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菲特的教科书还不够完美,我们要如何判断中国企业的未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3回复:89喜欢:121
$苏宁电器(SZ002024)$ $美的电器(SZ000527)$ $格力电器(SZ000651)$  $青岛海尔(SH600690)$
引言:
     1、一分为二的世界观


      众所周知,以股价的启动为中轴线,技术分析的买点可以分为左侧买入法和右侧买入,反转前的买入成为左侧,反转并确立趋势以后的买入则为右侧。

      无独有偶,关于价值投资,也可以根据时点分为两大学派,一方面,以企业已发布或者即将发布的财报为依据,买入并持有绩优股是大部分人眼中正宗的投资哲学。而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却靠着预测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通过持续买入价格低迷的优质股票来获取收益。

      2、对立还是融合?

      某种程度上,保持中庸之道或许是更大的智慧,正如技术高手所言,一种可能有效的做法是在左侧建30%的仓位,等趋势确立再大举买进。所以,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争论汽车的仪表盘和后视镜哪个更重要,相反我们要暂时搁置争议,对企业未来的判定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并试图还原事实的真相。

正文:
      一、能否判断一家企业的未来?--常识+观察+能力


      彼得林奇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曾经到一所小学举办投资教学会,结果班上小朋友选股结果让他这位明星经理感到汗颜,常识+观察+能力圈让这些不韵世事的孩童找到了耐克、可口可乐等大牛股。这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证明有选择性的判断一家公司的未来其实并不难。

      同样,6年前,到街上随机采访一位中学生,问他对苹果手机以及这家公司的评价,你一定和听到和巴菲特先生所给出的截然不同的肯定回答,那么what‘s wrong?究竟哪里出了错?

      其实事实很可能是这样的:利用自己的常识判断一家公司的前景不难,中小学生们都能胜任,而难得是要懂得识别行业的拐点,在行业衰败或者企业走下坡路之前就选择离场走人。

      二、要不要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或许是问题的关键

      1、做菜吧,你的选择

     父母在我结婚前总是很替我担心,因为他们觉得我不会做菜,以后小家庭独立生活会因此产生矛盾。投资人9成以上都是男性,我想你们都很清楚,自己是真的不具备做菜的能力、学不会吗?当然不是,煮菜做饭从来只有愿不愿,想不想,而不存在会不会的情况!

      或者这么说吧,因为有时候在父母家蹭饭,你的妻子还算贤惠,自己经常在外就餐或者叫外卖,有时候几片面包也能打发,再加上你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在学习、思考等自我增值的方面,以上情况让你有条件选择不自己做菜。但是你若在家里摆出一副不愿下厨房的样子,下场注定悲剧,所以“我不会做菜”就成了口头禅,大家心照不宣。

       2、.com,巴菲特的选择

      再来看我们同样“不会做菜”的巴菲特前辈,你觉得他很多方面真的还不如小学生聪明吗,以至于当初完全看不出微软、苹果的未来?

      过去6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伴随着美国文化的输出和政治力量的扩张,美国企业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而且越来越向着生物医药、金融等高端产业方向发展。美国政府长期都秉持抛弃制造业的想法,也无怪乎巴菲特会对大部分重资产投入以及科技行业的企业不闻不问,甚至缺乏足够的研究。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可口可乐,麦当劳这些企业多的是,没有必要去干苦力。换句话说,这一切只因为巴菲特家的厨师太优秀了

      3、埋头苦干,中国当前的选择

      中国真正的发展只能从改革开放30年算起,当前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多,技术积累少,地方大,消费潜力强。在国际上既不输出品牌,也不输出强权(你以为我们不想吗?)。。

       国际竞争优势和分工决定了我们目前阶段还是以干粗活累活为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的进步才有可能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克服基础研究的不足,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因此谈投入色变,一刀切的避开重资产公司和科技型企业,是不可取的。既然没有巴菲特这种富二代的命,我们只能认清现实,脚踏实地,学会分辨资产的类别,学会区别那些技术可以强化我们固有的优势,而哪些又是破坏性的进步,从而把功课做精,从中赚取超额的收益,我想段永平前辈对网易的投资可以算是这方面的绝妙之笔,值得大家反复研究和学习。@大道无形我有型

       三、为什么要选择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一场概率游戏

      任何事情都是概率问题,我们认为你国庆搭飞机出游是安全的,从科学上来说,意思就是你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不超过0.0001个点,相比之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多更好的方式。我们能追求的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安全。

     有时候,看似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更安全,以为开车上高速比坐火车、飞机安全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我承认白药、片仔癀等产品源远流长,独一无二,但无奈的是好公司太少,识货的太多,戴维斯家族一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高估值的风险概率并不小。。。以市盈率为例,超过25pe的公司,市场给打个对折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情绪的变化可是要比什么都快。

      相反,靠判断大势、行业前景、企业发展,即便对行家而言,最多也只有八成左右的把握,剩余20%的风险也就是让你我即便在1900点也不敢卖掉自己的房子,融资买股票的原因。

      两害相遇取其轻,买入暂时遭遇困境的优秀企业,或者是估值合理的成长股是一场赔率合理的游戏。当然如果白药和片仔癀到了7-10pe,那这个概率又要重新计算下了,不是吗?

       四、如何识别优秀的企业?

       1、  不是判断题,而是选择题

      随便拿一家化工机械公司,来问你关于它未来发展的看法,这绝对是强人所难,挑选优秀企业的秘诀在于将命题转换成对社会大势和行业的判断,因为对后者的分析要比比给企业算命来的容易的多。

       2、投资的3-3-3原则

     (1)根据社会变化趋势选出三个最有前景的行业

      比如10年前,空调制造一定是最吸引人的行当之一,因为这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对比国内外的生活形态和空调占有率差距,你一定会知道这个答案并深信不疑。再比如目前的电子商务、保健医药、食品饮料等等也是同样的思路,不具体展开。

      (2)给每个行业三个最重要的考核要素,选出龙头企业

      以空调行业为例,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可能是价格、质量与技术、品牌与售后

     当年的空调行业,日本品牌的质量和技术是最过硬的,但是价格偏高,售后也跟不上,因此不足为惧,按这个标准,2000年时期的空调企业我可能选择海尔、美的、格力其中的一家,具体而言,或许最终会选择的是美的,因为当年美的比格力空调更大牌,价格便宜,质量尚可。

    (3)每隔三年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必须以三年为期限,对行业的变迁做深入的观察,同时考虑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变化。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个人电脑已经停止增长,互联网正在崛起,曾经的冰箱洗衣机,已经渐渐饱和,而空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格力逐渐变得比海尔、美的更有优势。

       3、应用实例

      所以昨天有朋友问我如何在2000年就能选出格力的股票,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如此回答。首先当初我可能会根据大势,选择关注空调行业,其次考虑空调的价格、质量与技术、品牌与售后这3个最关键的要素,然后我选出的可能会是美的电器,因为那个时候格力的空调质量还真不咋的。最终每隔3年调整一次,到了2006年,发现格力的空调质量和品牌都上来了,也许我会在那时候把美的换成格力。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和一开始就持有格力十年是不矛盾的,因为买股票并不是迷恋某个品牌或者管理者,其本质是投资一个社会的大趋势以及朝阳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假如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已经在a股上市,我觉得6年前买阿里巴巴,这几年买京东,15年开始买苏宁,或许会是最好的选择。这也印证了自己并没有特别迷恋苏宁或者推崇张近东,相反会选择苏宁是因为有一批靠谱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行业要素分别是产品价格、客户服务、产品质量和体验。在网购发展的初级阶段,用户对价格最敏感,因此淘宝是有优势的,到了第二个阶段,用户开始重视服务,京东的快速配送、免费上门退换货等客服内容是有优势的。到了第三个阶段,用户对网购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开始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保证,重视购物体验大于商品本身。而没有任何一种购物方式的体验能比实体店或者购物广场更好,因为毕竟是看的到,摸得着真实的产品,是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在为你服务,对于了解、对比、选购新产品,走进实体店一定是最佳、最快的方式。与此同时,商业封闭系统处理问题一定要比开放系统更有效率,效率和品质将会是一个消费升级的社会所需要的。随着线上线下的逐渐融合,苏宁一定会最有优势。
@卢山林@weywong@TOPCP @分析师邓立君 @疯狂的石头 @星流 @gogoal@邓欣华 @价值at风险@青山依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