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平均策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21喜欢:110


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个新的定投策略,叫“价值平均策略”,这个策略起源于一本在1991年出版的同名的书《价值平均策略》,本书作者迈克尔·埃德尔森,历任美国纳斯达克的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以及魔根士丹利公司常务董事,在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此,威德恩大学金融学教授保尔·S.马歇尔是这样评价的:“本书确实是一部需要被永久保存的经典之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耗费大量精力努力想找出价值平均策略的错误,却从未成功过。我对迈克尔·埃德尔森博士以及本书钦佩之至!”美国《金钱》杂志称誉本书所倡导的投资策略,是“当今投资的最佳方式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平均策略呢?

我们先说说成本平均策略,所谓成本平均策略,通俗的说,就是每次你定投的金额是完全相等的,也就是每次成本相等,所以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相对成本平均策略,价值平均策略,就是要求每次定投时通过增减投资金额,使得投资后的价值线性增加。保持价值平均而不是成本平均。只要股市有涨跌,那么成本平均和价值平均两者必居其一。

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我们来理解价值平均策略的定投。我们假定一个定投品种定投4个次,第1次和第4次的净值都为1,第2次的净值涨到1.1,而第3次的净值跌到0.9。那么如果是用成本平均策略,每个月定投的成本都是1000元,累计的成本是1000、2000、3000、4000这样线性增加的。

经过4次定投,累计成本4000,累计价值到了4020.20元,赚了20.20元,收益率为0.51%。我们再看看价值平均策略,第一个月是和成本平均策略完全一样的,到了第2个月,为了保证累计价值是2000元,那么累计份额=2000/1.1=1818.18,扣除第一个月的1000份额,第2个月只投了818.18的份额,比起成本平均的同期909.09要少了很多,定投金额是900元,比成本平均少投了100元。之所以少投,是因为净值从1.0涨到了1.1。再看看第3次定投,因为净值下跌到0.9,所以定投金额变成了1363.64元,又比成本平均在同期多投了363.64元。到了第4个月,因为净值涨回到1.0,所以定投金额又下降到666.67元,比成本平均又少投了333.33元。最终4次定投合计为3930.30元,比成本平均少投了69.70元,而赚了69.70元,收益率高达1.77%。花了比成本平均少的投资,反而比成本平均策略多赚了3倍多的钱。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价值平均策略在涨的时候少投了,跌的时候多投了,最后即使净值回到原点,盈利要比成本平均高。

我们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我们还是用沪深300定投10年作为例子来看看成本平均策略和价值平均策略的差异。

条件还是定投沪深300指数,从2008年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一直到2018年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整整10年,每天定投10元。从上图中看到,价值平均策略定投收益率一直是高于成本平均策略的,在2015年上半年差异到达了高峰。在2015年6月8日,成本平均最高收益率为101.63%,而当天价值平均的最高收益率是328.22%,远远超过了成本平均。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例子中价值平均策略定投的累计投入和累计盈利的对比,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14年3月,基本上都是不断投入,收益不断下跌,随着收益的上升,反而是不断的赎回,到了2015年6月8日到了顶点,盈利到了12466元的高峰,而其中投入反而因为不断赎回而缩小到只有3764元了。而盈利的第二个高峰在2018年的1月24日,盈利再次达到了12143的次高,然后收益额不断下跌,而价值平均策略则反而不断加仓。

相比较成本平均策略,价值平均策略在定投标的上涨时少投,下跌时多投,看结果也似乎很完美,难道真的这样完美无缺吗?

精彩讨论

brainzhang2018-10-11 12:33

老师,这本书我也比较仔细的读过:


价值平均策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1. 定投后期,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可能一次定投需要的资金是以往的几十倍计算,这样对资金流、人性考验非常大。

2. 如果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牛市,每次定投的止盈买入限制反而会拖累总体收益;比如像数字货币这样的标的,市场波动非常大,如果在后期某个爆发点买的少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总结下来,如果你是一个资金流非常充裕,精于计算,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宜选择价值平均策略。

如果你是个稳健主义,投入的资金流已经算好了,并且对于市场波动承受能力差,宜选择币值平均策略,另外定投金额每年乘以一个通胀因子(比如1.1之类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定力是万里挑一,投资的品种是茅台或者格力这样的万里无一的标的,可以在上涨的时候执行币值平均,下跌的时候执行价值平均,总之就是尽可能买买买。



在我看来,不论是所谓的等量定投、币值定投、价值定投;其实关键不是什么策略,而是定投。
所有的买入策略都是建立在市场会不断成长的基础上的,无脑的总结:多头投资的基础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一定会越来越多,人类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咱们有没有赶上好时候,现在处的社会是不是一个地球上的好地方,如果有信心,剩下的就是合适的时间买买买,并祈祷我们能活得足够久;

但是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人生苦短,一个历史大周期的小低谷,也可能持续个几十上百年;所谓投资,其实就是和时间的博弈。人是永远不能打败时间的,区别就是你付出了成本,最终能从时间老人那里得到什么:这需要智慧。
定投的最大优势就是用纪律来战胜人性,大部分人的定力并不像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我认为币值平均策略是一个更大众稳妥的策略。

最后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通胀因子,可以每年提高一下定投金额,这样基本上就是一个稳健的投资策略了。
当然有更多的因子和手段可以加入,比如投资A股,在选定一个策略基础上,可以参照PE、PB、ROE等等等等去设置每次投资币值,每次投入设置一个上下限等等,这个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真理。不过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策略都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毕竟美股也不过百年的历史,在统计学上样本数实在太小,任何成功的回测策略都有可能是看后视镜开车,说服力实在是不够;

全部讨论

天下财商2023-02-16 21:28

各大平台的智能定投,和价值平均策略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强ufk2020-09-10 14:38

这种方式实际有效不?

Champion一律2019-03-22 23:40

请问用这个价值平均策略,还需要弄金字塔加减仓或者单笔加仓之类的吗

幸存者之路自由2018-12-28 20:24

学习

jokgan2018-10-13 17:47

Dany王2018-10-11 22:44

其实可以采用等值定投,如果已经是低值可以单笔加注投入啊,如果要算等值每个月变化这样投很麻烦!

rclongxq2018-10-11 15:21

定投起点其实没有太难,各个指数的估值现在也都做得比较完善了,我回测了一下,即使像今年一样的行情从高点开始定投沪深300也没有亏多少,比个股少多了.
通胀的话可以通过将每期定投市值额乘上通胀系数,不过这个系数一般都比较小.

时间的淘淘2018-10-11 13:34

买得舒服 睡得安稳就行 不讲究那么多了

brainzhang2018-10-11 12:33

老师,这本书我也比较仔细的读过:


价值平均策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1. 定投后期,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可能一次定投需要的资金是以往的几十倍计算,这样对资金流、人性考验非常大。

2. 如果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牛市,每次定投的止盈买入限制反而会拖累总体收益;比如像数字货币这样的标的,市场波动非常大,如果在后期某个爆发点买的少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总结下来,如果你是一个资金流非常充裕,精于计算,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宜选择价值平均策略。

如果你是个稳健主义,投入的资金流已经算好了,并且对于市场波动承受能力差,宜选择币值平均策略,另外定投金额每年乘以一个通胀因子(比如1.1之类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定力是万里挑一,投资的品种是茅台或者格力这样的万里无一的标的,可以在上涨的时候执行币值平均,下跌的时候执行价值平均,总之就是尽可能买买买。



在我看来,不论是所谓的等量定投、币值定投、价值定投;其实关键不是什么策略,而是定投。
所有的买入策略都是建立在市场会不断成长的基础上的,无脑的总结:多头投资的基础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一定会越来越多,人类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咱们有没有赶上好时候,现在处的社会是不是一个地球上的好地方,如果有信心,剩下的就是合适的时间买买买,并祈祷我们能活得足够久;

但是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人生苦短,一个历史大周期的小低谷,也可能持续个几十上百年;所谓投资,其实就是和时间的博弈。人是永远不能打败时间的,区别就是你付出了成本,最终能从时间老人那里得到什么:这需要智慧。
定投的最大优势就是用纪律来战胜人性,大部分人的定力并不像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我认为币值平均策略是一个更大众稳妥的策略。

最后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通胀因子,可以每年提高一下定投金额,这样基本上就是一个稳健的投资策略了。
当然有更多的因子和手段可以加入,比如投资A股,在选定一个策略基础上,可以参照PE、PB、ROE等等等等去设置每次投资币值,每次投入设置一个上下限等等,这个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真理。不过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策略都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毕竟美股也不过百年的历史,在统计学上样本数实在太小,任何成功的回测策略都有可能是看后视镜开车,说服力实在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