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拼多多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03回复:134喜欢:275

持有拼多多1年多了,250亿市值以下时持有30-40%仓位,500亿美金不到时开始减仓大跌前降到了15%左右。今年Q1财报后,基本就不愿发表关于拼多多帖子了,今天重新想写,主要是昨天陪家里领导爬泰山过程中好好思考了一翻,今天梳理下。

1/ 拼多多的崛起源自于其对下沉市场的开发,微信、物流、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铸就了其有别于阿里、京东等创新,是其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现在不少大V说,微信是拼多多区别于阿里独一无二的“护城河”,无可厚非。就对要素重新组合的能力来说,黄峥和张一鸣这两位后起之秀,真心厉害。

2/ 淘宝15年前后,清理中小卖家的行为加速了拼多多的崛起,拼多多成建制的接纳了这部分淘宝商家,为后面的进化(品牌、C2M的发展)铺垫了基石,不知道此时此刻阿里会不会有一丝唏嘘呢。

3/ 截止到19年Q3,拼多多年买家超过了5.36亿,月活超过了4.29亿,用户基数已经相当大了,但用户增速还相当快,如果模式没有独一无二特点,或者产品不好用,也是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的。营销(广告、补贴)只能加速消费者做决策,如果产品自身不好,花了大价钱打广告搞补贴,最终也白搭。

4/ 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拼多多用户的复购率,特别是新用户的复购率到底会如何?2019年Q1 年人均年消费额1257元,Q2为1467元,Q3为1567元,能看出Q3人均年消费额增速在减缓,市场对此产生了质疑,觉得拼多多的不确定性在增高。而这个疑虑短期内又无法证伪,所以黄峥表示要解释这个问题或许放在Q4或者2020年Q1季度数据出来后更好说明原因。

5/ 拼多多内部把整个中国市场按地域、发展水平等分为7-8层,并表示每一层都是万亿消费规模,层级越高发达程度也就最高,Q3财报后黄峥表示拼多多一级用户年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5000元,并表示现在其用户年人均消费1500元年是合理,且未来增长空间比较大,如果参照一级用户消费水平的话。

6/ 拼多多的产品特点之一就是客单价较低,消费频次较高(这和上文第二点息息相关),比如食品、日用百货、衣服鞋帽等品类占其总品类相当大比例,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也带来了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拼多多亟需扩充产品品类,特别是品牌产品品类,所以今年上半年还未结束,拼多多就发起了对品牌产品的百亿补贴计划。而这必然导致阿里的围追堵截,所以阿里的“二选一”行为就不难理解了。黄峥在Q3季报后表示,经销商、代理商等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实则是品牌商家在阿里“二选一”逼迫下的行为扭曲,最终这些行为犹如河水流经途中遇到了一些石头阻力,最终不会改变流水的方向,最多看起来只是减缓了流水流动的速度而已。

7/ 这里似乎有个常识,电商平台网络效应最重要,而买家卖家数量又在规模效应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阿里当年之所以能击败易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免费让商家入驻其平台,因为当时国情使得渠道比用户重要(苏宁、国美的崛起和阿里有点类似),阿里做好这个电商渠道,让商家入驻自然不会愁消费者不来。而黄峥2015年创业时,时代已经和之前不同了,再走阿里的路只能死路一条。拼多多要活下来,并且要活的好,就要做到规模效应,而做到规模效应就不得不走另外一条路径就是获得庞大的买家用户规模,而后逐步增加其对商家的吸引力,所以黄峥激进的营销策略,急于加大拼多多的获客力度,看起来是做了一件明确而正确的事情。至于补贴、货找人,还是分布式推荐等功能,无非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下把这件事做对,偶尔犯错,看起来是大概率的,代价就是股价会激剧波动。

8/ 电商行业从高频消费品类进入“低频”消费品类、品牌类等产品,或许是一种降维攻击,在一个地方买了很多小件,早晚会在一个地方买个大件的,背后是信任的建立和积累,现在看起来拼多多上面产品质量和服务都在进化,客户满意度很高,人均GMV的提高以后要靠这个,作为投资者最应该担心的是拼多多产品、服务质量等进化的快慢了,当我在雪球上看到越多商家说拼多多对商家要求怎么的严格,怎么怎么的苛刻,我内心就非常开心

9/ 零售行业秉持着“多、快、好、省”四条原则,拼多多目前做的最好的是“省",做的一般的是“快、好”,做的最不好的是“多”,拼多多管理层开放的原则使得拼多多运用了早已相对成熟的物流系统和主要竞争对手差距不大,这个拼多多也不打算自己去做了,因为物流系统长期看起来给消费者提供的差异化有限。“多”取决于规模效应,上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好”也符合规模效应,是个自然进化的过程,拼多多现在做得不错,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看起来“好”和“多”能带给消费者的差异化也有限。而“省”似乎是最能突出拼多多差异化特点,给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体验的地方。

10/ 拼多多平台上产品的头部效应、规模效应非常明显,低价的重要原因是以价换量,就拿这次百亿补贴来说,这里的补贴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流量的倾斜。比如A产品120块,成本100块,不补贴,不流量倾斜,每月销量100个,商家赚了200块;然而拼多多对A产品补贴10块,商家让利10块,并且流量倾斜,导致售价100块的A产品,其每月销量超过了300个,商家赚了300块,这就是拼多多补贴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消费者买了便宜好东西、商家赚了更多的钱,消费者留存变高了,后面的规模效应起来了,减弱补贴,最终退出补贴,这就是黄峥说的让“省”这个概念占据消费者“心智”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11/ 供应链管理、C2M等现在似乎只能听听而已,不要有过多预期。

12/ 就拼多多估值来说,现在看起来300-500亿美金都很合理。

本人持有拼多多,未来72小时不排除有买卖计划。

@今日话题 @仓佑加错-Leo @刘志超 @李妍 $拼多多(PDD)$ 

精彩讨论

原空2019-11-22 21:03

前几天刚刚开始用,已经停不下来了。特别喜欢在上面买一些小东西。

宁静的冬日M2019-11-22 21:58

王总,这次我提一个相反意见供参考:阿里是大幅降低了供应商的进入门槛,让无数以前没有机会做这个生意的人有了一个机会。但它因此而产生的规模巨大分工复杂的协作,完全不是沃尔玛好市多可比,甚至催生了快递,线上金融,退运险,网店模特儿。。。等等大量新分工。可以说它是通过降低了无数参与者的门槛来把自己的门槛提得很高,其护城河远远深过沃尔玛好市多。
拼多多的兴起,从营销上理解昨天@刘志超 讲得很好网页链接 首要的一点是深入利用了微信用户群。沿着这一点再深入想一下,这里面很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IM在线用户的扩张快于电商的快张。
所以出现了三四五线城市中,已经上线但淘宝还没覆盖到的用户群。有了这个用户群才出现了产生一个大机会的基础。而@舟宿夜江 在这里提到的淘宝成熟过程中败退下来的供应商,想要复制淘宝成功的新供应商,农户,无数渴望有一次小小机会的人心,却苦苦煎熬于没有一个连接。拼多多做了这个连接,于是干柴烈火,才抓住了这个大机会。
这完全不说明阿里的护城河浅,这样大规模的电商历史机遇,也很难再次遇上。将来更多的机会只是在细分市场吧?

王代新2019-11-22 23:03

大家的好多帖子也有学习过,很多观点对过去发生事情有很好的解释力,也能预测某一阶段的趋势,但面对稍长一点的未来几年时觉还是很难确定会发生什么?就像马云所说的打败阿里的一定不是下一个阿里。零售生意的特点是他的客户永远不会对零售商有品牌上的忠诚,永远不介意多一个新的零售商,始终欢迎一个新的竞争者,只要它在广义的“多快好省”方面有吸引力即可。而我说线上降低了零售生意的门槛,也是感觉零售的几个核心环节例如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很多基础设施在线上都逐渐完善,差异越来越小,我在微店或者抖音的购物车还是淘宝上买一个东西真正的差异其实很小(买本书我经常也在几个平台上看哪个便宜)。这使得线上的零售商的差异化构筑护城河的空间变小了很多,很多时候变成了流量的争夺,而对于零售来说建立在流量上的竞争优势远没有类似当年沃尔玛好市多那种竞争优势更稳固一些。 $拼多多(PDD)$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短短几年时间就可以产生一个几亿用户的零售巨头,在线下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下一个拼多多出来,虽然不知道会从哪儿出来,就像当年阿里京东以后大家觉得就不会有大的平台出来一样。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零售这个生意的本质决定的。个人的一点外行观点,宁静兄指正。

jiancai2019-11-23 10:28

我一直说喜欢阿里天猫的业务,实际就是我不太喜欢淘宝和拼多多这种模式:
我自己想了想,把淘宝和拼多多的模式叫做“广场射杀模式”
就是我有一个无限大的广场,可以容纳无限多的商户,但消费者和购买力在同一时段是有限的,商户就需要互相射杀,然后淘宝和拼多多就是卖子弹的。
子弹就是竞价。 
为了做生意,商户要做到两条。
1:因为所有商户的展示信息都在广场上,就要做到同行低价,那定价天生是向下竞争的。
2:商户的竞争没有任何区隔,通过图片展示,品质信息对消费者传达不够,商户就会在曝光上竞争,就是用钱打竞价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价格最终会高到大多商户无法盈利。


一旦平台想缓解这种态势,比如淘宝,不再优先价格展示,那拼多多就可以立即捡起来价格优先这把利剑,做一个新的无限大的广场


但是,拼多多能回避卖子弹这个事情么? 我觉得不能

仓又加错-刘成岗2019-11-23 09:22

传统分析师的思路这么怪异。。。拿阿里类比沃尔玛,一个零售商一个网上商业地产商。
阿里、拼多多们的护城河体现在:
1、对零售效率的巨大提升,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2、 $拼多多(PDD)$ Q3新增5000万年度活跃买家, $阿里巴巴(BABA)$ Q3新增1900万年度活跃买家,一个Q新增这么多用户背后意味着什么?传统零售商一年新增1000万顾客试试。
3、越多买家吸引越多卖家,带来丰富的SKU,Costco大概几千(精选)SKU,沃尔玛大概几万,阿里大概上千万SKU。
4、技术在匹配海量买家和海量SKU,阿里叫“千人千面”,拼多多叫“分布式AI”,使得越多人用越好用的网络效应进一步强化。
5、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头就把商品送到家,最快的1小时送达。
6、体现出来的用户价值就是“好、省、多、快”,这是零售 #十年如一# 不变的用户需求,再过十年也不会有顾客跑来说“杰克马,你骨骼清奇好象外星人啊,我超粉你,我也超喜欢阿里巴巴公司,但是,能不能拜托淘宝上卖的东西不要那么多,多卖一些差的商品,价格贵点更好,送货也不用这么快,一个月送到就可以了”。在“省、多、快”这三方面,电商对线下零售是降维打击,线下零售只剩下一点比电商墙,就是 @jiancai 经常说的“商品展示能量”

全部讨论

舟宿夜江2020-03-16 17:07

这个你得自己判断啊

恐惧就是本身2020-03-16 16:55

拼多多估值合理吗?

天哥的歌2020-03-01 17:46

C端肯定是重点,尤其是前期,因为C多B就来,平台的关注点在于设计好规则系统让良B驱逐劣B就行。

卫缺2019-12-31 12:50

阿里商品就是十亿了,sku起码几十亿

格薩爾2019-12-14 11:11

道理我都懂,但是20*100=200?

舟宿夜江2019-12-10 23:37

赚300亿,应该不止6000亿市值了

肥_牛2019-12-10 23:27

应该可以1000亿美元市值!6000亿人民币市值。300亿人民币浄利润,服务八亿劳动人民。五万亿GMV。

时者2019-12-04 17:33

薄利多销,有这么多需求吗?

刘点真2019-12-04 11:20

学习了

博大的红利小幽默2019-12-02 01:03

个人理解早期的拼多多是做了个线上版的小商品市场,货多廉价不依赖品牌背书,拼多多一开始就是去线下批发市场开发供应商,货源和目标客户与小商品市场非常像 也正是因为这个业态非常低端,所以往往成为上线投资人的盲点,很难被上线城市的用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