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E周刊】 强势涨停来袭 医药修复回暖成长可期

10月14日,医药板块掀起涨停潮,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创下08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板块内涨幅超过10%的个股超过50家;17日,板块整体普涨态势仍旧延续,看空阶段是否结束,医疗修复行情来了么?板块内哪些投资主线值得关注?

 【纲要|3大看点】

1、 政策和业绩助力预期修复,医药板块强势回暖

2、 预期修复与业绩成长为两大主线

3、 CS医药创新指数:估值历史低位,配置价值凸显

政策和业绩助力预期修复,医药板块强势回暖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药板块持续回调、估值回落,近日强势回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轮医药板块反弹是由政策和业绩双重推动爆发。

从政策层面看,近期国家医保局释放多项利好政策,例如出台肝功生化检测试剂22省带量方案、“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中对一些药物新增适应症直接纳入医保、再次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采集等,助力医药行业信心回升。

医药板块较好的业绩成长性也是回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市场对医药医疗板块成长能力的信心随着三季报预期逐步清晰且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国常会于9月13日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财政贴息贷款有望进一步带动医疗设备更新/新建需求提前释放,公司业绩释放节奏将有所前置,从而加速四季度和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成长。

预期修复与业绩成长为两大主线

从医药板块子行业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受疫情及国家政策带来的悲观预期影响,主要标的估值和股价大幅调整。基于疫情的常态化及防疫措施,以及政策近期释放的的边际利好,细分领域预计迎来反转和明显的估值修复。

预期修复方面:

l 高值耗材及IVD(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如冠状动脉支架、骨科耗材、心脏电生理、覆膜支架、血液灌流器)、IVD试剂等,在过去几年受到国家或地方集采影响,市场对集采政策的悲观预期驱动股价回调。随着国家集采政策持续优化,市场情绪有望持续修复改善,相关上市公司也有望实现估值回归。

l 中药OTC(非处方药):中药创新药加速获批纳入医保、中药出海正当时、产品提价、龙头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渠道库存周期减弱,五大利好推动中药OTC板块行情。

业绩成长方面:

l 医疗新基建:在后疫情时代,医疗新基建逐步展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推进,加上新院建设、旧院改造、方舱医院的搭建、医疗设备及防控救治物资初步升级等项目逐步落地带来的需求催化,优质企业有望受益。

l 消费医疗、CXO(医药外包):近年来,可以看到消费医疗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成长性、量价齐升等长逻辑未改变。近期相关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未来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好转可期。对于CXO板块,全球医药外包产业转移大势未变,我国可凭借本土工程师的优势、完善的化工产业链、丰富的项目经验,深度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供应链。

 

CS医药创新指数:估值历史低位,配置价值凸显

最后我们再来关注下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CSI)目前的分位情况,截至2022年10月17日,CS医药创新指数PE-TTM为27.42倍,位于2年16.18%历史分位数。目前指数的估值还是处于历史较低位,板块近期在市场和情绪双重推动下强势反弹,看好医药医疗反弹行情持续带来的机会。

图1 CS医药创新指数PE-TTM来源:Wind

从归母净利润预测来看,2022-2024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步增长21%、6%和23%,对应PE-TTM为24、23和19倍。考虑到前期板块调整导致当前的低估值,且后续将逐渐进行估值切换,医药板块性价比将进一步突出。基于医药的中长期逻辑——社会老龄化趋势、医保持续支出、科技创新属性、国际化等,板块机会值得关注。

 

相关基金:医疗创新ETF(516820)、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A类:013873;C类:013874)——跟踪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产业指数,该指数选取业务涉及医药产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医药产业的整体表现。经过前期市场震荡回调,当前医药产业链估值已进入较为合理区间。

 以上就是我们【平安E周刊】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大家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里留言告诉我们,热度高的我们采纳撰写!点赞关注,投资不迷路!下周我们不见不散!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医疗创新ETF(SH516820)$ $宁德时代(SZ300750)$ $药明康德(SH603259)$ 

#储能概念持续拉升,现在还能上车吗?#        #信创股持续飙升,如何挑选计算机主题基金?#         #恒生科技指数走强,回港中概股普涨#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