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怎么会和民营企业扯到一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来源:债券圈

作者:阿逸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这几天,满市场都在讨论包商银行事件的后续影响。各种段子不断,尤其是非银躺枪。其实,中小银行流动性趋紧,非银又怎么能独善其身。

就在交易员还在担心明天的缺口能不能堵上,猜测央妈还会有什么新动作,季末流动性会不会重现2013年的钱荒时,突然发现,去年,就是在这个时候,民营企业违约不断,机构全部收紧对民企投资,一时间,民企怨声不断,然后,监管开始发声,AA债券可以入库,民营企业与国企地位同等,提高对民企的贷款比例考核,然后就是,民企依然是民企,暴雷的民企仍然在艰难度日,新增的暴雷民企在继续,很多资质好的民企被错杀。

很多中小银行在去年还在研究收紧对民企投资,降低风险,没想到,一个包商事件把中小银行推到了民企的风口,真是相煎何太急。

为什么会这样呢?

虽然中小银行也是银行圈的弱势群体,但毕竟是政府信用,竟然被同业拉黑,CD发不出去。这种一窝蜂似的集体一致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想去想来,根本原因可能还是没有真正市场化,大家都是靠信仰活着,少有人去真正研究交易对手的资质,当然,研究也未必有用。

所以就有意思了,因变成果,果变成因。本来包商事件的目的是打破刚兑,但恰恰是因为没有打破刚兑,导致了包商事件的后续影响。

成长总是痛苦的,未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部队遭遇强敌撤退时,总会阵型混乱,然后在某位大神的引领下,又重新归于完整或者重整军备,来日再战。

监管也在学习和总结,既然选择了打破刚兑,准备重整旗鼓,那就可能要坚持下去,各种工具随时备用,也不排除来个区域定向降准,或者各种辛辣粉。现在看,短期流动性虽然苦,但不至于死,因为有央妈,但是长期来看,资质较差的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难以得到改善,在市场不断学习和重塑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将不得不选择降杠杆和抱大腿重组。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在打破刚兑的路上,中小银行和民企殊途同归。

最后,如果监管能进一步的在完善引导市场预期上多下功夫,可能这个过程会不那么痛苦。比如,城投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