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瞎蒙:医药子行业全景扫描

发布于: 雪球转发:613回复:328喜欢:2124

#医仙征文赛#

医药行业长期的确定性非常强,所以在我有限的10余年观察期内,从来没有看到估值便宜过,一线企业到30倍PE,二线企业到20倍PE一般都是非常好的买点,以前以为是我大A估值高使然,后来看港股、美股也差不多,只是好企业和烂企业的估值差异更为明显,特别是优质企业一样不会便宜,优质企业估值低到15倍的时候非常少见,仅限于类似08年流动性危机的时候。所以在合理的估值买入优秀企业,对医药行业而言更为有效,成长之快速,价值增长之惊人,投资人选择无视,或者一味的等08年再现,是非常不明智的。

另外一方面,医药行业非常庞杂,大的行业可以分为医疗服务、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医药商业、临床服务与合同研究、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子行业,尽管都叫医药行业,由于处在一个深刻变革过程中,不仅不见得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反而有些陷阱需要回避;而且每个子行业的商业模式、生意本质和竞争格局都不同,更不能以为自己买的也是医药股,就一定能分享医药行业的大蛋糕。

本文不谈买卖,不做推荐,更不代表认可现在的估值,仅对眼中的医药行业各个子行业做一个梳理,只谈子行业的特点和企业优劣,留下一个判断和印记,以便50岁、60岁,甚至更老的时候回头看。

1、医疗服务

(1)健康体检。目前主流的民营健康体检商已经上市,由于国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定期体检率的提升,行业空间还是很诱人的,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行业的核心门槛,反而有些玩基因、玩概率的不规范的行为。这个行业个人评估只适合在非常便宜的时候做个配置。

(2)医院与诊所。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主角是医生,恒瑞医药的孙总曾经对搞医院有一个评价,大意是“投医院类似于唱戏,需要名角,恒瑞是不会投的”,这个评价道明了这个子行业的商业本质,核心竞争力就是医生,此外还有品牌,所以全世界都很难看到大市值的企业,尽管治病救人的角色很重要,但实际上有些重资产属性,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业,加之公益属性,很难想象哪家医院公告利润100亿,社会是何观感。所以,理论上医院公立主导到市场化的过程中很诱人,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并购的医院业绩都不咋地,绝大部分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累赘,只有少数对医生依赖小、又有技术门槛的企业得到了良好发展,比如爱尔眼科。未来预期只有高端私立医院、品牌化连锁诊所可以跑出来做个小而美的存在,能支撑1000亿市值就应该算大的了。

(3)医养结合社区化服务。这个未来前景很大,但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4)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生集团等等,目前还没有看到成熟的标的,品牌化、核心技术和高粘性用户数是逻辑基点,其本质还是看病诊疗。

2、制药工业

医药行业的主战场,本身繁杂,又叠加了中国特色。

(1) 化学药。又分为中间体和原料药、仿制药、新药。

中间体和原料药本质就是化工,所以难免有周期性,污染大,重资产,本身就不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又可以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都是为制剂工业提供活性原料的。只有极少数特色原料药,有门槛的原料药企业可以做个小而美的存在,类似于精细化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中国企业,都是从原料药起家,转型制剂,华海药业的保华总有句话,大意是投一个原料药工厂一个车间只有5000万的产值,投一个同样占地的制剂企业,可以有20亿的产值,何况利润率制剂也要高些。原料药转型制剂相对成功的有华海药业、京新药业,外加一个值得观察的海正药业。

仿制药本身也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做到武田、梯瓦这样的最终还是靠转型新药、生物药,所以印度人仿制药很厉害,但最大的企业也就千亿市值。但不是说仿制药就没有投资机会,恰恰相反,由于国内仿制药质量历史原因,导致专利过期的原研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叠加一致性评价和医保付费改革,高质量的仿制药会有国产替代历史性获益的机会。比如华海药业、京新药业等等。但也需要看销售能力,产品线,销售能力越强,产品线竞争格局越好,产品越趋向慢病,高价、高份额原研统治的病种收益越大。以销售和研发管线并重的逻辑思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没有上市的豪森药业、齐鲁制药等等,预期都会是未来的巨头。

新药。新药周期长,风险大,一旦搞到爆品获益也大。所以得看管线、研发平台和临床数据,随临床进展的影响市值变化极大,不好评估估值。国内有仿制药转型新药的企业,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也有专门的研发型新药企业,在港股、美股都有上市。现在对国内资金、人才和技术刺激的新药潮来看,倒让人对中国制药的未来更有信心。未来10-20年出现几家300亿-500亿利润,万亿市值的企业是可以预期的。

(2) 中药。中药不能说就没有效果,比如白药喷雾剂、创口贴,含坤制剂治疗白血病、青蒿素治疗疟疾等,疗效确切,或经过严格的临床程序检验;或者像白药一样尽管有有毒成分,只要不服用,疗效和使用便利,也挺好的。但没有经过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程序的就不应该当做药来看,特别是毒副作用不明的,已经确认有毒成分的,不仅不能称为药,实质是毒物,肯定要回避。所以需要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看,收智商税的建议回避,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商理论上是提升的,人不提升机器也会帮我们提升。中药注射剂也建议回避,这个东西10亿几十亿的卖,只是历史阶段的产物,医保支付改革首先牺牲的就是这类产品。所以,中成药也不是不能投,需要当做OTC、保健品、消费品来投了,比如云南白药、片仔癀按消费品来看更合适。种植类的原料性中药和农业没区别,饮片、颗粒也可看做消费品。

(3) 生物药。生物药也是个很大的类别,各种技术路径和原理又不同,但相信代表了人类抵抗疾病的终极未来,现在已经几乎霸屏全球前十大畅销药品榜了。我国市场生物药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从干扰素、血制品、胰岛素、疫苗、生长激素等逐步的往单抗、双抗、抗体偶联、治疗性疫苗、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方向发展,这个里面的进口替代、新药研发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未来出现万亿市值的巨头也是可以预期的。和化学新药一样,估值不易,竞争其实也很激烈的,国内企业也处在追赶过程中,期待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堆积下,未来从生物仿制药到新药的转型出可以结出硕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中国贡献。值得关注的企业有三生制药、通化东宝、甘李药业、复宏汉霖、丽珠单抗等等。传统的化药巨头比如恒瑞、中生、石药生物药布局实际上也很性感的,还有一些独立的研发型生物药企业也值得关注。这个领域是最可能出现颠覆者的,未来的巨头也可能现在还没有成立,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3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也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我国传统上由于器械领域相对药物落后的更厉害,治疗率更低,医生技术和医保体系治病重药轻器械,从销售额上看器械只占药物的15%左右,而发达市场药物:器械基本上是1:1,器械这块相对药物,更是有巨大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国产替代和治疗率提升奠定了行业广阔的空间,这块也是可能出千亿、万亿市值企业的领域。

医疗器械分为1/2/3类,3类器械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也最高,监管也最严。又可以分为普通耗材、高值耗材、医学影像、诊断试剂、家用器械、手术机器人、生物组织器官等。

(1) 普通的耗材没啥搞头,基本上已经国产替代了,比如新华医疗、万东医疗等等玩的,以及医用手套、注射器啥的,投资来很难看到核心的竞争力和高利润率,市场空间也有限。

(2) 诊断试剂。这块正在实现国产替代,中低端竞争也特别激烈,类别也非常多,技术迭代很快,大部分没有啥长期投资意义。化学发光领域安图生物做的不错,如果要投,需要对标罗氏、强生等巨头,看看他们核心的多管线研发、并购整合和销售能力,能逐渐蚕食巨头份额,并出口抢市场的还是值得关注的。

(3) 医学影像。这块实际上门槛非常高的,资金技术密集,以前几乎被医疗GPS(GE、Philips、Siemens)三巨头垄断了,目前国内迈瑞医疗做的不错,还有家联影听说也不错,但估计短期是没法投资的。其他的太小,太弱。

(4) 高值耗材。这块是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的天下,主要产品是起搏器、支架、大关节、封堵器、心脏瓣膜、人工脏器组织等,这块门槛非常高,集中在有限的几家竞争上,中国最有希望的代表是微创医疗,先健科技在几个领域也做的非常不错。有可能成为中国代表,还有一些单产品的高科技公司值得关注,毕竟美敦力也就是从起搏器起家的。

(5) 家用器械。家用器械类似于消费品,品牌调性比较强,类似于强生、罗氏、欧姆龙等等占有较大份额,国内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各自领域做得不错,值得关注。

(6) 手术机器人,这个很多时候归并入GPS所在领域的,但达芬奇的崛起带动了手术机器人市场,外科手术变得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外科医生的职业生命更长,商业模式为卖机器加耗材,国内多处于研发阶段,专科性的机器人较多见,对行业和医疗体系的影响较大,值得关注。

(7) 生物组织器官等,这部分也处在快速发展中,高技术公司,A股有上市的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还没怎么看懂,值得关注。

4 、医药商业

(1) 分销商,本质上就是搬运工,资金实力和管理效率取胜。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三巨头,加上一大把的轻量级的选手,逻辑在行业自然成长以及集中度提升。但行业毛利率只有7-9个点,净利润率2个点左右,所以整体行业空间及增速不如制药、器械性感。但少数优秀标的长期来说还是获取了20%以上的复合收益,在低估阶段进行配置也是不错的。国药股份、柳州医药运营质量不错。

(2) 药店。零售终端,对药店市场期待很高,但同美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差异,逻辑在用药向院外转移及集中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资金和整合能力,益丰药房看起来运营质量不错。

5 、临床服务和合作研究

常说的CRO、CMO,国内增速很快,未来完全可能出现类似与科文斯、昆泰这样的巨头。药明康德横跨两者,细分龙头。

6、软件及信息服务

软件及信息服务不应该被看做医药行业,本质上是软件信息产业,海虹控股,现在叫国新健康值得关注。

其他也有人把保健品纳入医疗健康行业,其实就是消费品。总体而言,个人投资者不需要像基金一样买那么多企业,仅仅抓住制药、高值器械等等最肥厚的领域,在合理和低估阶段买入优质龙头企业,然后静等花开,应该是最优策略。阶段性有低估的其他类别标的,做个配置也是可以的。

@华宝医药_医疗 同样的,期待大家分享没涉及到的细分行业和标的,本人也将对有价值的讨论进行打赏。谢谢!

精彩讨论

帅到没有朋友很痛苦2018-06-18 07:32

医药类文章毛利率就是高,销售管理费用还低,建议大规模上产能

鎏金歲月2018-06-01 16:39

一、行业增长逻辑和背景

1、经济增长,个人和政府卫生总费用投入的增加。
2、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老龄化,2亿老人到4亿老人,且寿命越来越长。
3、疾病谱的慢病化,慢病知晓率、就诊率、治疗率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国际化,现在我们主要靠原料药出口,未来仿制药、新药、生物药都会分得一杯羹。
综上所述,行业正处在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快速变革过程中,总体需求预期会持续保持比GDP快一倍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婴儿潮一代正在老去,快速老年化持续到2030年?2040年?2050年?反正很确定。
二、企业增长逻辑
1、产品叠加,研发能力和平台强,会有源源不断的产品线,多一个产品多一片空间。
2、医改受益,优先审评,医保付费改革,一致性评价等等政策导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受害的,有些受益的,投资当然要找出受益的。
3、国际化,这个要看布局、能力和资源禀赋。
4、进口替代,主要是高质量仿制药和高值医疗器械。
5、转型升级,比如原料药-仿制药-新药(生物药)。行业空间和利润率不断扩大的过程是非常诱惑的,但医药行业的转型不容易。
6、销售挖潜,这个得看能力。
7、兼并整合,这个得看手上的资源和整合能力。
总体评估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优质企业获取长期20-30%的持续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微进化ing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jcirnc2018-06-19 08:14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