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门事件的几点感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如何破局基金经理离职

最近易方达林森离职,引发了不少的讨论。这位基金经理个人感觉并不是顶流,但这次离职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俨然是因为“离职”,才跻身公募顶流之中。不难理解,这个冷清的市场环境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热点”,必须大书特书。

下面是某指数里“林森”字条的最近的出现次数:

“千亿规模基金经理”、“半仓跑赢权益”、“离职了怎么办”、“谁能代替林森”等,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更有观点说,众多公募大佬奔私,是市场底部的信号。

热点归热点,终将趋于平淡。

回归理性,我们不得不深思:无论是基金管理人还是销售机构,都倡导基金投资的长期性。但基金经理毕竟是个体,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选择。公募20多年,成千上万的基金经理,但只出了一个朱少醒。

成熟的基金公司,应该有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一只基金的管理应该是团队,而不是个人。这样即便是个体离职,基金也能有很好的延续性。

(2)此消彼长的股债市场?

我们常说,股债是有跷跷板效应的。绝大情况下,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假设市场存量资金一定,这些资金无非是去股、债、大宗、房产和现金等几个市场。

一旦某个市场情况不妙,资金可能就转向其他市场。中基协公布3月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5.08亿,环比下降4.77%:其中QDII基金环比上涨1.6%;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分别环比下降7.41%、7.92%。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的环比下降7.08%、3.15%。权益类基金下降,一是净值本质的跌幅导致,二是出现了净赎回。固收类的债基、货基都出现了下降,投资者是对整个基金市场失去信心?还是赎回稳健资产来加仓权益资产?

公募基金频频出现发行失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11只。另外,最近听说最多的就是公募、私募的自购。董承非奔私后,基金自购4000万,但首秀当日仅仅卖出7亿。这跟基金募集火爆一日上百亿的时候,形成鲜明对比。

“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现在这个时候买点新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市场并不缺钱,最近市场上同业存单基金大卖。华夏基金公告,旗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12个交易日大卖99.82亿元,考虑到该基金设定100亿元募集上限,可谓是接近满额募集。此外,第二批其余4只同业存单基金发行情况也颇为理想,多数募集规模都在30亿以上,第二批6只同业存单基金合计发行规模已超过300亿元。这类基金收益高于货币基金,波动又小于债券基金。这类基金出现,使得公募基金跟银行现金管理工具较量中,扳回一局。

(3)消息的真伪

北京今天排队抢菜的人,像极了抄底的散户。

没有辨别真伪,就一味跟随。当你听到有人说这只股票好、这只基金能涨,也不知其中原因,也就跟着追。大概率要被挂在高枝上。中国股市成立也仅仅30年,开始的几年流动性不高,也没有多少人玩。那个时候,可能在流量高的股吧,散布一些消息,就能左右股票的涨跌。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了;但现在还是有一批投资者,相信这个东西。

投资,有时候玩的就是心理;而且预期一致的东西,往往就会走向另一面。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