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001”号员工:经历20年起伏,我依然如此乐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现在的市场最缺什么?缺什么都不能缺信心。——富二

市场确实走的疲软。缺少信心或许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少,回溯大A股的历史,不少时期比现在难熬得多。2018年是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经历过行业20年起伏的富国“001号”员工,他近期说的一席话或许能使客官醍醐灌顶。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业伴随中国资本市场风雨兼程,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时刻。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总有一些人应运而生,经历、也推动了公募基金业的风云际会。

1998年10月,现任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林志松参与富二家筹备工作,时至今日已过20载。伴随着行业成长、对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及洞察的他,现阶段对行业有着怎样的思索?富二听其一席话,胜读20年书。

林志松 1998年10月参与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历任监察稽核部稽察员、高级稽察员、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督察长,现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富二家名副其实的“001”员工,他也见证了基金业的白手起家史。

长期以来,包括稽查、风控、IT系统在内的中后台一直是基金公司稳定往前发展的基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后台技术和人员的能力要求呈现出加速的过程,这也使得像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林志松这样的资深运营型高管更多走向前台,打造一整套制衡人性的机制,推动业务稳健发展。

林志松从合规开始切入职业生涯,属于基金公司“看家”的中后台人员。自2015年开始,林志松致力升级富国基金的系统,期望其成为公司整个基金投资管理运作的整合平台。他谈到,希望可以把富国过去二十年来的积累,包括交易、风控、研报等加以承载,以真正形成富国独特的竞争比较优势。

以下为访谈记录:

问:基金业的历史优势是怎么建立的?

林志松:证券投资基金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监管部门觉得A股市场缺机构投资人,所以准备超常规发展一下机构投资人。基金行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一开始所构建出的制度优势:资产独立、强制托管、组合投资和信息披露,这四点让行业一直到现在还受益。

问:怎么理解这种受益?

林志松:制度还是能够战胜一些人的本性。首先资产独立就把基金公司挪用投资者钱的风险给隔离掉了,现在我们只碰数据,碰不到钱。而强制托管的责任确认以后,每一次的金融整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信托,都有倒闭的,但没有基金公司因此倒闭掉。

问:现在的行业困难跟之前的困难有什么不同?

林志松:之前的困难应该是基金投资渗透度不够。另外整个行业的成熟度也不够,或者说整个行业的投资理念,投资行为还是不成熟的。现在资管新规下创新的挑战比较大,正如以前保本保收益产品,谁先去走这个路径是需要勇气的。

问:您在这个行业中最踌躇满志是什么时候?

林志松:从来没有踌躇满志,我们一直战战兢兢的。因为这个行业是长期性的行业,没有一锤子买卖,你只有始终保持敬畏。所有基金公司的章程,都是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但真正的投资者利益怎么理解,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但我觉得核心还是最终能够在这个品类上让投资人保值增值。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制度性的障碍,人有时候就要战胜自己,成为时间的朋友,长期资金到底来自哪里挺关键的。

我们行业的老人总说不要借钱,因为借钱就是放杠杆,一旦放杠杆以后,中国市场过去二十年就产生过这样的问题,你踩住了就踩住了,你踩不住了,就没办法以时间换空间。其实有几次市场比较大的波动,核心就是因为杠杆,因为期限,因为你没办法熬过去最后产生的踩踏,这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如果要用这种方式交易投资的话太残酷了,成本太高了。

问:但行业中操盘手运作的模式也存在?

林志松:对,实际上市场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大家能够在里面进行博弈的地方,到现在为止这种需求还是始终存在的。比如说一些创新类产品、工具类产品。我觉得这种存在,只要不异化,不极化,就是合理的。因为市场应该要多元,水至清则无鱼。而且交易的话是因为有交易对手,你看好我不看好,我愿意卖你愿意买,这才有交易,否则这个市场上哪找博弈。

问:为什么金融科技兴起,中后台的人越来越重要?

林志松:现在基金产品都已经比股票多了,怎么让客户能够有所选择,怎么帮他选择,你还想保持它合理稳定的运作,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尽早的让前线人员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这底下需要有冰山托着,浮出来的才是前台。中后台的市场定价会越来越清晰,这几年已经体现出来了。

尤其互联网的冲击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天弘基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高效的,而且是非常进取的、进攻性极强的基金公司,互联网的影响是加速度的。

问:用户体验上可能更优化?

林志松:对,互联网公司需要一种很周全的管理体系,用户体验上也需要有很大的优化。他们有专门的电商部门,我们好像不够彻底,最好是独立的一个公司去搞这个会更彻底。因为我发现互联网电商的思维、节奏,其实跟传统的基金公司差距蛮大的。

问:具体差距在哪里?

林志松:从目前来看,大量的交易形态已经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去完成。不管是从代销渠道的领域,还是从我们现在网络的平台,大量人和人接触的方式,最终的落单都是在那边完成,这是从客户端角度说的。

从内部管理这一端,我们就是一个数据加工的公司,采集数据、加工数据、使用数据,最终做出我们的判断,这里面有好多的东西都是可以做一些标准化的操作,或者我们能够把数据结构化的。谁掌握了这个先机,谁就能把数据使用得更充分,效率会更高。

另外,当行业的超额利润小了以后,拼的就是你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更省钱,比别人更有效率。这些方面,我们的人力成本都挺贵的,最后肯定还是要通过系统的实现,替代前中后台人员,甚至投资经理。

问:林总对基金业的未来十年有什么期待?

林志松:基金业各项东西已经慢慢具备了,也沉淀了一批行业里的人,沉淀了很好的投资想法理念。未来十年,我个人理解,会是逐渐分层显示,以前好像只有一类客户,今后的客户会逐渐细分起来。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为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人提供不同的产品,整个行业大的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

对基金公司而言,模式应该没有优劣。模式实际上就是怎么匹配成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有一套比较稳定的结构,还有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商业逻辑、商业体系,或者说我们的制度体系能够遵循它们,可能就会走的更远一些。

当然现在更核心的行业治理,可能还在于对业绩的客观评价,我觉得对回报的追求太急了。既然要鼓励长期投资,就要看长期业绩考量,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事物追求太急的话,从头到尾都会行之未远。

本文采访来自腾讯新闻《一线》和腾讯金融科技智库

作者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