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低估原因分析和股价预期的增长可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70回复:257喜欢:352

$中国太平(00966)$

一直想要在雪球查一查中国太平的分析研究文章,结果搜来搜去文章很少或者就是过期文章,只好赶着鸭子上架,自己写文章来分析太平。

世界上有四种财报,一种是保险类财报,一种是银行类财报,一种是地产类财报,还有其他财报。在我看来保险类财报是最难读懂的。我也是硬着头皮死啃,现在还是连保险利润的怎么算出来还弄不懂,好在我有一个优点是强不知以为知。厚着脸皮写出来,抛砖引玉等待高手指出。

一、保险利润

“保险利润分为三个利润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

死差: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 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

利差: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0%(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00%,那么4.00%-3.50%=0.50%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

费差: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90%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而且很多公司其实是费差损!”

以上内容来摘自@失落沙洲的大白给小白讲保险股(三)保险利润来源

以上利差、费差、死差在财报是看不到的。

我在在中国太平年报上看到的是这样的损益表里看到的是这样的

利润=A-B-C-D

二、内含价值

由于寿险类似地产,费用,前置,利润后置,比如寿险保险,第一年,第二年佣金很高,卖得多,业绩反而不好,还占用风险准备金,据说第一年提30-40% ,第二年15%,第三年5%。太平目前还处于高速扩张期,前期费用较高。保单质量也不如平安这样的保险龙头,有可能卖得多,亏得多。

寿险公司由于一方面要计提寿险责任准备金,另一方面还要在前几年集中支付代理人较高的佣金,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的集中支付,前几年寿险公司亏损的概率极大。一般而言,寿险公司从刚成立到实现盈利要经历7-8年的周期。但是一旦过了保险公司的盈利沉默期,盈利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因此保险引入一个内含价值概念。

关于内含价值详细@老兵学堂的见解析保险股的内含价值

三、快速扩张的保险中国太平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寿负责寿险,中国人保负责财险,太平保险负责海外,01年才获准回到国内市场,因此太平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复业初期,把握银保,寿险保费规模迅速扩大:1)保费收入从2002年的16亿港元快速扩张至2008年的212亿港元,年复合增速近54%,市场份额从不足1%提升至近3%。2)“三年再造太平”助力公司突破人力和保费收入增长瓶颈,业务结构初步改善:2012-2014年,公司代理人数量翻番、产能增长逾40%,驱动个险保费收入在总保费中占比持续提升,3)15年开始“精品战略”强调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保费量增质更优:2018 年个人代理渠道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百分点至76.6%,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所致20.6%。作为国企能够做到这点很不容易的。国企难就难在即便是领导人知道企业短板在哪里,但是想要改变会受到方方面面各种阻力,而太平能够顺利实施改革战略,说明太平的企业文化还是不错的。比如万峰就想改变,最后还是没有做成改革。

11年-19年中报中国太平各项数据如下表

从11年-19年中报,利润增长24倍,平均年化53%,保费增长5.6倍,平均年化25.8%,可投资资产增长4.1倍,平均年化投资收益增长20.6%,总投资收益,增长6.2倍,年化增长27.6%,每股内含价值增长4.3倍,年化增长为21.5%;总资产增长2.6倍,平均年化16.1%。股东权益增长6.2倍,年化27.5%。新业务价值增长5.95倍,平均年化26.9%。股东权益增长6.2倍,年化27.5%。此外,据说太平18年剩余边际1300亿,非常出色。

四、太平股价低迷原因叹息

1、家底薄,快速增长,杠杠高,分红少

10-17年前,中国太平在港股只融资,不分红,17年-19年,每年分红0.1港元。股息率0.5%,仅占18年利润的5%.对于分红公司也是给出解释,理由就是公司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所以,把我们公司当成成长股看吧,别在意分红什么的,这套说辞要是放在A股还是很受用,毕竟真的成长很好,可这是港股投资者看重真金白银回报。至少应该像中国平安这样拿出10%利润分红,而且每年分红要跟着利润增长而增长。对比15年的平安股价30-40,分红也不过0.53。不过央企不能指望像平安那样尊重小股东,所以,也要做好长期铁公鸡的思想准备。对于分红年报中这样写的:

“资本市场状况与投资者预期“是亮点如果资本市场股价长期低迷,或许有提高分红的可能。姑且听之。

2、16-18年以来投资收益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16年以来中国太平的权益投资实在是差的令人吐血。16年权益收益率4.1%。17年0.98%,18年-2.92%。

不过翻看历史收益率保险业及6大上市公司近年总投资收益率

引用@良基白马 的话,“原来太平保险不是投资水平最差的,只是波动最大”

表中看出保险的投资业绩受股市波动影响较大06-07牛市 ,14-15年牛市,保险都会收获较好的投资收益率。14-15年太平抓住大牛市机会,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了5.8,7.9%,导致14年总投资收益同13年相比增长93%,利润增长83%,15年总投资收益比14年增长53%,利润同比增长57%。而到了16年随着投资收益率的回落,利润也同比迅速下降。

受2016年内地股市剧烈波动的影响,权益投资存在大量浮亏,故而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同时,已实现及未实现的资本利得从2015年的110.4亿港元降至2016年的23.6亿港元。公司2017年减少至7.4亿港元,18年降至-27.3亿元。

18年9月太平新换董事长,新的董事长没有必要为前任董事长背锅,或许完成财务大洗澡,降低下半年的利润增长。

2019 年公司积极加大股权投资,3 月收购了上海农商银行4.78%的股权,公司管理层也表示未来将加大长期股权投资的配置比例。一旦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计量标准,后续市价短期的波动将不再作为计量,而是按照被投资企业当年利润与险资持股比例计入投资收益当中,这将大幅减少股票投资中短期波动对当年业绩造成的影响。

18年平安总投资收益率仅有3.7%,中国太平为3.8%,不是一家太平一家的问题,不过平安有丰厚的剩余边际摊销,18年利润增长20%,太平仅增长12%。而在19年中报,投资收益增加到了4.66%,中报利润与18年全年利润相当,可见投资收益率不是不涨理由。

3、代理人员迅速减少

18 年底太平人寿代理人51.3 万人,到了19年10月规模接近400,000 人,对比2019 年上半年相当于15.2%的降幅,因削减兼职代理人并提高招募标准,导致市场上对代理人渠道上的担忧。

辩解:19年中国平安同样代理人比18年下降了9.1%.目前国内人均GDP已经到了9000美元情况下,居民对保险保单销售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保险代理人鱼龙混在,过去人海战术难以为继,提起保险就觉得是合法传销,平安和太平同时开展保险改革,削减代理人提高招募标准,短时间可能减少保单销售,长远看有利于恢复保险本来的声誉,让保险长远发展。这一次或许平安,和太平同时走到其他国内保险之前。

4、新业务价值减少

18年-19年上半年,太平出现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新业务价值率降低降低情况,不过18-19是行业低迷周期,结合18年-19年代理人数量调整,可能是保险代理人改革影响所致。

5、港股低迷,利率下行,全行业低迷

港股保险股股价低迷不止太平一家,类似股价低迷还有港股,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利率下行,导致国债750日均线向下,导致寿险保险都要多计提准备金侵蚀利润,保险还要降低资产收益假设。预计目前利率放松是疫情中的权宜之计,随着疫情结束,利率又会回归正常状态。上一次另外在低利率周期,发生了资产荒,导致众多理财分红型保险被爆买,导致全行业保单增幅较大,低利率会降低收益假设,提高计提,但是也会推高股价,增加保单销售。

五、太平和平安比起来差在哪里?

1、财报好看,刚好平安财报出来,把平安财报简单看看,比较差距,首先平安财报一目了然,一看就是给小股东看得财报,不像太平那么晦涩。

2、平安人寿到了利润释放期,从15年起,平安的寿险到了利润释放期,每年利润都非常好看,即便是18年那样较差资产收益率,寿险依旧有600亿的剩余边际摊销,有利润增长也有20%。19年剩余边际摊销有744亿,占了平安寿险利润的70%以上。而太平财报看不到类似内容,可能尚未到寿险剩余边际摊销释放期。

3、18年平安人寿新业务价值率为43%,而太平的新业务价值率从13-18年就稳定在32-36%之间。

4、平安注重小股东诉求,现金分红率有28%,但是分红始终随着利润增长而增长,太平多年以来都是0.1元的分红。

六、太平股价的预期增长

由于保险利润费用前置,利润后置,导致保险前期利润很差,还受当年投资收益率影响。从11年到19年上半年,中国太平ROEV年化在21.5%,可以看做1倍内含价值下,平均回报率为21.5%。而当前为0.39,寿险险费用前置,利润后置,寿险,据说要卖出7-8年年后才能显示出利润。

17年是太平新业务价值增幅较大时候,假设17年的业务在7-8年也就是2025年利润释放,ROEV保持原来均值21.5%,同时赶上牛市,利润大爆发,进入利润释放期,股票估值恢复到0.9倍Ev,内含价值增加到 115,那么股价,103,那么5年化业务回报如下表。5年回报率年化43%。不过这算法是有点想当然。不是投资建议,大家千万别听,就当个笑话。

七、中国太平可能的风险

1、保单销售增速下滑,保险是朝阳行业,短时间可能保单增速下滑,长期看还是保持增长。

2、新的董事长不能契合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长期内斗,拖累业绩。代理人改革不成功。

3、管理层长期漠视小股东利益,分红持续铁公鸡,股价长期低迷。

4、国企领导普遍更重视规模增长,轻视股东回报,导致增收不增利。

5、利率长期低迷导致计提准备金吞噬利润,债券收益率下降。

最后想说:本人是保险初学者,弄错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指出。

本文将同步发布于公众号“汾水之畔”(tianrun2mm)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融创中国(01918)$ $中国平安(SH601318)$

@人和 @张四和李三 @木头人1982 @尼摩船长不炒股 @李海斌情绪指数 @流水白菜 @菲恬 @圆融财观 @自由老木头 @良基白马 @焕然一新999 @积木投资 @太平保险持有 @第8奇迹 @忆西风

精彩讨论

爽过马蹄2020-02-23 07:45

1.平安分红全年一般在30%左右,20年中应该还会有一次小分红。
2.目前保险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新单下滑。而这个跟代理人关联较大。最近一两年年报都呈现的一个现象,代理人规模大幅度下滑。过去保险业劳动力赚的钱是所有行业中上的,而现在这个增速还不及社会劳动力成本的增速,这也是代理人流失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被淘汰掉质差的。
3.太平确实比较低估,未来保持10-15%增长的话,动态pev更加低。保险业,地产,银行这类高杠杆行业,在h普遍都是低估值。新华看了一下,利润大增80%,对应也就0.4pev,目前便宜货太多了。不过如果选择,我仍然会选平安,第一,代理人机制比较完善。第二,企业基因良好。第三,平安在未来,科技这一块会是行内走的最快的,很多其实也已经开始盈利,好医生从高营收到利润体现的路也不远了。我认为长远稳定期,科技这一块能占集团30%利润贡献。而且银行业务转型零售成效不错,资产质量变好了,不良也下降了。而且龙头有溢价,较大确定性高。不过说了那么多,我也买了点太平

林破晓2020-02-23 01:26

记得那时候年年提1996年好像卖的平安的高利率保单,利差损什么什么的,富通亏得像死了爸妈一样,10年过去,在巨大的保费增长面前根本算个p,那些利差损在分母十倍几十倍的增长中变成了小数点后的数字,那几百亿的富通亏损在现在平安的利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保险真正的风险是行业天花板,只要空间还很大,一切风险都能靠时间熬过去

鼎级低风险2020-02-23 10:45

低股息,保险低谷,国债低收益,国企等等正是我们能以这个价买下它的原因。
当年的茅台正是反腐叠加塑化剂还有赤水河污染,被打到100的。我一直买,到130满仓,可惜到250全跑了。
如果中国太平能够逐步摆脱不足,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当茅台二百五

林破晓2020-02-23 07:51

再说说估值,几乎雪球90%的投资者都说太平便宜是因为分红少,我是不敢苟同,香港一堆有分红有业绩有增长的公司低估的令人发指,近的隔壁新华保险年年分红也没高估到哪里去
香港股票低估最大原因肯定是钱太少,散户太少,这个原因是香港市场整体低估于a股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家永远别指望h股长期比a股贵,h股会比a股贵一般都是a股跌太惨,而不是h股涨太多
然后在来说说相对低估
为什么太平比同样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也看上去不贵甚至便宜
1.太平不是权重股,所以钱更少,香港机构投资者更喜欢平安这样流动性高的权重股
2.太平2018年遇到双杀,投资端和负债端都下滑,董事长换了人,市场看不清楚选择离场先避避
3.保险行业整体处于下跌周期(二级市场走势)
4.分红少也是一个小原因,但是最多也就影响股价10-20%

林破晓2020-02-23 09:31

我还想说说,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才是一家合格的不错的保险公司
我眼里一家好的保险公司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了
1.匹配好资产端久期,不要错配出现利差损
2.权益资产收益不落后于指数ETF
3.保费新业务增长不落后于行业平均
在A股除了中国人寿之外基本都符合做到了一家合格保险公司的要求,这也要归功于保监会的监督,防止了行业为了追求增速卖高利率保单
A股投资者对保险股的要求其实非常严苛
保费新业务价值不增长了马上说保险股不行了(负债端),国债利率下滑了马上说保险股不行了(投资端),股市进入大熊市了也马上认为保险股要巨亏了
其实有些问题要辩证着看
保费新业务价值年年高速增长带来的结果是分红没有,还要融资圈钱,投资者还是会骂娘(当然了偿二代貌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也只有太保这样偿付率极度过剩的才敢每年10派10,其他保险公司敢吗,派个两三年就要融资了)
国债利率下滑虽然是坏事,但是也可能带来股市大牛让权益资产翻倍增长,也可能让老百姓不存银行买更多保险
股市下跌大熊市也未必是坏事,保险资产连年大幅增长,虽然短期保险公司权益资产受损,但是随着总资产增长,必然会加仓股票,最终会摊平亏损,遇到牛市周期赚的会更多

全部讨论

2020-02-23 07:45

1.平安分红全年一般在30%左右,20年中应该还会有一次小分红。
2.目前保险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新单下滑。而这个跟代理人关联较大。最近一两年年报都呈现的一个现象,代理人规模大幅度下滑。过去保险业劳动力赚的钱是所有行业中上的,而现在这个增速还不及社会劳动力成本的增速,这也是代理人流失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被淘汰掉质差的。
3.太平确实比较低估,未来保持10-15%增长的话,动态pev更加低。保险业,地产,银行这类高杠杆行业,在h普遍都是低估值。新华看了一下,利润大增80%,对应也就0.4pev,目前便宜货太多了。不过如果选择,我仍然会选平安,第一,代理人机制比较完善。第二,企业基因良好。第三,平安在未来,科技这一块会是行内走的最快的,很多其实也已经开始盈利,好医生从高营收到利润体现的路也不远了。我认为长远稳定期,科技这一块能占集团30%利润贡献。而且银行业务转型零售成效不错,资产质量变好了,不良也下降了。而且龙头有溢价,较大确定性高。不过说了那么多,我也买了点太平

2020-02-23 01:26

记得那时候年年提1996年好像卖的平安的高利率保单,利差损什么什么的,富通亏得像死了爸妈一样,10年过去,在巨大的保费增长面前根本算个p,那些利差损在分母十倍几十倍的增长中变成了小数点后的数字,那几百亿的富通亏损在现在平安的利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保险真正的风险是行业天花板,只要空间还很大,一切风险都能靠时间熬过去

2020-02-23 10:45

低股息,保险低谷,国债低收益,国企等等正是我们能以这个价买下它的原因。
当年的茅台正是反腐叠加塑化剂还有赤水河污染,被打到100的。我一直买,到130满仓,可惜到250全跑了。
如果中国太平能够逐步摆脱不足,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当茅台二百五

再说说估值,几乎雪球90%的投资者都说太平便宜是因为分红少,我是不敢苟同,香港一堆有分红有业绩有增长的公司低估的令人发指,近的隔壁新华保险年年分红也没高估到哪里去
香港股票低估最大原因肯定是钱太少,散户太少,这个原因是香港市场整体低估于a股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家永远别指望h股长期比a股贵,h股会比a股贵一般都是a股跌太惨,而不是h股涨太多
然后在来说说相对低估
为什么太平比同样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也看上去不贵甚至便宜
1.太平不是权重股,所以钱更少,香港机构投资者更喜欢平安这样流动性高的权重股
2.太平2018年遇到双杀,投资端和负债端都下滑,董事长换了人,市场看不清楚选择离场先避避
3.保险行业整体处于下跌周期(二级市场走势)
4.分红少也是一个小原因,但是最多也就影响股价10-20%

我还想说说,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才是一家合格的不错的保险公司
我眼里一家好的保险公司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了
1.匹配好资产端久期,不要错配出现利差损
2.权益资产收益不落后于指数ETF
3.保费新业务增长不落后于行业平均
在A股除了中国人寿之外基本都符合做到了一家合格保险公司的要求,这也要归功于保监会的监督,防止了行业为了追求增速卖高利率保单
A股投资者对保险股的要求其实非常严苛
保费新业务价值不增长了马上说保险股不行了(负债端),国债利率下滑了马上说保险股不行了(投资端),股市进入大熊市了也马上认为保险股要巨亏了
其实有些问题要辩证着看
保费新业务价值年年高速增长带来的结果是分红没有,还要融资圈钱,投资者还是会骂娘(当然了偿二代貌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也只有太保这样偿付率极度过剩的才敢每年10派10,其他保险公司敢吗,派个两三年就要融资了)
国债利率下滑虽然是坏事,但是也可能带来股市大牛让权益资产翻倍增长,也可能让老百姓不存银行买更多保险
股市下跌大熊市也未必是坏事,保险资产连年大幅增长,虽然短期保险公司权益资产受损,但是随着总资产增长,必然会加仓股票,最终会摊平亏损,遇到牛市周期赚的会更多

2020-02-23 00:04

国企味太浓了,就没有了企业的感觉

1、2009-2018,中国太平内含价值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23个点,仅次于中国平安。主要原因是,其新业务价持续大幅远超市场的增长。2、10年观察,中国太平的投资假设等各项假设合理。还多少贡献了一些正向的利润。3、2018-2020年,行业在野蛮增长后大调整。134 号文等系列监管文件的出台,年金险销售受挫,市场整体陷入低迷状态。行业就有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但2018 年中国太平未能及时调整,逆势大增员,同时地板价销售重疾险产品来保持业务增长,战略性失败。4、在行业遇到困境,公司战略遇阻时,恰逢管理层换届,新管理层没有去解决核心子公司太平人寿的问题。同时,新管理层在其他子公司发力后,人们发现从报表上看,这些子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了。5、中国太平历来信息非常不透明,对投资者冷漠,同时因为没有在A股上市,很少机构去跟踪研究它。6、按照清算的价格算,中国太平目前被打了3折。考虑到中国保险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中国太平多年积累的王牌经理人的团队数量,这个估值,只要公司能够正常经营,就知道极度低估了。

2020-02-23 01:20

你这5大风险从平安2008年上市后年年有大v券商研报提,还加一个股市大熊市风险,毕竟美国股市涨了10年,如果下跌开启熊市,呵呵,但是这些风险在保险未来的空间来看都能化解,主要是要搞清楚保险业的天花板,如果只有一倍那这些风险都是大风险,如果还有3倍甚至5倍,那这些风险就算出现也早晚会被化解

平安每年分红两次,跟营运利润挂钩,分红率基本在30%,今年28%吧

2020-02-23 06:52

来说说为什么疫情期间不买保险股和银行股,疫情来临对几乎所有行业都造成了杀伤,其中银行出血最多,因为要支持实力企业发展,降息、给实力不强企业进一步贷款等等。第二个,不买保险股,疫情期间很多人的收入下降,保险是在有钱以后人们才会多考虑。再来,那买什么板块,成交额不断放大谁最利好,管理层不断出政策救经济,谁最利好?想明白了就可以做出决策了,切勿因为只分析行业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