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非逻辑感悟碎片(十八)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9回复:61喜欢:43

1、心中时时刻刻念着投资,看到的事事处处就都是投资。我投资生涯的开窍,源于彼得·林奇,他“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从你家附近开始“的论断,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理解了生活,也就理解了投资。我自己的能力圈,就是以地产为原点,向外不断扩展到银行、保险、家电、白酒等等的。超出我生活经验之外的东西,我并不追求,那种缺少感性认知的理解,在非常时期往往并不可靠。

实际上,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贯穿到投资中,就足够我们取得长期稳定的正收益了。如果确实觉得一些事物代表着未来,我至少会用3年以上的时间去学习和观察,建立起足够的安全边际后才会买入。拓展能力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并不比贸然买入后的亏损更让人难过。


2、我认识一位投资者,什么都不懂,一问三不知,就知道满仓茅台,重仓拿了十几年。主要是这兄弟就知道茅台,如果上了雪球,发现有那么多好股票,恐怕早就开始亏钱了。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大家都是开了窍的,想回到混沌状态,难度真的很大。


3、行走江湖,最重要是一个“诈”字。敌人的“诈”伤害有限,朋友的“诈”后患无穷;坏人的“诈”时刻提防,好人的“诈”防不胜防。空杀多不可怕,可怕而且最惨烈的一向都是多杀多。

 

4、目前的整体经济体量太大,导致了增速下降,很多行业的增速确实也在下滑,越大的行业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但行业是行业,企业是企业。

如果从2018年年底开始算,融创涨了41%,招商银行涨了39%,都跑赢了万得全A的37%,这还是它们大跌之后的结果。未来的市场,太宽泛的策略容易失效,企业自身的成长能力是关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会是一个持续性的主题,行业内的逆袭机会越来越少了。

 

5、现在很多头部城市的购买资金并非都来自本地,房价收入比和杠杆率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北上深的房价,都是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资金在支持,天花板之上还有跃层。

而某些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与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价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哪怕房价收入比看起来很合理。某种程度上,楼市和股市一样,看起来贵的会一直贵甚至更贵,看起来便宜的会一直便宜甚至更便宜。强者恒强,在楼市和股市都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

 

6、国内的房企买地,和港企囤地的性质完全不一样,资金成本高而且还有土地增值税,各家主观上并不是为了赚土地增值的钱,而是为了维系或者进一步发展整体销售规模。土储能力的核心表现,不是土储数量,而是土储去化速度。就像一个运动员吃的比别人多一倍,但他的运动量足够大,体型反而会比普通人更好。

 

7、家电业的天花板够高了,但与地产比起来还是相差悬殊。2019年全年,家电全行业的主营收入是1.53万亿元,只有地产的十分之一。即便行业不涨,里面的空间也足够龙头房企持续壮大了,市占率达到10%,就相当于家电整个行业的营收,这是做地产股的核心逻辑。

 @今日话题   $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XD贵州茅(SH600519)$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