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上海复旦(01385)$ 

傅翠晓:芯片技术要大投入,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

发布时间:2018-05-22 发布来源:上海市科学研究所

近期,更多国人开始争论和思考中国的核心技术,特别是与芯片相关的技术。

世界上集成电路工艺提出于1963年,中国在1982年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上海市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制订当地科技发展长远规划时,提出了将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该市的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如今上海是中国集成电路发展最强的地区,汇集了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电子企业。

这一行业现状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政府如何扶持这一行业?近日, 澎湃新闻采访了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跟踪这一技术发展多年的傅翠晓副研究员。

澎湃新闻:芯片制造有哪些环节?中国的短板是什么?

傅翠晓:芯片制作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光刻、刻蚀、清洗,后面封装。封装、集成这些后道工艺,国内做得还可以。

前道工艺中,如果说国内有什么强,设计算是,是第一梯队。上海的集成电路为什么强?主要强在设计和装备上,尤其是设计,像展讯、复旦微电子等。另外,华为的海思,算是行业龙头,设计能力是很强的。

但是设计出来后,谁来生产制造?是一个问题。

全文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