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报警,能解决多少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被“网暴”近三个月后,农夫山泉回应争议,并诉诸法律。
5月20日晚间,农夫山泉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已经启动了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相关工作,将追究恶意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农夫山泉公众号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

农夫山泉事隔三个月后选择报案,能解决多少问题?


答案可能不容乐观。


错过公关黄金期”
显然,农夫山泉已错过公关危机的黄金反馈时机。事情是从2月底开始发酵的,至今已过了近三个月,舆论场的声量已经呈现明显下滑的颓势,即便报案,企业能挽回的声誉也十分有限。

这也暴露出国内民营企业应对舆情的一个明显短板——行动迟缓。
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只有创始人钟睒睒对此做了一个个人回应。在未取得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更没有从公司层面进行及时、正面的应对,时间越往后,企业越被动,行业的利益相关方也因此容易遭受波及,农夫山泉的股价下跌与此脱不开关系。

农夫山泉话题讨论度已过峰值
“ 报警有用但不多”
农夫山泉最终选择报警,看似有力,却有种被逼上梁山、不得不为的无奈。

其实,事件的本身很荒诞。从任何角度看,宗庆后逝世和农夫山泉之间都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只是我们的舆论场从来都是不要逻辑,只要情绪。但农夫山泉好像没有想通这一点,频出昏招:
一、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发布《钟睒睒:我与宗老二三事》文章,却对舆情中最激烈的“国籍”“民族企业”问题避而不谈,哪怕是诚恳解释继承人当年选择国籍原因,结果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二、宣布钟睒睒卸任、推出绿瓶纯净水“自我打脸”。农夫山泉想与钟睒睒实行舆情“切割”,但实际上两者已经进行深度绑定,这种卸任行为意义不大。
而最近,农夫山泉还推出了绿瓶纯净水,要知道,在2000年农夫山泉可是凭“拒绝生产纯净水”脱颖而出的,这种打脸行为无疑在告诉消费者自己言行不一,对企业声誉更是雪上加霜。
三、让客服回应“日式元素”包装问题,
回应主体有很大问题,不利于凸显企业对该事件的重视态度。
总体看来,农夫山泉在处理此次舆情事件中非常糟糕,在应对机制上存在明显缺陷,非但不能灭火,反而火上浇油。而且,舆情的本质是情绪,一旦被贴上“背刺老东家”“民族情绪”等标签,即便报警,也很难摘除。

图源:有意思报告
“ 建立机制能救命”
无数个惨痛的公关危机案例告诉我们:尽早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关键时刻能救命。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对舆情的重视程度十分不足。即使重视了,也缺乏专业的舆情管理团队,应对乏力。当初李宁应对“大佐帽事件”行动迟缓,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海天酱油“中外双标事件”虽然积极正面澄清,但是公告内容缺乏针对性,乏善可陈。
要知道,当今网络时代复杂的环境,公众被流量和情绪裹挟。一旦发生舆情,便可能呈现指数级的传播,足以摧毁辛苦数十年建立的商业大厦。

所以,中国企业,特别是消费型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风暴预警机制,做相关的风险预案,一旦被触发,就按照标准流程操作。而不是只停留在事前预防,过度的事前防范,不但于事无补,甚至可能是束手束脚,错失先机。

全部讨论

05-23 16:20

可笑,好像有了公关舆情团队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