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为什么我一直很想卖出万科?

今天,咱们聊聊房事。

目前的我持仓按仓位排序依次是:中国平安中国太保、腾讯、万科。其他恒生科技指数基金、中概互联指数基金、长江电力农业银行中国神华、创新药ETF等杂碎若干。目前准备建仓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目标1000点位。

很长的时间里面,我多次表达了想冲动卖出万科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卖,原因是我认为万科这家企业很优秀,财务稳健,估值很低,说白了我是没有卖出的机会。

目前的计划是等地产反弹一波卖出,或者腾讯300以下加仓。

那么为什么我不看好万科呢?原因是我极度看空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

有人说,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房市,永垂不朽。我不赞成,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永远,那就是永远在变化。

远的不说,美国的股灾周期性爆发在百年股市历史中反复得到证实。中国的杭州、温州、深圳,哪个没有经历过房价腰斩?何况,中国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早就没有投资价值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是在讨论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崩溃,而是我们怎么应对?

2021年公安部公布新生儿登记户籍的是887万,2020年登记户籍的新生儿为1003.5万。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新生儿1062万,2020年新生儿数量1200万。

这个数据怎么看,大家自己想。

2020年6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疫情下的中国人都在摆地摊,房价却大涨,买房还能改变命运吗?》核心逻辑有以下几个:

第一、新生儿数量快速减少,有效需求减少。第二、供给过剩,19年新房约1600万套,20、21和22三年新增住宅应该在4500万套左右。第三、杠杆率快速攀升,社会保障深度不够居民买房能力衰退。第四、城镇化速度变慢。

2021年,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合计299万套。

2020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209万套,基本建成203万套。全面完成74.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合计277万套。

2021年住宅销售面积为156532万平方米。2020年住宅销售面积为154878万平方米。合计311410万平方米,按照100平一套计算,合计31141000套,3114万套。

以上两年合计为3690万套,今年商品房计算减半,也有779万套,棚户区不算,合计4469万套,加上2019年的1600万套,总数为6069万套。

按照三口之家计算,我们四年时间解决了1.8亿人口的居住需求。

房地产的开发是有周期的,按照现在的数据,全国所有房地产开发商一块地都不拿,把现有的土地开发卖完,至少3000万套房有的吧,看,又是一个亿人口住房需求被满足。

2.8亿人口。

供给与需求就是这么个情况,那么杠杆率呢?

这方面的数据比较少,我找到信息是这样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日前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68.0%,比2020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延续了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去杠杆态势。

从驱动因素上看,经济增速提高是季度去杠杆的最主要因素。从杠杆率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去杠杆的力度最大。一季度居民、企业和政府部分杠杆率分别下降了0.1、0.9和1.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杠杆率轻微回落,为2012年以来首次季度性下降。

这显然是房住不炒的结果,促进居民杠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的增长。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NIFD主任张晓晶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最大特征在于近二十年来攀升速度较快,从2000年不到5%增长至当前的62.2%。而美英两国自全球金融危机后都有一个显著的居民部门去杠杆过程,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日本和德国的居民杠杆率也在金融危机后基本保持稳定。目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速较高,已超过德国、日本的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和英国,但增速已接近美国二战后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速较快时期的水平。

美国居民杠杆率高是因为人家是有金融霸权。我们凭什么呢?

再看现在的经济形式,疫情封闭造成大量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断,直接带来的就是居民收入下降,或者干脆直接失业。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手里还有余粮,上海深圳房子暴涨。到了今天,大家手里可动用的现金还有多少呢?

别说佃户了,地主家都没余粮了。

夜壶,拿出来了。这次难堪的是夜壶摇的叮当响,但是没尿了。需求少了很多,大家也没钱了,只能看戏。

今年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和5个基点。5月20日,最新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果显示,1年期LPR报3.7%,与上次持平;5年期以上品种报4.45%,上次为4.6%,较上次下降0.15个百分点。

作为银行各类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对减轻企业和个人还贷利息来说都是切实利好。因为房贷利率的定价方式是五年期LPR+一定的基点,对背负房贷压力的个人来说,会直接减少每月所需偿还的房贷利息。

从目前郑州和武汉的房地产救市情况来看,形势不乐观。2022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简单说,大家都勒紧裤腰带了,企业裁员,居民也不花钱,维持基本的“活着”就好。

目前的救市范围除了上海、北京和深圳外,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放松,甚至说上海的临港也有所放松。

那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房价不涨,就失去了金融价值,不涨就是亏,自住有点贵。如果涨了,新生儿数量必然继续下滑,没了人口,一切都是空。

现在能买得起的人,差不多都买了。买不起的,买房想法估计都没,因为不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买不起。

城市开始抢人大战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市场没有增量,只能内卷。

这一波房地产托市,我估计也就最后一次挣扎了。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必然只能有部分城市,部分地段,部分企业有投资价值。

万科再优秀,在行业需求迅速崩塌的背景下,能有多大作为呢?@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融创中国(01918)$ 

雪球转发:28回复:156喜欢:38

精彩评论

闲逛好又多2022-05-21 19:41

其实,你这逻辑,套用在中国平安,腾讯,都一样。所有toc的行业,人口不行,都不行。

威廉192022-05-21 20:03

为啥不卖?我帮你回答:套牢了呗。

欢乐野战大队2022-05-21 23:19

博主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工业城镇化发展进程,简单粗暴解释,就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城市或产业城镇,顶层设计规划目标是8亿人居住在城市/5亿人居住在乡县城镇/农村农庄留下1亿人口搞现代农业,虽然中国人口出生率在缓慢下降,2035年后才能明显感觉到,还来得及修改人口控制政策,博主没有搞清楚人口基数缓慢下降与城市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关系,进入城市的人口增量远远超过出生率人口数量下降,明显能感觉到部分资源枯竭的县镇乡在空巢,没有产业支撑的县级市或地级市在流出人口,然而国家城镇化发展方向突然出现调整,由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城市转变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疏散特大城市资源超负荷的承载力,转变成以城镇乡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进程,疏散的逻辑☞备战备荒 预防传染病 防御新冠病毒感染摧毁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Edwardmacau2022-05-21 19:54

几点看法: 1. 经济快速下行,这次从政策态度看,不见效果绝不会停止刺激。想卖出万科肯定有不错的机会。2. 这几年毕业生数量是新高,而出生下降的是去年开始。买房的主力仍然数量大,婴儿影响的是20年后。3. 中国房子多,但经济原因地区差异大,很多老家房子或者县城落后地区房子是没人住的或者一年就住不到30天,都到城市讨生活,这些人赚钱了有能力了,不管老家有多少套,他们赚钱存钱的目的就是在工作城市置业,看大城市中非户籍常住人口数几乎跟户籍是1:1,可以想象大城市买房还是有需求的,只是太贵。4. 房产公司经过去年的暴雷,存活下来的公司太少了,市场缩小了,但供应楼房的地产公司缩少得更厉害!购房人10个变成7个,6个。但供应商由10个变成3个。

一二四三四2022-05-21 20:00

我也持有万科,但是我看万科的逻辑是衣食住行必须消费,现在严格来讲是供给侧改革,如果万科都生存不下去,那么整个行业我看也没有几个好的了!房地产行业会消亡吗?!只不过现在房企成长性是不如原来了,优质的房企渐渐沦为了价值股,这几年价值股都不受待见,而那些PE动辄几百倍的则受到资金的追捧,但是我们看到万科只是腰斩而已,很多股票都已经脚踝斩了。万科未来不报太大希望,长期下来每年10%以上的收益率还是可期的,闲钱投资的话还是可以再拿几年的。

全部评论

云横终南2022-06-05 23:06

中国城市商品房保有量是多少套?缺口是多少?改善型住房缺口是多少?没有人仔细算算吗?

嘴泡而已2022-06-04 23:10

你买万科的时候想到需求减少了吗?上涨的时候,上涨的理由一大堆;下跌的时候,也都是下跌的理由。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人心变了。

时代的尘埃2022-06-02 15:25

房地产的结构性机会还有的,三四线城市没啥机会了,还是一二线城市的机会,大城市圈的人口占比还不够高

圆源价值投资2022-06-02 15:05

最近政策都无法刺激房地产

速冻小猪2022-05-26 10:09

好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