损31.77亿。从2019年到2021年,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近115亿。

好在在讲究打法的互联网行业,亏损并不可怕,牺牲利润换规模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叮咚买菜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大家都说,做十年生鲜都不要碰活鱼活虾,太难了。”

“但叮咚买菜第一天就开始做活鱼活虾,因为上海人民喜欢。“

妥妥的不计成本霸道总裁范。

作为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也没有让叮咚买菜失望。

今年2月,叮咚买菜宣布上海市场已在去年12月实现整体盈利。叮咚买菜预计,上海市场的盈利,将带动整个长三角甚至全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全面盈利。

在不计算总部市场营销、研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单一市场、单个月份盈利的意义显然有限。

如同双十一的销量,只要定语加得多,人人都是第一名。

更不用说,在上海之外,叮咚买菜的战事几乎还未开始。

过去5年,在砸下百亿重金后,叮咚买菜只进驻了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的36个。36个城市还有20个集中于长三角,8个位于珠三角

传统互联网的烧钱打法,是通过短时间的巨额资金堆积,快速铺开业务,换取规模。

但在生鲜电商领域,叮咚买菜们“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烧钱并不一定能换来规模。

2021年,美团辛辛苦苦送了一年外卖,只赚到了60多亿。而社区团购、生鲜电商、闪送3大块新业务,一年亏损超过380亿。

在这样的巨额投入下,美团的生鲜电商业务“美团买菜”,至今只开通了7个城市。


02

场景

互联网除了讲究打法,还讲究场景。

叮咚买菜设定的用户场景大概是这样的:疲惫的城市上班族,下班后不需要去乱糟糟的菜市场,只需要在手机里点一下,叮咚就会送菜上门。

这的确符合部分用户的使用实际。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疲惫的城市上班族,下班后根本就不想做饭。毕竟,网上买菜再方便,能有点外卖方便?

我看过很多关于叮咚买菜的报道。许多报道是这么介绍叮咚买菜的:叮咚买菜专注于解决用户的买菜难题。

叮咚买菜官网上,也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普惠万众。言下之意也是想让用户买菜更方便。

问题来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菜真的是个难题吗?把买菜从线下搬到线上,真的更方便了吗?

这个问题值得所有生鲜电商从业者好好思考。毕竟互联网产品不怕没需求,就怕伪需求。

从用户需求层面来看,生鲜电商平台在诞生之初,瞄准的便是城市中产。

如今,在普遍的前置仓模式下,昂贵的运营成本和费用,更是让生鲜电商只能与中产深度绑定。

今年1月,叮咚买菜副总裁安琪曾在节目中说,中产家庭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人群。

这话没错,但中产的钱并不好赚。

有人说了,富人买东西不看价格,穷人买东西只看价格,而中产既要看品质,又要看价格。

从实际情况来看,近两年,互联网公司不仅越来越难从中产手中赚到钱了,还被一个个从下沉市场崛起的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打不过就只能加入。阿里推出了淘特,京东推出了京喜,连抖音也推出了极速版,下注的都是下沉市场。

毫无疑问,面对庞大的中产群体,“叮咚买菜们”具备吸引一批忠实拥趸的实力。

问题是,靠这批拥趸,到底能走多远。


03

选择


从互联网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来看,刚需、高频、高客单价的生鲜电商,的确是一门“性感”的生意。

艾瑞咨询在《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里说,2020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总营收超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8万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吸引互联网人不断试探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在卖菜这件事上,互联网大厂几乎无一缺席,投资基本百亿起步,但结局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的例子就是轰轰烈烈的社区团购。连滴滴这种跟生鲜、跟电商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投入都达数百亿之巨。

最终,他们不仅钱没了,业务也没做起来,还落下个盯着几捆白菜、与菜贩子争利的名声。

由于有前车之鉴,生鲜电商平台的步子迈得谨慎很多。

但高成本、高损耗是绕不开的难题。包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在内的生鲜电商平台,去年都传出了业务收缩、裁员的消息。

传闻有真有假,可以肯定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平台,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跑通了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

回到叮咚买菜身上。不可否认,它有很多优势,品质不错、价格不贵,还能送货上门……似乎让人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就连梁昌霖自己也提到过,老百姓不爱在线上买菜,甚至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也不在线上买菜。

梁昌霖开出的药方包括增设前置仓、提高供应链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和配送时间等。

梁昌霖可能没有想过,有时候,用户不愿意用你的产品,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而是他们还有其他选择。

有人厌恶熙熙攘攘的菜场,有人偏偏就喜欢那股烟火气。

疫情之下,“叮咚买菜们“为保供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几近覆灭的社区团购,一夜之间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但这并不代表互联网卖菜生意迎来了春天。

疫情过后,必定有一批用户继续留在平台。

更多的人,会放下手机,冲向超市。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花椒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全部讨论

择时周期2022-04-20 22:18

我就是喜欢超市挑挑拣拣的感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