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投资逻辑?银行业会消失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56喜欢:135

无聊、只能拿银行业开开玩笑了。

有一个大的前提是,我不认为任何一家公司或任何一个行业是必须投资的。投资机会来了,就投资,没有来,就不投资,仅此而已。
所以说,下面这些只是闲聊而已。
我也不对此做什么期望、也不做预测,只是闲聊,如果发生了,那么可能做一下投资,如果不发生,也无关紧要。
不仅是银行业,很多行业大体上都存在着这样的投资逻辑,我想我只是在他们发生的时候,做出一些决策而已,可遇不可求。
那么,未来30年,中国的银行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知道呢,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经历了高储蓄、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这一点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不是说30年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也不是说30年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如现在,而是说30年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经济体中的占比会下降。
那么,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下降后,就是消费的比重会提高。
这两者的特点是什么呢,太复杂的经济学理论我也不懂。只是知道的是,资金的流动速率会不同,也会导致社会整体对资金的需求总量会有所下降。或者说M2对GDP的比例有所下降。
其次,人们的观点也发生着变化。如果结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那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存量资金的流动速率。
然后,人们可能会说,银行业可以增加零售业务的比重、或者中间业务的比重,可是这儿我不太懂。历史上可能是这样的,比如美国市场。
只是恰好我们碰上信息化时代,并且我觉得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对这些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更快,以及在法律层面上的约束更小。
加上,不仅是直接融资可能会增长,在很多原本只能做间接融资领域,因为新的技术手段的诞生,也可能会侵占银行业传统优势的市场。
一个企业、总是有一种企业文化存在着,也有适合这个行业的特定的一些文化。在消费金融服务领域,银行业是不是相对互联网行业或者新兴的服务业有着更好的适应能力或竞争优势不得而知。
或许几年后人们可能会形成一种假象,“30年后银行业会不会消失呢?”或者说“银行业会不会不可逆转的走向下坡路呢”。就像网店对传统实体店铺的挤占那样,会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呢?
不过,回到前文,这些真的和投资无关。也无需对此作出任何预测。只是,如果一些变化发生,那么只要思考我们该做怎样的决策就可以了吧。
人们好像很喜欢讨论坏账率啊、存贷息差啊、中间业务的比重啊,之类的问题。不过我好像对此毫无兴趣。我也分不清楚0.1%的差异意味着什么。
至于人们形成什么预期,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关心一些公司是不是会形成显而易见的、足够的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估值如何。
投资原本就是如此。我只是一个没有预见能力、也没有发现哪家公司从平庸走向优秀的能力的小小散户。
优先股6%左右的分红比例确实很有趣。
太无聊了。[大笑]

 

本轮改革,我为何对银行业寄予重重的厚望?(转帖2年多前的文章)

【前言:其他】首先,在下面图片以及其他描述中如果出现某类投资,请先参考投资分类说明:网页链接

其次,如果有人看了文章而觉得这是基于预测的投资,那么最好不要继续阅读我的任何文章。我恰恰是打算说明投资是基于判断而非预测。

还有,那条线是净资产收益率曲线,仅仅是示意而已,对于股价的变化我可是没有任何想法,也毫无关心。(2017年3月17日备注 : [可怜] 可是好像没有发生的迹象啊 ……)

【正文】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1)上图的整体构想大体上于2012年形成,也是我主要思考非银金融的投资机会的时期。我想重点依然是在于当时所思考的中国金融结构中的“不协调”,以及对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思考。有关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判断,不是这里要重点讨论的话题,我想把他留在系列文章中描述。如果可以参考的话,可以看网页链接 ,不过在这里也仅仅是简短描述了概况而已,更详细的描述会在日后续写在那篇系列文章中。

2)对于某项投资的思考,是基于对现状的判断,而非对未来的预测。这里之所以画出未来的图像,仅仅是为了说明对现状的判断。如果在这一点纠缠不清,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明了,可能我们并不存在于一个语言体系当中。

3)我想确实存在无数种类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即便其中有很多人都在同样的使用“价值投资”或“长期投资”这样的词汇。我想很有可能多数用着同样的词汇的投资者,与我并不是生存与同一个投资语言体系当中,我只是想说明存在着这些不同,但我无意去评论这些不同的差异点。

4)对于银行业而言,我不认为类似存款准备金,升息或降息以及其他任何政策对公司价值有什么任何影响,即便可能存在,但那并非是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因此,在我做出投资决策时,也从来不会考虑这些货币政策。我可能仅仅思考他们的优秀程度如何?或者这个行业正在处于什么阶段这样的问题。如果说,出现人们普遍喜欢讨论的、那些所谓利好或利空的政策,或有利于银行的利润,或不利于银行的利润,那么他们可能原本就是如此。当我们需要时,他们可能就会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5)我也不知道对每一份年报、甚至季报做类似坏账增加或减少了零点几个百分点、息差多了或少了多少点,管理费用率是多少,这样的努力有多少用处。至少我不会做这些事情。大体上我会观察6-8家银行,每一份年报阅读起来大约是20分钟时间,我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除非有特别异常的数值出现在我面前,可能会花5-10分钟思考一下。我想,多数时候投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而不是通过复杂的计算公式或表格软件计算出来的。或者我可能会更乐意去思考假设条件,而不会在冲忙的假设的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得出毫无价值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6)我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立即忘记这里所描述的结论,我更想说明的是这些想法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7)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在担心银行业的坏账,这当然是问题。可对我而言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银行业降低净资产收益率,这可能可以通过坏账实现,也可能通过其他方法,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我只是投资者,而非经营者,更非政策制定者。如果我们需要这些结果出现,那么这些结果可能就会出现,虽然我们不知道可能以什么形态出现。我甚至在想,如果提早引发坏账问题,可能对银行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银行业收益率下降在先、坏账在后,那么银行业可能需要承受双重打击。

8)我画了一条6%的线条在图中,因为我觉得这个数字是奥妙无穷的。如果未来某几年中,ROE水平在这个附近上下浮动,那么优先股投资者和普通股投资者面临怎样不同的境地,是很有趣的事情,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会怎样。

9)大体上,按我目前的能力圈,我自认为无法分辨各家银行到底有多少不同。但我希望在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困境后,这些银行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差异化来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得以在之后银行业合理的ROE阶段、比如长期8%等的阶段保持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当然,我希望我能够在那个时候,可以在其他投资者发现之前发现这一点。那么,他可能会成为某一次B-5类投资。

10)最后,回到标题,我真的对银行业在本轮改革中的表现寄予厚望。其次,我并没有弱化银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的意思,并且我也相信他未来依然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篇完】

$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浦发银行(SH600000)$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小红霞2019-12-24 16:37

拜读大作半天,也提不出任何问题,事情确实如此。一些变化在我们身边已经发生了,比如:有的银行营业厅在卖饮料和甜点了,有些银行网上APP在卖的东西就更多了。现金柜台很多都取消了。银行的柜台都是敞开的。小的分支机构工作人员一般比客户多。客户从营业厅大多转移到线上了。这些年的变化实在是大。银行的未来何去何从?不得而知,但值得思考。按照艾神画的“对银行业的思考”,2019年到2020年,银行业还是有潜在的投资机会,属于烟蒂类投资,2021年,牛市还远远没有结束,但是银行的投资机会就没了。是在2021年开始,银行出现了分化?还是啥情况?好烧脑

江畔何人2018-02-25 19:59

想问教主一个问题,记得你说2018年有一个担心的事情,这个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

水无月白2018-02-24 09:50

大隐隐于市的大厨

星蒙2018-02-24 07:04

艾君新年好!常来冒泡哦

玉壶冰心20032018-02-24 00:59

艾小薇是厨子吗?

水无月白2018-02-23 22:34

预约50年后的私房菜啊,每年交点费用保留位置

艾小葳2018-02-23 22:14

@麦麦萌 怎么突然这么一大笔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