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近期动态资料整理(V7-1906)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8

2019年6月15日

说明:本资料为信息类作品,主要对房地产行业板块的基础知识、信息、数据等资料长期跟踪,进行动态性、系统性的整理。

1 基础知识和概念

1.1 行业基础知识

1)土地对于房企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没有适量的土地库存,房企的发展将会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房企会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土地库存不足,而中型房企为了自身发展也需要有较为充足的土地储备。

2)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趋向于合理和成熟。房地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向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的转型时期,房地产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偏重速度规模向注重效益和市场细分的转变,从主要靠政府政策调控向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调节的方式转变。

3)2017年5月,中国社科院就《房地产蓝皮书》举行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研究员付广军在会上表示,降房价首先降地价。10万块钱北京的房子,6万块钱的土地成本,这只是土地出让金的收入,还不包括房地产开发的税收,还不包括交易环节的契税,也就是说有70%是土地和税费。

4)从世界金融风险史来看,房地产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点之一,而房贷高杠杆率是公认的罪魁祸首,例如美国和日本。房价飙升必然有房贷从中推波助澜,房贷杠杆率越高,房价就越高。反之,没有房贷高杠杆,即便房价飙升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程度也是比较低的,有学者统计过金融风暴的国家,凡是房贷高杠杆率的国家必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5)房贷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挤压效应”。一方面,实体经济的信贷与房贷是在一个总的信贷盘子里分食的,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另一方面,房贷影响了居民家庭的流动性,即挤占了居民消费。

6)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它既有一般消费品的特点,还有投资品的特点。投资品市场的特点是不存在一般均衡,市场没有均衡点,当然也不存均衡价格。当价格上涨,会刺激需求,需求增加;价格下跌,需求下跌,供给也下跌。因此,投资品的价格和需求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这就是投资品市场的趋势波动规律,当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就会自我强化,直到有外力干预形成新的趋势。

7)中国的土地制度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定价方面的主导地位,地方政府一直谋求通过土地来获得大量财政资金。土地财政虽然早已经是事实,但并没有获得中央政府的背书,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土地财政的需要,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找到了合法的政策依据,这是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出台以来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城市房价轮番暴涨的制度基础。

8)在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工具中,拆迁的货币化补偿最受地方政府欢迎,该政策对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作用最大。2015年至2017年每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都在600万套左右,但货币化安置比例逐步提高,2015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比例为29.9%;2016的货币化安置比例迅速上升到48.5%;2017年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比例应该在60%左右。有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大幅度上涨,但拆迁的货币补偿政策仍然在使用。背后的财政动机十分明显。

9)在强调资金使用效率的大环境下,更大的销售规模对房企来说,往往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更高的拿地效率,这使得“大象”反而比“兔子”跑得更快。考虑到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集中程度并不算高,高周转模式仍将持续,但随着租赁市场蓬勃兴起,比拼成长质量的业务也是房企的竞争关键之一。

1.2 行业的细分

1)二手房的价格数据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原因在于,一手房受到较为明显的价格政策管控,比如说在类似预售备案环节都有限价的因素,部分也还和精装修等政策有关,所以价格方面也面临类似“失真”的质疑。而二手房的挂牌和交易相对管控比较少,价格水分少,所以二手房部分价格数据等呈现的降温,其实更具备参考性。

2)商业地产经营业态较为多元化,具体涵盖了办公、零售、餐饮、娱乐、休闲等传统形式,以及医疗地产和文化旅游地产等新兴形式,价值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流量、物业所处商圈和具体位置,因此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运营方案的商办物业经营状况分化明显。

商业地产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开发销售”、“租售结合”和“持有运营”三种形式。“开发销售”模式与住宅地产类似,即企业所投资开发的商业物业全部用于销售以获取增值收益,该种模式下开发商可以快速回笼资金。

1.3 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1)区域性较强,企业竞争不完全,某一地区的市场,外地房地产企业很难打入。

2)受土地、资金的高度制约。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可用于开发的资金相当紧张,银行贷款又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

3)高负债、高风险、波动性大。房地产企业在发展时,往往要承担很大的债务。而房地产业的市场竞争是相当残酷的,无数房地产企业的倒下已经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高风险性。

4)与政府关系密切。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与国家或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到工程结束的验收,都不可避免地与政府相关部门发生种种联系。

5)运营中的更高要求。房地产开发经营从土地获取、设计与前期准备、建筑安装施工、销售实现以及物业管理等活动中,无一不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6)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竞争呈现出全球经济一体化、顾客个性化需求、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等新的特点,房地产企业将逐渐和国际接轨。如何增强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业企业关注的焦点。

7)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是增量主导阶段,只有上海、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二手房交易量超过了新房。但是头部开发商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正在扩大,包括获取项目、成本、品牌、融资、速度等等,过去区域型中小开发商不透明拿地的优势已逐渐丧失,将无法再与头部开发商展开竞争。

2 近期有关政策和动态

1)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指出,公租房资产包括公租房项目中的住宅,以及配套的非住宅资产(公共用房、经营性用房、车位、设施设备用房等房屋建筑物)。建设单位不得将公租房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公租房资产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划转的,划出方应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201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提及积极推进房地产交易合同网签备案进展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这一表述引起不少关注。中原地产表示,从《意见》中涉及房地产的表述内容看,前述政策出发点主要是整合流程,减少纳税人负担,与是否将开征房地产税关系不大。目前决定房地产税何时出台的主要因素还是相关立法程序的进展情况。

3)住建部近日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解读称,是否套内计价对于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部分打着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

4)住建部部长王蒙徽:2019年,稳妥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具体要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第二,坚持完善住房的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第三,就是要坚持落实城市的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第四,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租房租赁市场。第五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5)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在3月21日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了极度短缺的岁月,但目前尚未达到真正的供需平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大体上还有2亿多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为2亿多人口提供住房也是艰巨的任务。”

6) 海南省住建厅: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进行建造。发布《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实施主要环节管理规定(暂行)》。从操作层面确保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

7)财政部:发布公告,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公租房建设期间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公租房免征房产税。在其他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租房,按公租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建设、管理公租房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经营公租房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增值税。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应单独核算公租房租金收入,未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免征增值税、房产税优惠政策。

8)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财税部门已经起草了土地增值税法初稿,目前正在内部征求各方意见。由于土地增值税征税对象是转移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房地产企业是缴纳土地增值税主力军,因此土地增值税立法对房企影响备受关注。跟其他多部税种条例上升到法律类似,土地增值税法也基本平移了现行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征税范围、计税方式、税率等基本保持不变。

9)新京报:苏州出租屋正式“N+1”合法化,即允许出租房打隔断。这并非首例,随着各地租赁市场的发展,“N+1”模式在不少城市获得合法身份。在业内看来,在符合消防规范条件下,“N+1”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低总价的房源。

10)经济参考报:种种迹象显示,去年开始火起来的长租公寓已开始降温。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降温,长租行业的竞争将从早期的野蛮增长向精细化运营方向逐渐发生转变。未来,企业的运营能力将成为生存关键。

11)发改委:特色小镇建设正逐步回归理性,坚持产业建镇、特色兴镇,统筹推进规范纠偏和典型引路,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淘汰整改了427个“问题小镇”。

12)中国房地产业协会:5月23日发布《2019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报告重磅发布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榜单前十房企分别为:中国恒大万科碧桂园保利地产、中国海外发展、融创中国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华润置地富力地产

3 行业近期总体情况

3.1 行业近期有关统计数据

1)华夏时报:近日,“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在北京发布《201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 2018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87239.1亿元、6624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和32.0%;百强企业销售额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至58.1%,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2)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在3月21日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了极度短缺的岁月,但目前尚未达到真正的供需平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大体上还有2亿多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为2亿多人口提供住房也是艰巨的任务。”

3)中国基金报:随着26日恒大年报的公布,三大龙头房企2018年的销售情况和业绩表现悉数出炉。整体来看,恒大稳坐“利润王”: 2018年净利润大722.1亿元,远超同行净利润情况;万科虽然销售面积和营业额不及另外两家,但净利润超碧桂园,归属股东利润也达到337.7亿元。而从土地销售面积来看,碧桂园位居第一。

4)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支出7372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开工626万套,完成30万套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财政部称,2019年,将积极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棚改项目融资管理,支持地方开展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措并举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

5)中新经纬: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各地的卖地收入也出现大涨。至少有25个省份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呈现正增长。浙江省以8736.56亿元的收入高居榜首,江苏省也超过8000亿元。不过伴随着楼市被严厉调控、土地市场受到限价政策影响,多个省份均预计,在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今年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将呈现负增长。

6)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此外,前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下滑,待售面积也在继续减少,而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但购地面积同比再度出现降超三成的情况,国房景气指数则较3月有所提高。

7)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1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中国住宅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全年,中国住宅销售总额增长至人民币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年销售面积共计约148万平方米,平均价格为人民币每平方米8500元。报告认为,中国城市住宅市场存量的总体估值约人民币263万亿元,相当于目前GDP的三倍。瑞士信贷估计,中国房产价值占到家庭总财富的约62%,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8%。

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方面,2019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4925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8%。

3.2 行业近期运行情况

1) 同策集团首席分析师认为,龙头房企的规模竞争可能引起行业的重新洗牌。行业预期悲观的情况下,部分中小房企可能进一步陷入资金困境,未来半年到一年,龙头房企在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会迎来比较好的并购机会。

2) 总体来看,2018年,大型房企的竞争优势仍在保持,销售额及市占率仍在提升,行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市场分化加剧。但2019年,房企的销售压力整体不小。

3)21世纪经济报道:中原数据显示,4月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上涨,单月有18家企业拿地超过50亿元,刷新了最近一年多土地市场的月度记录,其中融创碧桂园、新城、中海、华润、绿城、荣盛、金地等8家超过100亿元,融创以逾285亿的权益拿地总价占据单月房企拿地榜榜首。从2019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累计有28家企业拿地过百亿,而在2018年同期只有24家企业,2017年同期只有18家。

4)21世纪:大型房企的存货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普遍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在财报中,多家房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其中,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的项目包含其中;二线城市如成都、西安、天津、厦门最为常见;三四线更是“重灾区”。

5)一财: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房企的融资难度逐渐缓解。至今年4月,房企的融资井喷,迎来了密集发债的高峰。4月来密集发布的融资计划已接近2600亿元,从全月融资完成情况看,有望是最近一年多最高值。

6)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有75家房企销售额突破百亿。其中, 碧桂园万科恒大保利融创等5家龙头房企销售额突破1000亿,完成了多数企业一年的销售目标;碧桂园、万科销售额更是超过2000亿。前4个月房企融资规模接近8500亿。

7)中国新闻网:易居房地产研究院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4月份,中国40个受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4%,同比增长1%。报告指出,4月份,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同比增长39%;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2%;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同比增长2%。与3月份的“春意融融”相比,4月多地楼市热度出现明显减退。

8)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至67个,创近4年来数量新高。值得注意的是,4个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均环比上涨,并且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另外,二线城市新房、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涨幅均继续扩大。业内人士认为,信贷政策宽松叠加人才政策是房价“小阳春”的主要原因。预计一二线城市房价回暖有望惯性延续。

9)2018年可以算个“丰收年”,盘点刚结束的年报季成绩,可以发现增长超过20%的企业平均业绩是1253亿元,39家的销售平均增长率为48%。而且大部分企业利润明显上涨,A股房企平均利润上涨了23%;在已经公布年报的房企里,利润下滑的只有22家,70%的企业利润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虽然净利润率相比2017年有所下滑,但也在11.9%的均值。

10)在过去的这一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激进的房企在调控与融资的重压下,也短暂地面临了资金的“阵痛”——与之随行的是净负债率的居高不下和可能面临的净利润率下滑。因而多数遇到危机的房企,不得不通过引入战投、变卖资产等方式来度过难关。

11)冰与火之间,折射出房地产行业当下的发展趋势。2019年,很多房企开始把资金安全放置于首位,在抓紧回款、促进销售等方面狠下功夫,将“现金为王”当作第一要务。“现金为王”的考量

  对于房地产这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来说,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12)房企的多元化道路,很难走。业内人士指出,在地产开发以外,除了商业地产这个比较传统的泛地产分支外,房企还没有找到市场空间大、更适合规模发展与长期耕耘、利润可观并能支撑业绩明显增长的发力点。

  有机构人士直言,习惯了“赚快钱”的房企,面对这些持有资产、沉淀资金、现金流回报不足的项目,大多很难实现持续投资和长期运营。何况在新业务领域,房企既不熟悉形势,也不掌握核心技术,更无骨干人才支撑,不具备竞争力,前期一定是学习和吸取教训的阶段,需要成本和时间。到目前为止,为何大多数房企在多元化方面的表现都难言优秀?

13)多元化这条路,房企不得不走。既有开发市场已经见顶,当规模到达一定阶段,没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支撑规模增长,公司市值就很难维持增长。所以,多元化是房企,尤其是大房企的迫切需求。

14)多元化之路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更重要的不是“是否往外走”,而是“往哪里走”——多元化新业务最好能够与房地产业务形成周期性互补,或者选择进入建筑、经纪、金融服务等领域来延长产业线链,帮助房企穿越周期,实现逆周期调节。

4 上市企业有关数据统计

4.1上市企业共128家,其中:沪A 68家,深主板50家,中小板10家。

4.2 按地区划分其中:广东28家,上海23家,北京18家,浙江13家,江苏7家,天津6家。

4.3按市盈率划分:30倍以下的88家,31-40倍7家,41倍以上的33家。

4.4 市盈率30倍以下,2019年1-3月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为增加状态的个股数为59家,占比67.05%。

4.5 主要机构持股情况

1)MSCI中国概念19家。荣盛发展华侨城A金地集团、金融街等。

2)社保基金持股概念9家。荣盛发展华侨城A滨江集团世联行等。

3)QFII持股概念15家。栖霞建设、广宇发展、天地源、世联行等。

4)社保基金和QFII共同持有概念股2家。世联行、电子城3.6入选4.6 各指数成分股情况

1)沪深300指数14家。中南建设、雅戈尔、绿地控股等。

2)上证180指数9家。雅戈尔、绿地控股、金地集团等。

3)上证50指数3家。绿地控股、保利地产、华夏幸福等。

4)中证100指数6家。绿地控股、万科A、华侨城A等。

5)深证100指数5家。万科A、华侨城A、荣盛发展等。

4.7 按总市值排名前5名

万科A 3145亿,招商蛇口 1680亿,保利地产 1514亿,华夏幸福 898亿,新城控股888亿。

4.8 涉及主题概念

长江三角概念33家,国企改革概念18家,租售同权概念14家,粤港奥大湾区概念11家,雄安新区概念8家,上海自贸6家。

4.9 近一个月被机构评级为“买入或增持”观点家数较多的主要个股

万科A:15家,保利地产:15家,金地集团:15家,中南建设:15家,招商蛇口:12家,新城控股:8家,华夏幸福:6家,首开股份:4家,阳光城:3家,金科股份:3家,荣盛发展:2家,电子城:2家,蓝光发展:2家,新湖中宝:2家。

5 有关企业优势和特点。

1)万科A: 万科成立于1984年,三十多年来坚持稳健发展,作为行业标杆ROE常年维持在20%左右。公司经历了多元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历程,现今随着地产开发业务增速放缓,多元探索已发展为各领域龙头;此外,随着深圳地铁成为公司基石股东,公司一直以来股权较为分散的隐患得到解决,也为公司“轨道+物业”模式提供战略性支持。展望未来,以美股地产百年史为鉴,国内地产行业或将出现以下变化:1)估值中枢修复;2)龙头之间兼并整合;3)龙头间的估值分化进一步突出:低负债高周转获较高估值。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最先受益。

核心竞争力:基于杰出职业管理人团队的万科体系。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和管理,优秀的经理人打造了“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这一管理体系,或是万科自全面转型房地产开发主业以来经营战略始终引领行业的基础:2000-2006年以郊区大盘为主,不拿地王不囤地;2007-2011年以刚需为主,灵活定价,低库存高周转;2012年至今优化激励机制,深入探索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定位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管理层长期坚持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不受外在因素干扰与诱惑制定战略,坚守审慎与理性,穿越以往数次周期。

2)保利地产:央企龙头,战略积极,资源禀赋优质。(1)公司控股股东为保利集团,背靠国务院国资委,业务多元、实力雄厚;(2)公司主业聚焦刚需住宅,无论行业繁荣还是降温,公司销售额增长均大幅超越行业,市占率稳步提升;(3)公司目标未来三年销售额进入行业前三,若能实现,2020年销售额将步入6000至7000亿区间,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2%,我们分析,公司大概率能实现该目标;(4)公司资源禀赋优质,项目布局合理,并保持土地储备规模有序扩张,现有土地储备满足未来3至5年开发需要。

3)金地集团:公司作为老牌地产龙头企业,财务稳健,融资优势明显,连续多年维持高分红。公司土储充足且聚焦一二线,19年Q1开工积极推动,后三季度预期加快竣工有望充分释放业绩。2018 年期末在手资金440.10亿元,同比增加60.6%,覆盖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的403%。2019年3月底,货币资金为412.67亿元,较年初减少6%。18全年综合融资成本仅为4.83%,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4)中南建设:天风证券指出,公司销售增速短期回落,但在全国性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公司在百强房企中排名提升了1个位次,表现相对较好,同时公司5月拿地力度明显提升,为后续推盘加快土地储备。另一方面,近期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有望重点激励公司核心骨干,19/20/21年对应的40/70/90亿业绩承诺彰显公司信心,业绩有望加速释放。结合公司坚持快周转模式,销售规模、业绩水平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手货值充裕且土地储备以二线及长三角强三线为主。

5)招商蛇口:公司销售端表现优异,充足土储支撑业绩发展,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整合土储资源,公司业绩有望延续增长趋势。拿地强度明显提升,充足土储支撑未来发展。2019年4月,公司在东莞、深圳、苏州、常熟和香港等地新增10个项目,拿地建面约141.79万平米,拿地总价约144.18亿元,拿地建面和总价均超过2019年一季度的总和,拿地强度明显提升。2019年1-4月,公司拿地建面累计约242.60万平方米,拿地总价累计约253.41亿元,拿地均价为10446元/平米,累计拿地均价/累计销售均价为52.45%,相比1-3月下降1.56个百分点,维持对拿地成本的控制。

6)新城控股:公司已售未结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储布局在长三角及强三四线核心城市,受益于长三角销售回暖,预测公司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0亿元。考虑到公司属于行业高成长龙头,在二线房企中,布局更加优质,基本已经迈入第一梯队。

7)华夏幸福:华夏幸福致力于产业新城的投资、开发、建设与运营,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三大优势筑产业新城模式护城河,产业新城已完成全国主要城市群布局。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签署具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承担片区的前期规划、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后期运营等全周期服务,该模式解决地方政府产城发展的资金问题、提升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公司亦能长期持续受益于产业新城的发展。公司凭借人员齐备的招商团队、锚定十大行业的方法以及产业投资体系打造了稳固的壁垒,2018年产业发展服务毛利率达77%。公司已签约产业新城数量达7j7座,基本完成全国15座都市圈布局,且大多位于区域核心城市周边一小时交通圈内,随着核心城市的产业、人才将逐步向周边扩散,未来公司的产业新城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8)首开股份:首开股份作为北京市属国资房企,在北京国改加快背景下,依靠较为丰富的激励计划经验及京内国资整合中的显着优势,将是京国改重要标的;公司自2007年重组上市之后积极变革,深耕北京、并积极京外扩张,推动销售快增,成为国内首家千亿地方国资房企;目前公司布局以强一二线为主,并属北京土储之王,一二线成交复苏赋予其较强销售弹性。

9)荣盛发展:公司深耕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并持续加大布局长三角区域的中等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周边区域。经过二十年耕耘发展,已成长为二、三线城市极具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同时多元发展路径逐步深化,围绕"大地产"、"大健康"、"大金融"和其他业务板块的"3+X"战略,公司积极完善大运营体现,培育利润增长点。上市以来销售及业绩均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兑现了千亿销售誓言,行业地位稳固。当前留存可结算资源充裕,2019年业绩保障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