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近3年行业轮动做得最好的基金经理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计算机ETF(SH512720)$ 

#明星基金经理辗转难眠,原因是…# #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出手干预硅谷银行事件# #三大运营商再度走强,中国电信领涨# 

近几年的市场非常难做,除了波动巨大之外,行业轮动转得跟电风扇似的。那些能够踏准市场风格节奏的基金才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益,而在一个风格或行业上一直坚持的基金往往是过山车走势。可踏准市场节奏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位呢?

根据过去几年的历史业绩和持仓数据,我发现了一位精准把握了近3年市场风格的基金,那就是湘财基金徐亦达管理的湘财长泽A,徐亦达自2021年3月份开始管理这只基金,该基金近几年的收益如下:

单看基金的收益,没有出现2020年那种动辄50%甚至100%的惊人涨幅,但是对比近几年沪深300的收益,该基金连续两年超越沪深300近20%的收益,今年过去不到3个月,已经超越沪深300近10%了。

该基金近3年最大回撤是22.8%,同期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39.6%。懂行的应该都知道,这几年取得这样成绩其实比2020那种抱团普涨行情中取得50%以上收益的技术含量高得多。

近3年在回撤控制较好的前提下,持续大幅跑赢沪深300,单押某一个风格或行业是肯定做不到的,我们来看看基金经理这几年是如何操作的。

由于基金经理2021年一季度才接手,我们来看看2021年二季报中基金的持仓以及基金经理当时对行情展望是什么。

回过头来看,我们知道2021年新能源产业爆发,上游材料供不应求,是周期股大年。看看基金持仓,煤炭、有色、化工、还有半导体,完全符合当时的市场风格。

再去看看2021年二季报中基金经理是如何对行情进行展望的:

进入二季度,全球经济总体持续复苏,通胀预期现阶段性高点,国内外流动性未实 质收紧;政策层面,国内大宗商品实施保供稳价指导方针。多种因素作用下,市场对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的强度和持续性产生质疑,顺周期板块有所降温,市场风格转向高景气 行业确定性高成长标的,同时淡化静态估值的高低,相对低迷的市场情绪有所回升。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继续坚持追求风险调整后收益最优化的主动量化投资理念, 坚持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期投资策略主线不变,一方面在周期板块精选政策影响可控,供需缺口持续放大、业绩大幅增长的低估值机会,如煤炭、电解铝、化工等,另一方面也 结合行业景气度,积极布局合理估值下的成长机会,如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

基金经理认为2021年下半年应该在布局低估值周期股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等新兴成长行业,事后看来完全正确。

不过从三季报持仓来看,他还是聚焦了传统周期行业,对新兴成长行业涉足不多,这使得他2021年的收益比不上那些纯配新能源的基金,他在三季报中这样说到:

国内经济受内需不振影响较大,类滞胀环境下,季末多地限电举措又给经济带来了短期不确定性。多种因素作用下,市场焦点更多从高景气高估值的科技成长板块转向高景气低估值的周期行业。但季度末随着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科技和周期板块都有所调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对上游资源品和新能源相关标的进行了配置,同时考虑到接下来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对经济的托底,也配置了一定的金融地产基建链相关标的 。

基金开始往逆周期和金融地产方向调节了,我们知道新能源行情在2021年Q4见顶,2022年是大部分行业惨烈下跌的一年,基金经理提前一个季度就察觉到了,并提前布局。我们来看看基金在2021年Q4的持仓:

在2021年四季报中,管理人是这么看待行情的:

四季度以来,海外主要市场流动性收紧预期持续提升,Omicron变种病毒给全球疫 情修复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受内需不振影响仍较大,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时有发生。

当然积极的变化也在发生,随着10月发改委牵头的稳煤价行动取得良好效果,以动力煤为首的多种国内定价资源品的价格和预期高位回落,中下游行业盈利可望修复;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稳经济的基调也稳住了市场对来年宏观经济大盘的预期。

多种因素作用下,市场焦点从三季度阶段涨幅较大的周期行业重新转向科技、消费等多个方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一方面对前期周期行业的持仓进行了较大调整, 规避短期下行风险另一方面积极配置稳增长和疫情修复相关投资机会,涉及采掘、交 运、建筑、建材、有色、钢铁、汽车、医药、电子、传媒等行业。四季度产品较上季度 配置更均衡,在风格不利于前期持仓的市场环境下及时进行了调整,平抑了业绩较大波动。

基金经理已经前瞻性意识到疫情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减仓了周期,配置了稳增长和疫情修复方向,并且行情配置更均衡。事后看来,几乎又是完全正确。

到了2022年一季度,市场已经开始大幅下跌了,再来看看此时基金的持仓:

在市场大幅下跌期间,基金的持仓集中度还提升了,一溜的稳增长和疫情修复的航空交通方向。事后看来,这些方向确实是最抗跌的,基金经理在2022年一季报中是这样看当时的市场的:

今年一季度以来,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显著放大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波动率。 Omicron变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海外通胀水平持续高位并被愈演愈烈的地缘冲突所强 化,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开启,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行。而国内经济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内需不振影响仍较大,多地散发的疫情则让复苏的进程更显复杂。

当然积极的变化也在发生,全球新冠特效药开始陆续面世,国内在强大的稳增长政策决心之下,地产基建等重点领域的积极信号不断。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市场总体下行,但 结构性机会仍存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积极配置了稳增长、通胀和疫情复苏相关行业,涉及金融地产、建筑建材、基本金属、煤炭油气、交通运输等。 

2022年的二季度,市场有一个大幅的反弹,并且成长风格反弹更为剧烈,我们来看看该基金在2022年二季度的持仓,基本上和一季度没什么太多区别,这时候再要求基金经理从价值切换为成长就有点过分了。。

事实上成长风格反弹也没持续多久,在三季度又跌回去了。基金经理在2022年三季报中如下分析市场:

三季度以来国内宏观济继续承压,流动性保持宽松,市场风格偏高景气中小市值成长,至季度末市场波动加大。基于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的指导 方针,稳增长政策实体经济方面直接刺激力度有限,在地产和疫情持续影响下,国内投资和消费总体弱势运行;另一方面,海外高通胀和加息也在持续削弱欧美需求,相应国内出口可能也已见到重要拐点。

实体济偏弱、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宏观环境下,高景气中小成长风格表现亮眼,成长和价值风格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但全球宏观波动 率上升、国内济尚未完全企稳的背景下,市场信心仍比较脆弱,季度末市场波动加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管理人继续配置低估值稳增长和疫情修复相关行业的基础上,逐步配置低位科技成长

看重点,三季度末基金经理已经说要逐步配置科技成长了。2022年四季度疫情政策放开,资本市场回暖,我们来看看基金经理到底配了什么样的科技成长。其2022Q4持仓如下:

这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把三季度那些稳增长和低估值股票全换成了去年行情启动以来的主线--计算机和信创行业。

这一操作彻底将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前两年表现也不错但是聚焦在低估值领域的基金经理区分开了,也使得基金在2023年的业绩依旧名列前茅。

来看看基金经理在2022年四季报中是如何解释这一惊世骇俗的操作的:

四季度以来国内政策密集推出,市场更多关注“弱现实”+“强预期”困境反转投资机会,总体继续维持震荡局面。

季度初,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继续承压、高景气投资空间越来越有限,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国内积极政策频出,市场更关注困境 反转投资机会,体现投资者对来年“强预期”。至季度末,随着各种预期演绎逐步充分, 叠加疫情冲击实实在在开始短期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市场转而更多反映“弱现实”,相关板块趋于冷静。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基金管重点配置受益来年国内宏观经济修复的、符合 国家大安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关方向,聚焦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等行业。 经过近一两个季度的逐步调整,产品配置从偏价值转向偏成长,在总体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一定超额受益。 

下阶段,本基金管理人继续坚持以科技成长、疫后修复和地产链为主线的投资结构, 积极寻找和配置符合国内政策导向、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具备穿越宏观周期潜力的较低风险、较高成长性个股。

具体方向上,本基金管理人认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可选消费和现代服务业等方向有较多值得配置的机会。另外主题上,本基金管理人持续关注长期逻辑符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国家大安全战略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这个季报是在2023年1月20日发布的,基金经理很早就捕捉到“强预期、弱现实”的宏观特点,并配置了符合国家政策大方向的TMT行业,这种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前瞻的行业选择能力说实话在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

这位基金经理是何方神圣?徐亦达,硕士学历,2015年进入证券行业,曾任中国银行总行产品经理、盛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20年5月起任湘财长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也就是说他2020年5月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管理5只基金,总规模才13.2亿。

目前湘财长泽这只基金A、C份额加起来规模也就1.38亿。市场上近几年收益比它好的基金还是有的,比如一些长期持有煤炭的基金。但是在行业轮动上比它做得更好的几乎找不出来。很显然能长期做好行业轮动的基金经理才是更稀缺的。

大家都想找到市场上被低估的基金经理,其实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是不会长期被低估的,只要业绩好,公司利用资源一把就能把规模做上去。

而湘财基金不是什么大基金公司,再加上徐亦达入行时间不长,进不了大机构的白名单,所以不存在短期规模暴涨的风险。唯一的风险就是基金经理可能会跳槽。。毕竟最近很多业绩好的基金经理都在跳槽。除此之外,没别的毛病。

如果基金经理被证明能持续做好行业轮动,那我们就没必要越俎代庖自己去判断市场风格了,这类基金很适合作为基金组合的核心持仓。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