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红利基金投资的都是分红高估值低的股票,这些股票最大的特点就是抗跌,所以完全不存在一直下跌的问题。因为只要股价下跌,股息率就上升了,股息率越高,买的人就会越多,这点上,千万不要小看吃股息的散户!
在十年前的6月3日收盘买进100万元,以1.970元每份计算会持有507,614.21份红利ETF,如果每年收息的话,数据如下:
在十年后的今天持有的507,614.21份红利ETF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价值1,514,720.81 元,期间收到的分红总计505,583.76 元,期间本金增值了51.74%、平均下来每年还能有超过4万元的现金流,由于每份分红金额的上涨,近几年这个年分红数据更是达到了7万元,相当于每个月能提供6千元的现金流,现在知道为什么红利ETF规模能超过百亿了吧。
再按照股息复投的模式计算,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十年前买入的507,614.21份红利ETF现在已经增长到了737,434.75份,以当前红利ETF每份2.984元的价格计算已经价值2,200,505.30元,如果吃分红的话下一年预计能收到10万元左右的分红,相当于每月能有8千+的现金流。
在我们年轻尚有劳动力时,可以采取股息复投的模式积攒份额,等到老来退休后,可以切换到持股收息的模式,依靠长年累月积攒份额的分红保证生活水平的不下降。
二、红利ETF收息与持股收息的优劣
接下来再来看看持有红利ETF收息与持有高息股收息的优劣。
1、优势:
(1)简单方便下限高。普通人投资红利ETF可以按照估值表按月定投,既是强制储蓄也是慢慢积攒份额,只需要确保买入时的估值不算太高&ETF规模稳定不会清盘就好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时间,这比自己配置高息股组合收息要简单得多。(PS:估值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到,其中以中证指数官网的数据最具参考性,当然偷懒的话也可以关注大佬 六亿居士 每周发布的估值数据)
(2)稳健安全。红利ETF跟踪的是红利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内五十只规模较大的、近三年股息率最高的样本组成,由于样本的分散性,几乎不存在由于个别样本暴雷导致投资出现重大损失的可能。
(3)分红的可预见性。红利ETF在基金合同里明确的写出了“全年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基金可供分配收益的 90%”,近些年红利ETF基本上把相对价格指数的超额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持有人了,每年分红前基本上可以用“(红利ETF年度涨幅-红利指数年度涨幅)*90%”去预估分红的下限。
2劣势:
(1)费用损耗较高。红利ETF的管理费+托管费达到了0.60%,再加上一些交易费用和其他费用,可能对收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耗,例如去年的费用损耗就达到了0.71%,从过去的收益数据来看,在14~22年间,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年化收益是10.28%,而红利ETF的年化收益是9.62%,二者存在显著的差距,如果是自己构建一个高息股收息组合,其实费用损耗是非常之低的。
(2)分红存在不确定性。由于红利ETF的分红来自ETF相对价格指数之间的超额收益,而ETF规模的大幅变化经常会导致这个超额收益的下降,例如21年的规模大幅膨胀就直接导致了22年年初分红的大幅缩水。
(3)红利指数的局限性。其实严格意义上说,红利指数并不算一只完美的红利指数,其选股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场,而且样本也只有50只,长期来看收益要大幅低于同样编制规则但是在沪深两地选样100只的中证红利指数,在13~22年十年间,红利指数全收益的年化收益是8.29%,而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年化收益是11.09%。
其实中证红利ETF三兄弟的管理费+托管费为0.2%~0.3%,费用更低、跟踪的指数也更好,但是三兄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红规则,分红的金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三兄弟各方面明明更好但是规模却一直比不上红利ETF的重要原因。(PS:中证红利ETF三兄弟里面的招商一年分红两次,据说最近有修订合同规范分红原则的想法)
小结:
对普通人而言,努力工作,好好生活,通过积攒红利ETF份额吃分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能力更强且有时间和兴趣研究的话,构建高息股组合收息是费用更低、上限更高的选择。@雪球创作者中心 $红利ETF(SH510880)$ $中证红利ETF(SH515080)$ $红利ETF易方达(SH515180)$
本身红利基金投资的都是分红高估值低的股票,这些股票最大的特点就是抗跌,所以完全不存在一直下跌的问题。因为只要股价下跌,股息率就上升了,股息率越高,买的人就会越多,这点上,千万不要小看吃股息的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