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陆金所撤出P2P的真相后,我准备重仓中国平安!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41喜欢:67

自成立以来,陆金所依托$中国平安(SH601318)$的声望和担保,在P2P行业内可谓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如今,陆金所竟然宣称将关闭规模近4000亿的P2P业务,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以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

为什么陆金所要如此狠心,彻底锁上P2P的大门呢?P2P行业霸主都被迫“金盆洗手”了,是否意味着整个P2P行业变天了呢?

一、P2P业务交易量早已不到10%

在互联网金融于国内爆发的2015年,有着“银行”、“国资”背景的陆金所夺得了P2P业务交易量国内同业冠军,并且在当年的第三季度,其首次超过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这个过程,陆金所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图1:数据来源:腾讯科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毫无疑问,陆金所已经成为了P2P领域龙头中的龙头。但随着规模的壮大,从2013年开始P2P行业的暴雷现象开始变得频繁。

图2:网贷平台历年暴雷情况,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我们单纯从数量上来看,2016年是最为严重的,全年共计1741家平台以各种形式暴雷,甚至创下了单月暴雷200多家平台的记录。

对此,P2P行业的政策也逐步收紧。而陆金所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契机、降低P2P的经营风险,以支撑高估值,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

于是在2015年,在P2P领域爬到顶峰之时,陆金所却开始向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转型,将P2P业务剥离至“平安惠普”集群,并设立全资子公司“陆金服”来开展该业务,自身则仅做财富管理平台,纯化其作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试图改变公众对“陆金所=P2P”的固有印象。

图3:陆金所控股架构

2016年,陆金所完成重组,这一次整合极大的扩张了陆金所的业务和资产规模,业务分别覆盖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以及消费金融领域,P2P业务交易量则缩减,占整个陆金所交易量的不到10%

同年,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这两轮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

之后在2018年3月,中国平安发布了2017年度财报,宣布陆金所在当年首次实现了全年整体盈利(并未透露具体的盈利数字)。去年1月,陆金所传出计划将于同年3月份赴港上市,与上市消息一起传出的,还有一份《陆金所股权转让》,根据这份协议,陆金所估值高至600亿美元

600亿美元的意味着陆金所在2年多的时间里估值已有大幅提升。这与陆金所及时将P2P业务分离不无关系,也说明投资者对其转型是认可的。

相比之下,同为互金行业在美股上市的宜人贷目前市值为7.89亿美元和信贷更是只有1.01亿美元。

此外,根据网贷之家数据,即使现在P2P业务交易量占整个陆金所交易量的不到10%,但在目前中国的P2P市场上,陆金服的发展指数以及交易量和人气等仍位居首位,后两位分别为宜人贷和人人贷。

图4:国内网贷平台评级,来源:网贷之家

二、P2P标签带来的不确定性

整个2018年经济增速下滑、市场流动性收紧,金融行业的经营环境与2017年相比有了巨大的转变。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一种“灾难”。

正如前文所说,近两年来上市的部分互联网金融股价下跌情况用“惨不忍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2015年12月18日上市的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也从2017年的高位跌超70%。二级市场互金企业集体杀估值,陆金所的估值必然也受到了影响。

图5:宜人贷股价走势图

而上述统计的企业股价跌幅如此之大,除了资本市场的萎靡不振,P2P企业频频雷暴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2018年的这波雷潮,并不是网贷行业历史上的第一次,甚至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从上文的图2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13年之后,网贷行业每年都会爆发大规模的雷潮,迄今已经是第六次了。

前文我们也提到了,2016年是最为严重的,而与过去几波雷潮相比,2018年的雷潮在数量上并不是最多,金额也不是最大,然而去年的雷潮对投资者的伤害无疑也是相当大的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在网贷行业的草创阶段,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被解释为行业规则的疏漏;到了2018年,各项监管政策相比以前更加全面和细致,无论是银行存管,还是信息披露,抑或者资产类型,我们都能找出足够多的规定来约束平台。但在这种背景下,还是爆发了行业性的危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

当前,中国的P2P平台已经从最高时期的6000余家下降到2019年6月底之前的800多家

因此,对于陆金所来说,网贷业务已经缺乏更多发展空间,甚至可能成为拖累。

除了P2P监管问题,去年陆金所也一度因为风控问题被投资者疯狂吐槽。“代销”是陆金所目前的业务之一,只在交易服务平台上进行投资产品的消息发布,且不对任何投资者提供担保。

然而自2017年12月开始到今年9月,陆金所平台上所代销的投资产品便开始不断踩雷,踩雷的产品分别来自ST龙力、ST凯迪、东方金钰、大同证券等。计算下来,在一年内的时间里,陆金所踩雷达5次。

图6:东方金钰股价走势图

而目前陆金所代销的23项资管计划中,有申宏万源、国泰君安等排名前十的券商,也有中山证券、国都证券这样评级为BBB的小券商,还有新湖期货这样的非券商。

因此,即使有着整个平安集团在为其背书,“中招”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质疑陆金所的风控能力与准入门槛,这使得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可以说,陆金所作为中国平安培养了7年的独角兽,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不过陆金所目前所面临的上市环境,比过去三年中的任何时刻都要艰难得多,当前陆金所的估值虽稍有下调,但市场中认为近400亿美元估值过高的呼声仍不绝于耳。

而即使此前陆金所已经在极力淡化P2P这个标签,但作为一个与P2P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如今在宏观环境不佳的情况下,P2P平台备案仍旧遥遥无期,陆金所想要上市就需要去除不稳定因素——抛弃P2P,以加速推动自己的上市进程。但从去年陆金所爆发的风控问题来看,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只是P2P标签。

附:投资陆金所的钱,还能收回吗?

根据官网显示,截止6月底,陆金所的借款余额为984亿,当前出借人数为92万人。掐指一算,人均十万。

我们认为,陆金所不比e租宝,后者是纯粹的庞氏骗局。在公司妥善安排之下,这千亿资金仍有希望平安到期,大家不必太过焦虑。

但是,也尽量不要再投资其他P2P产品了,因为这里面的雷区实在是太多,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危险。

【精彩推荐】

1.《OLED争夺战:韩国急,美国慌,中国笑!》

2.《金种子酒爆亏,白酒神话破灭?》

3.《血洗外资!曾经它被买爆,如今“炸雷”跌停》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市盈率APP”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本平台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 @漂亮100 @沈潜

精彩讨论

感到很紧张也很害怕2019-07-18 23:13

表面利空,实力利好,如果市场反应过度,毫不犹豫大力吸筹

HF日月2019-07-19 09:28

中国平安不值得尊敬,收的都是老百姓的钱,黑心钱之嫌,它的一些行为,欺骗和无赖的行为

Johnson-aisaway2019-07-18 22:52

余额984亿元平安兜底吗?

青竹梅2019-07-18 22:46

陆金所里仅剩一笔,不急,慢慢回收吧!

不舒服霍夫斯基2019-07-20 16:02

不是后台硬,早就爆雷了

全部讨论

一一天空一一2019-07-18 22:44

分析得挺到位

李宏观v2019-07-18 22:44

P2p,共享单车 ,无人超市就跟早年的呼啦圈一样,很快就会消声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