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旧将李岳的初创私募值得投吗?

李岳2011年加入高瓴,2020年离职,作为高瓴投委会成员,二级市场消费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高瓴的整体投资运作,主导了高瓴重仓版块之一大消费的投资运作,这中间李岳为高瓴靓丽的历史业绩贡献了多少,在高瓴分布式大脑决策、资金分仓投资的总框架内,很难量化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李岳不仅熟稔高瓴的投资运作体系及相关资源,而且经历过大资金实盘操作的淬炼,为高瓴靓丽的业绩表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这个基础上,李岳独立后的投资表现将如何呈现?这里主要从系统策略、执行能力、风险控制上进行一下初步推演,旨在以李岳为例对私募基金筛选配置做一些框架思考。

总逻辑简单再啰嗦一下,首先无论股票市场还是期货市场,未知与变化永远是常态,出错不可避免,所以投资交易的首要问题是确保资金与时间能够持续配置在胜率、赔率与效率相对较优的机会上,并通过系统框架对要参与的目标机会进行圈定与高效地筛选,这里面包含三层内容,一是系统策略,集中呈现在市场中赚什么钱,是高胜率?高赔率?高效率?还是兼而有之?二是执行能力,主要是指执行系统策略所需要的研究支撑与交易能力;三是风险控制,主要是指对未知的应对处理。

一、系统策略

李岳的投资框架顶层是辩证地挖掘生意宿命、环境与组织能力中的核心矛盾,聚焦参与其中的结构性突破机会;具体行业层面主要参与投资行业发展的第四阶段,即需求复苏但大部分玩家已被淘汰,少数玩家通吃行业利润;公司层面主要参与投资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企业能力快速上升但财务上还未开始变现;典型案例有海螺水泥,在国内基建与地产大发展的早期,尽管市场需求很旺,但供给端竞争也很激烈,导致市场整体利润率很低,资本市场表现属于典型的周期股,但随着国家在节能减排上加强监管,很多玩家因为能力不足逐渐被市场淘汰,随着市场的再次复苏,能力较强的海螺水泥迎来了行业最好的收获期,资本市场也迎来了持续上涨;其二是海底捞,尽管国内餐饮行业的生意宿命不太好,但海底捞在行业面临的统一瓶颈即服务端高品质集成上实现了质的突破,成为了李岳框架内较好的投资机会。

总体上,系统策略聚焦的目标机会胜率较高、赔率较大、效率也不错,空间足够开阔,生命力也较持久;新型产业发展必然会进入第四阶段,传统产业升级革新过程中也会涌现结构性突破机会,企业经营层面国内大趋势越来越聚焦核心能力的持续夯实。

二、执行能力

首先在系统策略覆盖的目标机会的过滤筛选上,基于高瓴期间十多年打磨应用的逻辑自洽、标签清晰的实操体系与投研资源,配置少量的基础研究人员,基本可以实现对目标机会的高效覆盖;目前李岳搭的投研班子里有1名投资经理、3名研究员,过往均与李岳在投研上有过交集,有共同认知基础,能力放到市场上至少在基金经理助理这个级别,且年龄均在30岁左右,整体学习进化能力也较强,以目前的管理规模属于能力超配。其次在交易能力上,李岳属于市场中少数几个在内地、香港与美股操作上均很娴熟的职业选手之一,同样的目标机会,可以有选择地放在更好的交易环境中处理。

三、风险控制

首先在知与未知上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聚焦参与能力范围内的机会,能力范围外的机会更多地用于系统进化迭代;其次在仓位安排上,会综合企业三年IRR在三地算估值,决定在哪里下手,是重仓还是轻仓,同时也会综合企业一年IRR把控进出节奏。

关于配置时点,李岳的投资底盘是大消费,属于典型的增长高确定大赛道,从中证消费指数的表现看,如下图所示,自今年2月18日下跌以来,目前已进入技术多头阶段;其二,李岳在募资上目前还未在渠道上做投放,处于出业绩的规模舒适阶段。

以上内容仅供对私募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非投资建议,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我可以提供顺风直达。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