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2喜欢:1

我觉得吧,理论上,利率应该是在基准上下波动的;实际中,利率是分层的,且断层现象非常严重。

假如蚂蚁使得本来只能拿到18%以上利率的p2p或者线下人情贷砍指贷的人拿到了15%的利率,这就是一种边际优化。应该讨论的是这种优化是否平衡、稳定、可持续,是否有侵犯隐私之嫌(但在中国,公私权面前似乎都没有多少隐私)等等,而不是单纯地因表面利率而批判其为高利贷。

至于被监管方有没有权力对监管方指手画脚,这又是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全部讨论

bearmimi2020-10-26 23:07

你也客气啦

rickshhhhhh2020-10-26 23:02

不客气,我只是半吊子。

bearmimi2020-10-26 22:56

我没研究过这块,有机会多向你请教

rickshhhhhh2020-10-26 22:30

不用这么客气,你也没有冒犯我。只是身体不大舒服,不大想说话而已。

bearmimi2020-10-26 22:18

我没有冒犯您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在现在的公开语境下,这些问题及延伸问题都是没法讨论的,比如拍卖数据又能延伸出,拍卖这件事本身是否应该被允许...只是一点感慨,不构成严肃讨论。见笑了。

rickshhhhhh2020-10-26 22:13

对不起,打扰了。

bearmimi2020-10-26 22:10

这个问题是隐私问题的一个子集。


首先,采集这种数据是否是允许的?如果允许都不允许(侵犯隐私),那就没有接下来的问题了。


假如是被允许的,那么是否允许采集方垄断这种数据?如果允许,那也没有后续的问题。


如果不允许,那么是否承认蚂蚁对于(采集)这种数据,有自己独特的禀赋或者说优势,所以至少允许蚂蚁能更多地从这种数据中获利?


如果允许,那么是否考虑拍卖这些数据(合适方法在合适资格机构圈内),或者允许蚂蚁以合意价格将数据出售给银行业协会等公共机构,银行业协会再共享?


...


我觉得这才是合理讨论一个问题的一种范式。不过我觉得不太可能实现...

肖申克的自由2020-10-26 19:52

高利贷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不高也塞不住坏账的窟窿。我们老板之前也成立分支业务干过这个,虽然最高限额也就六千,但坏账多,催收成本大,很快就认赔转做通道和风控,抽成九个点。再后来金主嫌抽太狠了,他没利润,政策又有了转向,老板就把业务全关了。

萧好困2020-10-26 19:13

对的,市场化凭什么说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