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黑色面包: 学习了![献花花]//@黑色面包:回复@向雪葵:嗯嗯,我同意哈。假设在周期底部买入后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变好,企业本身在成长,同时估值没有涨太多,那我们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持有,尤其是对于美国的投资者,这里资本利得税的考量也很重要。每个卖出决策背后还是会有对经营和比价的考量。卖出天然气股是因为钻机又上去了,伴生气又上去了,要是天然气公司真的节制生产十年,那我愿意拿十年;卖出中概是因为…,而电商板块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竞争加剧肯定对于资本是不利的,要是他们不是互相掐架而是形成寡头联盟,我也愿意拿十年;这次银行我觉得有几家是我愿意拿很多年的,只不过拿多久并不是买入的时候就可以判定的。巴菲特60xPE不卖可口可乐,后面二十多年的投资回报肯定是差的;09年错判了利率周期拿了usb,wfc十多年,投资回报也是差的;拿得久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但以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价值,我觉得这是很令人愉悦的事哈 [献花花]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引用:
前言:这篇文章想记叙一下自己基于周期的思考,之所以不想把之称为一个“思考框架”,是不希望“框”和“架”这样的名词限制这种思考的延续,同时框架给人一种既成的感觉,然而世界的变化让思考无法一劳永逸。即便是一种框架,亦随时间和事件的出现不断自我变更和完善。这里不用“进化”一词,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