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19:医药投资的“功守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如果穿越回一年前,2018在期待中的开门红行情中,我们迎来“医药”波澜壮阔的行情。

去年上半年,医药股行情喜人,申万医药生物前五月涨了13.08%,前六月涨了3.11%,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前2;偏股基金业绩排名榜单前十,基本都是医药主题基金的身影,可谓成败就在医药。

那样的行情下,让我们记住了“医药投资能手”于洋,记住了他的在一众医药基金中脱颖而出的富国精准医疗(005176)、富国医疗保健(000220)、富国新动力A/C(001508)(001510)……

转眼进入下半年,A股最后一抹亮色也黯然。2018年成为基金业绩最差的年份之一,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23%、-25.5%。

保存了一部分“胜利果实”的于洋全年业绩较优。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富国精准医疗取得了3.17%的收益率(成立未满一年不予排名);富国新动力A/C业绩为6.89%、6.53%,排名分别为7/1262、12/1262;富国医疗保健-3.94%收益率,排名3/426

现在,我们站在2019年新的起点,于洋和客官聊聊我们一起度过的2018,并一起展望2019年的市场。

1、能否简单介绍下2018年医药板块投资的背景?

于洋:首先,宏观方面,我们在2018年年初时的判断,就是宏观经济偏下行周期,经济表现偏弱,在这种背景下,需求比较刚性的一些行业如医药,它的相对收益是比较明确的。

其次,2018年上半年的宏观环境对医药板块非常友好,中国的医药产业也确实到了创新产出的阶段。所以,2018年上半年,我们管理的几只医药基金表现不错。

但到了下半年,医药板块的宏观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回撤幅度比较大。不过,由于上半年基础比较好,加上我们在出现一些敏感事件的时候及时减仓,所以,虽有较大幅度的回撤,但相对于同类基金来说还是好一点。

2、能不能进一步对比下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医药宏观环境?

于洋:上半年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药品方面,主要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当时市场可能觉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之后会带来进口替代。

另一方面,当时市场觉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一定是个红利期,我们虽然认为仿制药最终的价格一定会降,而且降幅会比较大。但因考虑到节奏,毕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也比较多,一个品种大概有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可能刚通过就突然变脸把价格降得很低,那其实是一个非常得不偿失的事。

所以,我们当时是认为,整个仿制药板块大概有一个3年左右红利期,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依靠其质量优势,可以去与外企PK。目前国内的药品市场,其实外企依然占了非常重要的份额。这是当时的预期,当时对价格还是比较乐观的,没有觉得会那么快降价,那么大幅度降价。

另一方面是关于鼓励创新的问题,2018年整个上半年市场情绪比较乐观。此外,就是需求的问题。消费端也面临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背景,因为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人群数量已经过亿了,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还有消费升级的背景,这些逻辑在上半年都是成立的,但是到下半年就完全逆转了。现在比较大的担忧是不知道宏观如何变化。

3、对中药行业,有些你比较看好,有些又有保留,能否详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于洋:在传统中药的发展上,传统中药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而且,由于体制的原因,某些传统品牌中药企业改善的空间很大,改善预期比较强烈。

对于那些底子不差的品牌中药公司,如果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机制或人,我相信弹性应该会更大一点。

而且,在组合构建过程中,弹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点,同时防御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比较差的品种安全性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品牌中药公司相对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4、2018年有好多民营药企在甩卖医院资产,对医院板块怎么看?

于洋:医院是一个很好的实业投资方向,但并不是资本市场认可的方向,毕竟医院的管理难度大,还有公益性,所以ROE水平不会很高,投资回报率复制性也比较难,所以这是资本市场不太认可的一个投资方向。

到目前为止,真正获得资本市场比较认可的是专科连锁类型的公司,这种模式对医生的依赖程度相对要小一些。

5、对于2018下半年这波医药板块的下调,你是怎么看的?是杀估值还是杀逻辑?

于洋:这波调整有合理因素,但也有超跌的因素。

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医药板块的历史估值和平均估值有比较高的溢价,所以它的估值一直比较高,加上这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上涨,所以医药板块的估值泡沫肯定是存在的。

2018年6、7、8月份的医药板块调整属于杀估值,是估值泡沫的消灭,然后再到超跌。从短期来看,肯定是有超跌,但我不认为医药板块的长期发展逻辑有根本性的变化,创新、老龄化需求等都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行业宏观层面影响了整个板块的估值中枢的变化。

整个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历史上平均PE大概是32倍,今年最高点的时候是2018年6月份,37倍,现在大概是22倍左右。现在,医药板块的估值是历史最低,仿制药大概就15倍PE了。最近这一波下跌则是杀逻辑,但有点杀过头了,后续的股价表现可能会有一些修复的过程。

6、和2010-2012年那波医药板块近40%的调整相比,你认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于洋:和2010-2012年那波医药板块近40%的调整相比,2018年下半年的大跌还是有些不一样,现在更悲观一点。

首先,2010-2012年主要是因为某些省的招标降价,带来整个医药板块的下跌。但是,从当时的整体背景来看,中国医药工业板块的市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所以,如果从简单的国际对比来看,当时中国医药企业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因为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市值基本上都是过千亿美金的,日本的武田制药现在应该也有2000亿人民币,而当时市值最大的医药公司大概也不过400-500亿。

但在目前这个时点,中国的整个医药工业规模包括医药上市公司的规模,其实已经都不小了,龙头的市值接近2000亿,已经可以对标日本的武田。尽管如此,这在国际市场其实还是比较小的公司。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乐观,而是认为,未来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必须要非常清晰才行。与2012年相比,现在可能稍微要悲观一点。

7、在医药板块跌幅这么大的情况下,现在对这个板块是不是可以贪婪一点?对于各个医药细分板块,目前比较看好哪些?

于洋:现在医药板块过度下跌背后是过度的悲观。从短线来看,我们无法预判是否会及时得到修复,但如果拉长周期,从三年的维度来看,大概率可以得到修复。

本文改编自《证券市场红周刊》,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