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随想22:对2016年业绩年度预告的个人解读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9回复:58喜欢:43

@平静的内心 

以下文章是个人解读,错误难免,只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科伦药业2016年业绩快报出台,数据结果既出乎意外也没有出乎意外。出乎意外的是,业绩实际情况比我们预计的上下浮动5%略有超出,这反映了科伦新业务仍需面对艰苦奋斗的严峻现实。没有出乎意外的原因是,企业三季报中早有说明,现实的业绩浮动范围并未超出这个区间。对于企业情况熟悉并且能做到长期跟踪的投资者来说,这个预报并没有太过超出对企业的实际观感预期。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份业绩预报:

营业总收入从2015年的77.63亿上升到2016年的85.65亿,增长10.34%。营业利润从2015年的5.73亿上升到2016年的6.67亿。增长16.4%。利润总额从2015年的6.8亿上升到7.36亿。增长8.24%。

关于上述数据,企业的解释是1. 输液产品结构化持续优化,使得整体毛利额和毛利率增加;2.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期硫红已实现满产,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实现扭亏为盈;3.  哈萨克斯坦国货币汇率趋于稳定,公司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4. 公司研发费用较同期大幅增加,以及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开发费、折旧摊销、员工薪酬等费用增加影响了利润总额增加的幅度。

从上述数据并结合长期研究掌握的企业情况做印证,可以看出,企业经营业绩拐点已经明确。我们知道,2016年是中国医药市场非常严峻的一年,招投标降价和限输限抗对企业所处细分行业影响较大。从科伦这份业绩快报来看,企业则已成功做到了规避消化市场的政策性不利影响,通过逐步提高营养性治疗性输液所占比重,以及可立袋单独定价和便捷安全的优势加速推进企业输液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下,做到了输液产品整体毛利额和毛利率的增加。这种精雕细刻的企业管理盈利的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企业在输液领域的整体稳中求进,对于企业在非输液领域寻求突破,意义极大。

预报中还确认了科伦子公司川宁生物一期满产并实现盈利的情况。川宁项目前后多年的艰苦建设期行将结束,新的篇章即将拉开大幕。目前硫青酸红霉素价格大约在310-315元/公斤,处于价格恢复阶段。目前硫青酸红霉素行业已经基本稳定,三国局面形成。从产能来说,湖北东阳光第一,科伦启元并列第二。但是从实际生产出货情况来看,2016年科伦与东阳光并列,启元已处于低开工状态,年产1000吨上下,国内不销售,维持出口合同而已。个人预计,随着国内对大气污染,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政策管控愈加严厉,东阳光启元这些竞争对手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政策性减产的压力。并且随着川宁工艺水平的逐渐提高,成本梳理后得到进一步降低,川宁生物存在进一步打压市场价格,优化市场份额的行动空间。川宁独大的局面可以期待。

目前个人了解到的情况是,科伦川宁项目一期满产,二期在2016年下半年实现6APA满产,7ACA实现70%产能。由于二期产能刚刚开始加大投放力度,生产成本尚需要等待完成优化,这样,转固折旧就构成了财务上的短期巨大压力。这造成了川宁2016年业绩整体释放的延迟。川宁的转固折旧尚未全部得以展开,预计2017年二季度,还会有最后一批折旧将并表。2017年2季度川宁项目大概率将实现全面满产。个人预计,2018年,科伦川宁项目的成本优化努力将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2019年,随着行业净化以及市场周期变化,抗生素中间体整体价格转折将会到来。

企业其他项目,目前邛崃项目基本走平,广西项目尚处于亏损,其他在建项目也适当拖累整体业绩的提升。这些项目实现盈利尚有待于企业后续的努力。

企业2016年研发投入巨大,但由于年度报表尚未出台,尚无法得出企业研发支出是6亿还是8亿的数据,以及多少支出变成费用化,但我预计研发整体支出绝不会低于6亿。原因就在于企业在研发方面整体提速,无论是产品引进,还是人员配置,硬件设施投入,都是硬性大宗支出。一致性评价时间上的急迫性,也是研发支出加大的原因之一。企业在口服制剂方面的研发支出属于抢市场,创造新赢利点的机会。企业在相关领域近乎空白,与传统化药巨头相比,没有压力。按照政策对市场利益重构的预测来看,如果企业抢先完成部分申报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就可以等于一只新药的获批。这个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机会也是难得。不过,听说管理层未来对注射剂也将实施一致性再评价,相关问题还需要再持续跟踪观察。再一个就是研发支出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预计上行到10亿左右。从研发来说,10亿未必够,所以,这也是企业计划拆分子公司,为国际仿制药和生物药,创新小分子药物单独实现融资的目的。这对于研发支出扩大在未来财务上对企业的拖累将予以减轻。企业也在谋划研发产品梯级分布,提升研发效益,早日实现研究院现金流自循环做准备。这是科伦研发与海正的最大区别。不过,具体方案尚不得而知。

其他费用,比如因为市场扩大开发,管理费用上升和职工薪酬等其他费用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吃掉了企业相当部分的业绩。这些需要企业在后续逐步释放百亿投资的产能来予以消化。

2016年,企业净利润从2015年的6.45亿,降至6.02亿,下降6.69%。EPS从2015年的0.45元降至0.42元。企业的解释是,因公司非全资子公司经营业绩提升,本期少数股东收益大幅增长,导致利润总额增加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6.69%。

由于年度报表尚未出台,我们只能做一些大略性的推算。2016年因财务费用支出同比减少而利润得以大幅增加的非全资子公司只有KAZ符合。具体如何,还需报表澄清。但我们也可以看出,科伦KAZ以外的项目,整体净利润同比还是下降的。这和营业收入增长10.34%,营业利润增长16.4%,利润总额增长8.24%有些矛盾。细究分析,个人以为,极有可能是四季度川宁二期折旧并表以及其他产能计入折旧,研发费用化和研发支出较大有关,一举吃掉了科伦2016年创造的不菲利润。要想证明这个推论,需要等待2016年年报的出台,看看现金流增减科目即可一目了然。

2016年年报预报中没有提到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上行,这个猜想也需要我们密切留意。不过,不必太担心的是,科伦相对于其他企业存在更强的成本管理能力。1.是集中采购议价能力,2. 精益管理能力,3. 运距仓储控制能力,4. 全产业链管理能力。从上游煤炭开采,到粮食加工,40万吨玉米种植,黄豆进口,环保循环经济等。这些能力随时可以转化为科伦的成本竞争优势。个人预计,随着全社会通胀上行的逐渐释放,以及一致性评价和质量监管趋严的情况延伸,2019年后,医药行业招标降价潮将存在成本推动造成趋势性逆转的可能,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科伦这种成本控制力极强的企业,在利润和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必将实现双突破。

综上所述,科伦药业虽然存在研发支出,费用支出,薪酬成本甚至原料成本可能存在上行的压力,包括这次非全资子公司少数股东收益大幅增长,导致利润总额增加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情况,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限制只是短期行为,可以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来予以化解。在这份财报预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企业的短期压力在哪,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优秀的盈利造血能力和发展潜力。

适当调低2017-2019年企业业绩预期,预计2017-19年企业净利润分别为7.2亿,9.03亿,11亿。eps0.5元,0.63元,0.76元。2019年后,企业第三发持续发展通道将完全打开。以上业绩预测是较为保守的预测,实际业绩存在超出这个预期的可能。而对于非常事件所产生的利润和风险评估不在其内。

最后还想谈一点投资文化问题。我看过的企业不少,其中不少企业都出现过年净利连续增长百分之几十,而股价腾飞的案例。说句心里话,假的就是假的,在A股中,能做到业绩常年持续增长,企业靠脚踏实地经营而壮大的企业并不多。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是在与资本力量合谋,以外延式虚假增长,制造利润,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资本套利的工作。这一套游戏,庄家与散户玩的都是乐此不疲。现在,证监会开始严打再融资,严打虚假陈述,未来还要严肃大股东退出程序。恒大和前海人寿犯的问题,不是策略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实际上是其行为出现了与中央脱虚向实大战略完全逆转的错误。在未来这种中央高度重视股市炒作文化问题的情况下,传统的炒作文化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呢?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投资者是不是也应该未雨绸缪的调整自己的投资思路,考虑一下,投资思路能否做到脱虚向实呢?

企业通过生产,真实创造的利润,与包装利润相比,往往在短期内差别是很大的,尤其是企业腾飞的预备期。但从中长期来说,长期价值投资者只要能坚持下去,企业运行一旦上轨,业绩腾飞也就不远了。不少投资者质疑科伦为什么要70亿巨资投资于抗生素产业,如果拿这70亿搞外延式并购,股价早就腾飞了。我要说的是,格局的大小,立场的区别决定了人的行为。对于一般企业家,迎合资本市场,套利发达于个人,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有抱负有理想的企业家而言,这种行为是不屑为之的。70亿投资抗生素产业,短期利润虽然有限,但由于企业在相关领域根基扎的较深,未来必然能在这个领域开花结果,枝繁叶茂。而且可以借助这个领域,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支持,打造出强大的研发,管理,整合的基础平台。在未来企业也一定会走外延式之路,但拥有这个强大的平台再做国际外延整合,将事半功倍,走上当年辉瑞等国际企业发展壮大的崛起之路。而如果企业70亿投资于国内的投机性外延式并购,未来除了一地鸡毛,恐怕什么也不会有。研发,整合能力不是花钱就买的来的。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投机能带来快感,但错误的道路走得越远,毁灭也就离你越近。相比之下,价值投资之路则注定是寂寞的,但前途也是最为光明的。

全部讨论

小熊-嘎2017-03-27 11:13

最近买了什么票?

双鬼先生2017-03-04 21:34

待年报出来后在一一对照看。

潜水修行2017-03-02 15:07

企业发展潜力好+价格高=坏投资,再好的公司价格太高,也是一个垃圾。特别在熊市,这种公司很少有大资金看得上,估值,估值,还是估值!

Feitian20202017-03-02 10:59

越分析越离谱,本来博泰生物就是科伦的控股子公司,再怎么折腾分拆都是科伦药业的子公司,G大分析来分析去,包括对估值的分析,却让不明真相的人更加的不理解,也被故意唱空的利用。请记住一点:博泰生物和科伦国际,无论上市与否,都是上市公司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真不明白,本来就是一个公司下的子公司,还分这块估,那块估,分拆后估值还要不要变,纯属多余吧?!

FVIII2017-03-02 08:13

分拆上市应该是利好,这部分的估值不会比科伦现在的估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