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演艺之思考(3)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5

梦回大宋70年 ——思考宋城演艺的副产品

三百年王朝兴衰

纵观历史,王侯将相逃不过生老病死,帝国王朝绕不开治乱兴衰。人的生命周期大约百年,王朝也有个三百年兴衰周期规律,不论帝国,公司,只要是由人为单位组成的组织,大概都会有相应的周期。

在调研宋城演艺的过程中,在对大宋盛世的追寻中,偶然间掉入了宋史的海洋,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一段大约在大宋建国70年。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对,我们也是刚刚跨过了建国70年,读史如果只是读一些故事是没什么用的,我们要从历史中读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便是所谓天道。

北宋建国70年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但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大概的轮廓。通过读国内外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王朝的300年左右的兴衰规律,而当一个稳定的政权,在和平稳定发展70年之后,往往会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趋于稳定,阶层趋向于固化,向上的通道开始变窄,一片繁荣之下,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反映在中央财政上就是税收与dgp增长的双弧线达到了一个交汇点。既得利益阶层兼并土地,垄断资源,社会经济继续增长,而中央财政开始增长乏力,呼唤改革的声音开始出现。

大宋建国70年

北宋建国70年大概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那一年,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已然风靡于大宋的市井青楼,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民间一片繁荣富庶之景,而早期的改革家,文学家范仲淹却因主导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贬至河南邓州,在路过岳州时遇到了同样仕途受挫的藤子京重修岳阳楼,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文正公一生追寻大道,其留下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其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他一生知行合一践行儒家最高理想的人生总结。

 

理想之光不会熄灭,范仲淹的改革失败二十多年后,也就是王朝大约百年的阶段,大宋即将迎来一个更有魄力的改革家,他就是王安石。与之一同登上历史舞台的,可谓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辉,有承上启下的欧阳修,有改革的反对派司马光,大小苏,唐宋八大家里的六家几乎都集中出现在了这样一个时刻。

 

改革功过是非

史学家们普遍的结论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了,然而从绩效完成度,和改革目标来说,其实他是完成了既定目标的。直至王安石卸任宰相,大宋的国库里都是满满当当的,从增加财政税收的目标来说,他做到了。然而,聪明绝顶又无比骄傲的王安石,拥有当世最超前的经济头脑,却还是败给了疏于对对人性的洞察。

他不过只是犯了一个很多聪明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然而只可惜他不只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改革强人,当朝宰相。成千上万的大宋子民只能陪着他一起承担改革的后果,不知王安石年老回家途中,见到家乡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景象时,是否还可以骄傲的自诩不逊亚圣。

那个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的时代,自变法后一去不返,华夏文明辉煌的顶峰从此向下滑落。等待着千年之后的华夏儿女们,探寻复兴之路。

 自古读书人,其最高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心怀理想的读书人们,其为难事最难的就是做一个改革者。历史上不论改革成功与否,很少有改革家是只因为一己之利。他要对抗的是社会的趋势,是历史的潮流与大势,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最终能够做成的,那真是可谓千古一人。

 自管仲治齐到商鞅变法。中华大地自此终成一统,耕读耕战跟随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然而商君的结局可以说是令人听而生畏。改革因为动了既得贵族门阀集团的利益,最终死于自己的严刑峻法,得到了一个车裂的结局。

 汉代桑弘羊的盐铁改制,从目的角度来说,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税收改革为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然而不只是晚年汉武帝的罪己诏,还有朝堂上那场著名的盐铁辩论,最终也只是留下了一句弘羊之问,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断的左右寻找答案。

 王安石落寞的晚年也为我们诠释了整个改革的大致样貌,具有现代金融特色的政府主导的小微贷款,到头来整的民不聊生,一地鸡毛。再说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依旧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配方。首辅大人生前显赫一时,死后却被弄的不得安寝。

 

可见改革家需要付出无比巨大的勇气与决心,才能担当如此重任。改革必有阵痛,改革家也难免背负骂名。一人背起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却被万千百姓常常误解。

 主席晚年品读并点评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商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处江湖之远的读书人,与居庙堂之高的政治家,脑袋的位置因屁股的位置不同,导致思考的层面也大相径庭。主席要做的千古一人的伟业,又哪是自认读了几天诗书书的平头百姓能够真正理解的?

 好在他有足够的威望与魄力,几乎以一人之力将整个的社会分配格局重新打平。在这个被封建王朝裹挟了几千年的土地上,来了一次重新的完全解构。若不是这次彻底的解构与压力测试,如今中华大地上也不会如弹簧反弹般爆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与经济活力。

 改革的阵痛还可以归宿到我们这一代出生时的那些年。我们的父母一辈,其中有不少人成为了这次改革的付出者与牺牲者。所以也难免朱总理的这次改革在民间会有一些闲言闲语。毕竟大家的脑袋总是坐在自己的屁股上思考问题。然而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长远发展之路来看,改革不但极其成功,而且意义深远。

文化的自信

我在不断思考国家的命运,以及研读历史及各个学科与前沿科技,这不仅是我内心深处殷切的期盼,也是在研究了社会规律,历史规律以后得来的结论。

 我们将所有可选的路都选了一遍,我们将最难的事都做了一遍。最令人鼓舞的是,自古以来都是最难做成的事,这次做成了!我们师生有个三十年之约,到建国100年的时候,我敢说那时的我们会好到很多人无法想象。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的是,当下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一路摊过来,正是靠着不断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才有所收获,未来的美好生活当然也不是靠每个人沉迷于想象。他需要我们当代的每一个年轻人积极参与,减少抱怨,放弃幻想,脚踏实地,美好的明天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复兴之路

大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一千多年来没有任何时候像我们今天距离如此之近。重建一个汉唐盛世,重现一番大宋美景,首先需要建立的是我们内心的自信,是经济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最终是文化的自信。

由崇拜宋朝词人柳永的宋城演艺创始人黄巧灵,用重建清明上河图的形式为我们再现了大宋美景。我们就借此作为一个开端吧,从百年的低谷中逐渐苏醒,重塑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时代这里就会涌现出心怀理想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等等。有了坚定的信心与崇高的理想,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何患不能重现大宋盛世,再给我们三十年,远迈汉唐可期。

全部讨论

高山流水c372021-01-21 23:50

不知王安石年老回家途中,见到家乡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景象时,是否还可以骄傲的自诩不逊亚圣。
这段费解,王安石改革不是富国强兵的么,怎么哀鸿遍野?
楼主开飞机,还如此博学广闻,佩服!

关国梁2020-10-22 07:20

大众都是根据情绪估值,哈哈

关国梁2020-10-22 07:19

只是爱好而已

悬崖峭壁花千树2020-10-21 22:46

一个被炒股耽误的历史学者

夹头修行2020-10-21 21:40

历史学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