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寿险公司的增长之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5回复:35喜欢:366

         之前文章中我们曾经用(新业务价值创造+上期内含价值预期回报)/内含价值来衡量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即寿险公司的“ROE”指标。这里我们探讨下ROE中的E,即寿险公司的“利润”增长来源,以及未来可能的“利润”增速。

          寿险公司主要的内含价值增长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个是新业务价值,另一个是上期内含价值的预期回报。

           分解下可以发现,新业务价值=首年保费×新业务价值率,也就是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取决于首年保费的增长和新业务价值率的提高。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下,在可见的十年以内,首年保费维持10%-15%年化增长率将是大概率事件(2016年平安寿险的增速是37%);而总体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主要依靠长期保障性产品的占比提高来实现(平安寿险的长期保障性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可以高达83%,而短交储蓄型只有15%),目前来看,不同的公司差别比较大,类似平安寿险37%的新业务价值率虽然近几年没啥提升(但长期看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友邦中国的新业务价值率近年都在80%以上),其它落后的公司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基本上取决于首年保费的增速,即使2017年平安寿险的首年保费不增长,新业务价值率维持2016年水平,可以看到,以2016年的新业务价值创造687亿,以及2016年末的内含价值3776亿计算,2016年新业务价值贡献约18%的ROE,所以只要2017年首年保费增速达到内含价值增速(25%)即可维持18%的ROE(其实从已经公布的2017年前三月的保费及去年增加的代理人数量来看,2017年全年的首年保费实现25%的增长依然是完全可能的)。而其它一些正在转型发展代理人队伍提高长期保障性产品比例的寿险公司则可以享受“双击”,一边是首年保费的增长,一边是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

         再看另一个因素:上期内含价值的预期增长,我们都知道上期内含价值=(上期调整净资产+有效业务价值),所以上期内含价值的增长取决于上期调整净资产的投资收益和有效业务价值的释放,即上期内含价值的预期增长=上期调整净资产×投资收益率+上期有效业务价值×贴现率(大多数寿险公司的贴现率假设都是11%,投资收益率假设一般为5%),所以可以看出,上期内含价值的预期增长带来的ROE肯定是居于5%-11%之间的一个数字,以平安寿险为例,其调整净资产是1299亿,有效业务价值是2477,所以基本上可以算出上次内含价值预期增长带来的ROE=5%×0.35+11%×0.65=8.9%。也就是说平安寿险上期的内含价值的预期回报就会带来内含价值8.9%的增长。

        相加之后,会发现如果2017年平安的首年保费实现25%的增长,2017年的平安寿险的ROE也应该在18%+8.9%=26.9%左右。而2016年平安寿险的ROE就是25%。相应的2017年平安寿险的“利润”增速也将大概率实现25%以上的增速。(以上计算只有一个前提假设:2017年25%的首年保费增速)

          即使未来几年的首年保费增速放缓了,达不到25%,按照刚刚的两个组成部分的计算过程,会发现平安寿险的内含价值有可能在未来得几年里依然可以实现每年接近20%的平均ROE,每年“利润”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对于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有些惊人的,感兴趣的球友也可以再算算。(利益披露:$私募工场(秃鹫一期)(P000312)$ 持有部分$中国平安(SH601318)$

以下为平安寿险相关数据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wwwsos66662017-04-09 10:18

平安寿保和吸血鬼没有区别,不断的换血业务员通过人脉在卖一些坑爹的产品,一家产品对社会有害的公司最终会带来后果,都说平安的销售很厉害,我看看是一个有牌照的公司卖一堆垃圾给一些小白。

kenwindy2017-04-09 12:31

我跟一个平安保险业务员的微信对话,我直接发上来。
估计你是想了解我的想法,我就大概跟你说下。 首先,我说下保险这门生意,其实保险这门生意就是利用的“大众的弱点”这是我的叫法,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我简单说下,你就明白。 假设世界上就一百个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百分之一,保险公司推出癌症险,得了癌症赔95万,然后找这一百人每人收1万保费,于是收到保费一百万,有一个人得癌症,赔付95万,剩下5万减去业务员佣金,管理费之类,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把这一百人当成一个整体,付出100万,得病了赔95万,那傻子也不干,但一百人都是个体,谁都怕成为小概率事件的受害者,于是保险这门生意才得以成立。其中的概念就是大众的弱点。这是保险的本质,集合大家的力量为小概率事件受害者提供保障。但是现代保险业增加了金融属性,普通人就没那么容易看懂了。接下来说说我对保险公司金融属性的看法 。
刚才说的就是保险的本质,就是消费型保险。但作为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有几个大的弊端。第一,就是竞争同质化,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面对一样的数据,这一百个人,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得癌症的概率就是百分之一,那么要赔付95万的保障的话,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每人收一万的保险费,即使你管理费少点,开支少点,但基本都差别不大,所以投保人选哪家大点的保险公司区别不大。 第二,就是业务不好做,人都有侥幸心理,这百分之一的概率会不会落到我头上,这是虚的,还不知道。但要交一万的保险费却是实的,你没得癌症,这一万就没了,就消费了,在保险意识不强的年代,更是难得做业务。第三,收一点干巴巴的保费,还要计提用于保障赔付,保险公司难于做大资产规模。于是针对这三种弊端,保险混合了金融属性。好像现在普遍的模式是,每年交5000或者一万等保费,交满20年,保险公司予以返还本金,甚至还有收益,然后还提供风险保障。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根据数据得出的概率,这一百人的保费必须达到一万,保险公司才能挣钱。但保险公司换套路了,你不用交一万打水漂,保险公司根据自身测算的投资收益率,你每年交5000,交20年,我拿你交的钱去投资,能挣两万块钱,于是20年到期,我不但可以把本金还给你,还能给你投资收益5000.实际上保险公司从你身上收取的保费是一万五千。你还觉得你占了便宜。 这种模式就很好的避免了原始模式的弊病。首先就不是同质化竞争了,保险公司实际竞争的是各家的投资收益率了,你收到的保费能做到15%的收益率,自然比只能做到12%收益率的保险公司有竞争力。 其次,客户觉得不但能保本还有收益,还能提供保障,自然更愿意掏钱,同时由于收益提高,可以给保险经纪人提供丰厚的抽佣,保险公司原来的人海战术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弊病的避免就显而易见了。 这也是现在保险公司不但要有精算师,还要有首席经济学家的道理。 当然,这种模式对保险公司是有利的,但对消费者就一定不利吗?这不一定,选择消费型保险,还是保本收益型保险要从家庭理财的实际出发 。然后,怎么选择就要涉及到理财概念了,照道理说,应该根据需要做配置的资产规模等级,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自身所处生命阶段,配置例如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保险,债券,房产,股票,基金等风险和收益率各不相同的投资。就不展开说了。但起码一点,如果投资风格是保守型的, 与其大量现金存在银行账户,不如买趸交的保险,工薪族又保守,期交也可以。 如果是激进型投资风格的,钱交给基金经理人打理都不乐意,更何况交给保险公司去投资收益呢?如果又要有保障怎么办,当然买消费型的保险啦 。

王代新2017-04-09 10:36

体制机制灵活的企业干销售有天然优势,至于投资真没那么容易,平安的投资业绩平均来说与其它保险公司并没差别,投资需要仰赖天才。

王代新2017-04-09 10:27

大多数时候通过销售赚钱都比通过投资赚钱容易些,前者只要努力总是有收获的,后者却不一定。所以现在差不多所有寿险公司都在学平安。

淡定心灵-长识2017-04-09 07:57

虽然不赞同ROE这个说法,但是这个逻辑是认同的。只是平安不只有平安寿险,还有财险银行和证券,其他部分的净资产增速比不上寿险的内含价值增速,所以我更愿意认为整体平安内含价值增速在15%-20%之间

全部讨论

平安寿保和吸血鬼没有区别,不断的换血业务员通过人脉在卖一些坑爹的产品,一家产品对社会有害的公司最终会带来后果,都说平安的销售很厉害,我看看是一个有牌照的公司卖一堆垃圾给一些小白。

2017-04-09 12:31

我跟一个平安保险业务员的微信对话,我直接发上来。
估计你是想了解我的想法,我就大概跟你说下。 首先,我说下保险这门生意,其实保险这门生意就是利用的“大众的弱点”这是我的叫法,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我简单说下,你就明白。 假设世界上就一百个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百分之一,保险公司推出癌症险,得了癌症赔95万,然后找这一百人每人收1万保费,于是收到保费一百万,有一个人得癌症,赔付95万,剩下5万减去业务员佣金,管理费之类,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把这一百人当成一个整体,付出100万,得病了赔95万,那傻子也不干,但一百人都是个体,谁都怕成为小概率事件的受害者,于是保险这门生意才得以成立。其中的概念就是大众的弱点。这是保险的本质,集合大家的力量为小概率事件受害者提供保障。但是现代保险业增加了金融属性,普通人就没那么容易看懂了。接下来说说我对保险公司金融属性的看法 。
刚才说的就是保险的本质,就是消费型保险。但作为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有几个大的弊端。第一,就是竞争同质化,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面对一样的数据,这一百个人,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得癌症的概率就是百分之一,那么要赔付95万的保障的话,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每人收一万的保险费,即使你管理费少点,开支少点,但基本都差别不大,所以投保人选哪家大点的保险公司区别不大。 第二,就是业务不好做,人都有侥幸心理,这百分之一的概率会不会落到我头上,这是虚的,还不知道。但要交一万的保险费却是实的,你没得癌症,这一万就没了,就消费了,在保险意识不强的年代,更是难得做业务。第三,收一点干巴巴的保费,还要计提用于保障赔付,保险公司难于做大资产规模。于是针对这三种弊端,保险混合了金融属性。好像现在普遍的模式是,每年交5000或者一万等保费,交满20年,保险公司予以返还本金,甚至还有收益,然后还提供风险保障。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根据数据得出的概率,这一百人的保费必须达到一万,保险公司才能挣钱。但保险公司换套路了,你不用交一万打水漂,保险公司根据自身测算的投资收益率,你每年交5000,交20年,我拿你交的钱去投资,能挣两万块钱,于是20年到期,我不但可以把本金还给你,还能给你投资收益5000.实际上保险公司从你身上收取的保费是一万五千。你还觉得你占了便宜。 这种模式就很好的避免了原始模式的弊病。首先就不是同质化竞争了,保险公司实际竞争的是各家的投资收益率了,你收到的保费能做到15%的收益率,自然比只能做到12%收益率的保险公司有竞争力。 其次,客户觉得不但能保本还有收益,还能提供保障,自然更愿意掏钱,同时由于收益提高,可以给保险经纪人提供丰厚的抽佣,保险公司原来的人海战术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弊病的避免就显而易见了。 这也是现在保险公司不但要有精算师,还要有首席经济学家的道理。 当然,这种模式对保险公司是有利的,但对消费者就一定不利吗?这不一定,选择消费型保险,还是保本收益型保险要从家庭理财的实际出发 。然后,怎么选择就要涉及到理财概念了,照道理说,应该根据需要做配置的资产规模等级,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自身所处生命阶段,配置例如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保险,债券,房产,股票,基金等风险和收益率各不相同的投资。就不展开说了。但起码一点,如果投资风格是保守型的, 与其大量现金存在银行账户,不如买趸交的保险,工薪族又保守,期交也可以。 如果是激进型投资风格的,钱交给基金经理人打理都不乐意,更何况交给保险公司去投资收益呢?如果又要有保障怎么办,当然买消费型的保险啦 。

2017-04-09 07:57

虽然不赞同ROE这个说法,但是这个逻辑是认同的。只是平安不只有平安寿险,还有财险银行和证券,其他部分的净资产增速比不上寿险的内含价值增速,所以我更愿意认为整体平安内含价值增速在15%-20%之间

2017-06-18 20:28

平安自己编制的内含价值,俺是不信的。

2017-04-09 06:38

以后看寿险就用这个模型,学习!

2017-07-28 03:35

mark

2017-06-29 08:26

2017-06-18 23:34

寿险增长之源。

2017-06-18 22:09

mark

2017-04-10 17:11

产品今天涨了不少啊,是不是有配置雄安概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