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入局托育市场,想好结果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0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将把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托育机构更是雨后春笋般出现,好像托育成为继早教、幼儿园之后的下一个风口,一些专注教育的资本也开始虎视眈眈关注着托育赛道。可在繁华的背后,需要我们注意的东西更多。

托育是刚需,效果外化是难点

不可否认,随着年轻父母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先进”的教育,可托育面向的是0-3岁幼儿,鉴于幼儿在0-3岁期间各个方面还是处于形成阶段,对语言、某项技能的掌握要慢得多,最终托育机构面临问题的就是如何让幼儿的变化“让家长看得见”。

当然,托育机构在招生时,家长们几乎众口一词——我们不希望孩子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只要孩子安全、玩的开心就可以。而事实是由于家长每月支付数千元的托育非,如果孩子在2个月内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即学到东西)时,家长们要么让孩子转学,要么为老师出各种“难题”。

所以,托育,需要政策上给予明确的定义,究竟是重在托,还是重在育。要让托育成为真切解决家长看孩子的问题,就要在政策上因势利导,加大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接受0-3岁托育没有明显变化也属于正常的观念。

资本入局,想好结果了吗?

现在的资本也是一窝蜂的扎到托育里,百万天使轮、数千万投资一股脑的进来,可托育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资本入局未必是好事。

2013年老毕为几家投资公司做幼儿园的市场分析时,发现幼儿园资产不能上市就是当时幼儿园的定性是公益,那时是不允许盈利的,更是不允许走向资本市场。

直到2017年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有了民办非营利和民办营利的区分,接着有了幼儿园集团美股上市、大量上市公司收购幼儿园资产,更甚至炒出“十年经营权”的概念,使幼儿园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可2018年一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禁止上市公司装入幼儿园资产,使幼教市场的虚热打回原形,尤其是随着我国新生儿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普惠”成为幼儿园的主题。

同样,托育本来也是解决新生儿出生率的问题,并特别指出社区、幼儿园也可以举办托育班,这种公益性定调不言而喻,现在资本的蜂拥,只能说明大家太过于乐观了。

高学费难以规模化 韭菜不容易割

根据老毕掌握的资料,当前各个城市一些高端托育班学费均超出6000元/月,北京、上海更是有些托育班学费达到2万元/月。而这些托育班有个明显的特点——“洗脑”+富人区。

洗脑比较明显的就是基于一套教育理论,不断向家长灌输自己的独门诀窍,什么八大智能、皮亚杰等等,现阶段我们很难评估这些理论是否能真正帮助幼儿,可只要家长感到有用就是万事大吉。

其次,这些托育班在富人区比较集中,像北京主要集中在朝阳国贸、望京以及顺义后沙峪别墅区,虽然一些托育班的利润率也是高得不可思议,可全国性的规模化运作还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处于高收入阶层的韭菜割过一次需要等待多年,特别是幼儿托育。

托育,好不好?很好,也是很多民办幼儿园转型的选择之一,可如何利国利民、如何避免重踏幼教的覆辙,这都是值得每个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