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协议班”里隐藏的商业秘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37喜欢:57

今天再和大家分享点我研究中公教育的心得体会。首先声明,这篇分享既不是吹也不是黑,只是把我发现的东西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协议班”曾经是中公教育的核武器,推动中公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当然,现在这件核武器已经不被中公教育独有了,目前市场上的公考培训班基本上都采取了“协议班”的模式。下面我通过一个简化模型,尝试为大家揭开“协议班”里隐藏的商业秘密。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我这个简化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架构。我以中公教育官网上找到的“浙江全程优学笔面协议班”为例。该课程单价28800元,笔试未过退22800,面试未过全退。我分别测算了五种情景:

情景一:假设培训人次为100,笔试通过率为10%,面试通过率为2%;

情景二:在情景一的基础上提高笔试和面试通过率,其他条件不变;

情景三:在情景一的基础上提高培训人次,其他条件不变;

情景四:在情景一的基础上提高笔试和面试通过率,同时提高培训人次,其他条件不变;

情景五: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增加笔试未过退款金额(相当于降价),同时提高培训人次,其他条件不变。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我分别计算退款金额、营收、均价、退费率、实际付款人数及单价等指标。

比较情景一和情景二,培训人次未增加,通过率提高,营业收入反而小幅下降了0.2%;而比较情景一和情景三,通过率不变,培训人次提高25%,营业收入也增加了2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协议班”里隐藏的第一个商业秘密,吸引更多学员参加培训要比提高通过率重要,最优状态是保持一个不高不低的通过率,通过营销和服务增加培训人次。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你不提高通过率,怎么会有更多的学员来参加培训呢?那我们就看情景四,假设是通过提高通过率,才使得培训人次增加了25%,但实际确认的营业收入还略低于培训人次增加、通过率不变的情景三。此外,吸引学员参加培训,除了提高通过率,还可以通过价格手段来调节,情景五假设降价后培训人次增加了,这一情景下的营收虽然少于情景三和情景四,但要好于情景一和情景二。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与谁为“协议班”最终买单有关了。乍一看,笔试未过退款,面试未过也退款,那办培训班还赚不赚钱?当然要赚钱。大家看表格最后几行。以情景一为例,虽然有90人没有通过笔试,退回了大部分费用,但他们每人仍然支付了6000元,而最终被录取的2人,则一分钱未退,全额缴纳了28800的培训费。只有过了笔试,在面试阶段被淘汰的8个人,最终一分钱没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协议班”里隐藏的第二个商业秘密,“协议班”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笔试未过的炮灰,很小一部分来自成功“上岸”的幸运儿,少部分进面试未被录取的人则免费参加了培训。而提高通过率之所以会导致收入下降,就是因为提高通过率虽然增加了全款付费的学员,但却被未付费学员的增加抵消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退费率这个数据,在各种情景下,退费率都在80%左右,而且笔试通过率越高,面试通过率越低,退费比率越高。同时,退费多集中在面试名单公布之后。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协议班”里隐藏的第三个商业秘密,“协议班”会产生大量且集中的退费,公司账上必须储备大量现金,而为了满足经营和扩张需要,公司会产生有息负债,且扩张越激进,有息负债规模就越大。因此,中公教育广受质疑的“大存大贷”问题,其实是契合“协议班”的经营模式的,具有商业合理性

文章开头我把“协议班”比作核武器,那它的威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就是极大满足了培训学员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是承诺“保过”,给人以培训机构专业、靠谱的感觉;另一方面是未过退费,则解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即使没考上也不担心高额培训费打了水漂,而最终“上岸”的学员,得到了一只“金饭碗”,也乐于支付这几万块的成本。其次是通过开辟多个业务条线,把拟退费学员引导到其他培训项目,国考没过就参加省考,省考没过就参加事业单位招考,以此类推。最后是公司获得了大量免息借款,这部分借款即便做低风险理财,也能明显提高股东回报。

然而,核武器并没有专利,美国人先搞出来,苏联人紧接着也搞出来了,我们中国人勒紧裤腰带同样搞出来了。“协议班”这个模式也没有专利,中公教育无法独占,竞争对手都在用。之前我去线下调研,也是这样的感受,目前公考培训机构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而中公教育为了和对手区隔开来,这几年一直在强调服务,同时把自建学习基地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培训基地是重资产,会拖累公司资产负债表,改变中公教育的质地,我倒是不这么看。一方面,中公教育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租赁场地的供给已经不是很充分了,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也会导致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通过打造自有培训基地,树立品牌、树立形象;最后,就培训效果而言,在远郊区进行集中式、封闭式的培训,确实能够提升学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培训体验,从而提高中公的产品力。

中公教育目前我还在跟踪研究中,并不打算买入。接下来我会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自有培训基地的建设节奏是否可控,不能出现短债长投的情形;二是产品力的打造,中公能否做到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比如中公就是公考,公考就是中公

(全文完)

 $中公教育(SZ002607)$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精彩讨论

凡是没有如果2021-08-04 21:41

首先职业教育未来还是有巨大空间,这一点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国家是支持的。不过中公正如你所说,中公的协议班过去是高速扩张的一大利器,但是k12政策的监管,给了一个警示。教育这部分国家很重视,有的要禁止有的要支持,现在k12要打压,那么职业教育支持,但是职业教育不能单纯的被资本乱搞,所以支持的同时肯定要监管正规化,协议班这种收费模式,能不能长时间获得国家政府的认可反而成为了关键。第一相应的退费一直没有跟上,协议上的时间。中公几乎达不到,因为这笔现金是很好的短期投资工具,必然需要周转时间,第二这种模式在轻资产发展的时候或者高速扩张的时候很好,能更好的利用杠杆,而且增加流动资金,然而最近中公打算增发建教育基地,需要投入几十亿,这样一来,利用协议班建立起来的流动性要减弱,负债端就要重视,重资产的必然每年增加大量经营成本和费用,两大方面综合考虑中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追踪。这暂时不考虑中公面对其他竞争的情况,能否一直保持领先走势也需要验证。

偷吃牛肉的麻雀2021-08-11 23:15

看了不少写中公的,相比而言,你分析的还算靠谱,也佩服你还在观望。一时冲动,投身过早,目前已成功被腰斩了

执我2021-08-04 21:18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赚通过率和规模的钱

全部讨论

2021-08-04 21:41

首先职业教育未来还是有巨大空间,这一点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国家是支持的。不过中公正如你所说,中公的协议班过去是高速扩张的一大利器,但是k12政策的监管,给了一个警示。教育这部分国家很重视,有的要禁止有的要支持,现在k12要打压,那么职业教育支持,但是职业教育不能单纯的被资本乱搞,所以支持的同时肯定要监管正规化,协议班这种收费模式,能不能长时间获得国家政府的认可反而成为了关键。第一相应的退费一直没有跟上,协议上的时间。中公几乎达不到,因为这笔现金是很好的短期投资工具,必然需要周转时间,第二这种模式在轻资产发展的时候或者高速扩张的时候很好,能更好的利用杠杆,而且增加流动资金,然而最近中公打算增发建教育基地,需要投入几十亿,这样一来,利用协议班建立起来的流动性要减弱,负债端就要重视,重资产的必然每年增加大量经营成本和费用,两大方面综合考虑中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追踪。这暂时不考虑中公面对其他竞争的情况,能否一直保持领先走势也需要验证。

2021-08-11 23:15

看了不少写中公的,相比而言,你分析的还算靠谱,也佩服你还在观望。一时冲动,投身过早,目前已成功被腰斩了

2021-08-04 21:18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赚通过率和规模的钱

2021-08-23 15:35

中公教育应该赶紧增加数控机床,人工智能管理,养老护理育儿等相关方面的职业培训课程。

2022-01-04 20:50

中公市场最大的担忧在于其他k12教育可能会抢他的市场份额

2021-08-05 11:35

有没有研究过中公的负债率咋那么高

2021-08-05 00:19

通过商业模式推导出每个阶段应该重点做什么,挺重要,不错的方法!

2021-09-11 22:40

k12双减,除了要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之外,还有维护稳固国家的教育体系不受冲击的因素(校外机构挖名师,教材瞎搞等)。中公做的是职业培训,以民间资金帮助国家训练公务思维,还是有贡献的啊

2021-09-07 14:39

我觉得中公目前被资本抛弃最大原因还是民办职业教育的不确定性.毕竟教育现在的风向标不一样了,可以想一下每年培训教育那么多人,怎么抓手是一个问题

2021-09-07 14:35

变相集资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