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些P2P,有钱冲我来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述故事是P2P爆雷潮下,媒体报道受害者的一个缩影,此背后,数以万计的家庭都深受此次P2P爆雷潮影响。自杀、跳楼、割腕、维权各类受害者故事频现于媒介,要知道,P2P贷款余额从2016年初的4341.29亿元一路攀升至今年6月份的1.32万亿,如今暴雷潮真的来了,背后痛楚难以丈量。

网贷之家的统计显示,2016年为此前P2P问题爆发数量最集中的一年,全年1600多个平台停业或出问题,当年的8月份曾有226家P2P出事。

从目前来看,2018年7月份出事P2P数量很可能低于2016年8月,但明显高于2017年以来的每月平均数,这1年半时间里,P2P出事数量较少,每月平均50家左右。

截至2018年6月份,累计共有2121家P2P出现问题,目前仍有1836家P2P正常运营。

我们简单市场上可以简单分为两个主体,一种是有理财需求的人,一种是缺钱的公司。P2P可以作为缺钱公司的一种融资渠道,通过各种资产包的打包嵌套,变成P2P产品发行融资,而营销、知名人物站台、利用合法机构背书等形式成为触达投资者的重要手段。

那缺钱的企业为什么不找银行融资?

因为资格不够

银行的放款,需要诸多严格资质审核,很多中小公司是不具备此资格。但通过P2P这种民间平台,虽然贵了一点,但至少借到钱了。

因早期的监管空白、宽松的资金面、高收益率,P2P 行业迎来了大发展。

● 第一,2013年到2016年底,P2P是没有被纳入监管的。那段好日子就是想做什么做什么,自融、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池都可以做,打着网贷幌子赚钱。

● 第二,2013年及其后三年,那时候市场上不缺钱,M2的增速保持在13%左右;现在的增速是8%

● 第三,2015 年初 P2P 的综合收益率可以达到 15.81%,其中民营系平台综合利率更是高达16.18%。(网贷之家数据)

三大因素齐震下,2013年以来P2P机构数量和成交量不断翻倍。从2014年的657家公司、309亿贷款余额到2018年6月底,1836家P2P、近 1.32 万亿规模。

“狼来了”的故事结局总是一样,早早就耳闻P2P倒闭潮要来,但真的大规模爆发潮就是在眼下。富二身边很多朋友都投资过P2P,当时也觉得有风险,但就料定自己不会做接棒的最后一人。P2P借款期限都很短,之前能有收益的投资者,赚的还不是项目本身带来的盈利,而是不断有新钱进入。

拐点是何时到来的?

随着政策的一步步收紧,拨开各种嵌套,底层资产质量最差的P2P成为爆雷高发区。

按照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测算,目前全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高达 7.6%,远高于银行的总资产增速 6.9%,这说明,目前的融资增速已经保证不了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爆雷潮”已是必然。

信用债另一片光景

相比之下,今年以来一直被违约缠身的债券市场,在持续的担忧中渐行渐稳。

一方面,6月份未及时兑付资金的债券仅4只,规模合计69亿元,违约事件数量远低于P2P跑路;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全市场1275只债券基金(按证监会初始基金口径统计,截至2018-07-18)取得正收益的概率达到86.7%,收益率的中位数达到2.81%。债券基金成为今年波动的市场中,最为稳健的一类基金。

与P2P不同,发行信用债的公司往往都是大公司或者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的平台公司。信用债一般都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市场,极少有个人直接参与。因此,信用债市场是一个研究较为充分的市场,不仅每一只债券都有第三方评级公司的评级,而且发债主体也有一个评级。

● 在信用债违约来袭的时候,往往有一些预警事件可以提前判定;

● 一只债券如果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利息或者本金,则构成违约;

● 即使一只债券真的违约,也并不意味着投资人“分文无回”,投资人可以在公司破产清算或被其他公司收购的背景下拿回部分或全部本金和利息。

但P2P不同,跑路的公司很少听说能够再为投资人追回本金,何谈收益。

债市熊中带牛,债基收益稳健。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7-07-18,全市场共发生28只累计111.37亿元债券无法在到期日还本付息,成为投资人心中的梗。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的债券市场其实熊中带牛,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走强,而低等级信用债走弱,带来债券基金收益分化。半年出头,收益率超过3%的产品几乎占到整个债券基金市场的一半。

截至昨日,富国信用债(000191)今年以来获得了4.13%的业绩,大幅超过行业平均。相较于P2P,行业发展20年、有着严格监管的持牌公募基金公司值得客官信赖!

本文数据参考海通证券研报、媒体公开报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