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大致呈现以十九大报告相关表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为重要纲领文件和顶层设计(“1”),以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人民银行等各部门出台的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为分支(“N”)的“1+N”乡村振兴支持制度体系。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农村基建是我国基建相对薄弱环节。加强农业农村基建发展,是基建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广大乡村与外部地区密切联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巩固扩大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而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017年11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
结合有关政策内容来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重点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城乡冷链物流、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各方面设施建设,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据《工作方案》,近期农业农村基建突出重点包括“抓好大中型灌区等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相关上市企业:$龙建股份(SH600853)$ 、大禹节水(300021.SZ)、浙农股份(002758.SZ)、中谷物流(603565.SH)、宏辉果蔬(603336.SH)等。
二、乡村产业发展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那么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与核心。唯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真正走向振兴。二十大报告将“产业振兴”置于五大乡村振兴之首,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产业兴旺”置于乡村振兴五大要求之首,足以反映产业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与重要作用。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出了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具体要求。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等规划任务。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针对农业发展,二十大报告具体提出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号召。
其中,“种业”具有“农业芯片”的美誉,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战略问题具有高度重要性。据统计,我国拥有近6400家持证种子企业,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384家,仅占6%,种子企业市场销售额在全球占比仅10%。而欧美国家种业公司凭借起步早、种质资源丰富、技术工艺领先和成熟一体化经营模式,占据着国际种业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种业现状折射出我国与农业强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国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不断强调种业振兴,原因就在于我国种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必要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做出具体部署,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高效生产动植物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发展设施农业有助于克服传统农业局限性,促进农业高产、高质、绿色发展,这对于缓和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矛盾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我国不断出台新政促进设施农业规范发展,其中:2008年,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2019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促进用地管理改进与规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达427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展望未来,在政策支持、市场广阔需求和科技进步等支撑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相关上市企业:$农发种业(SH600313)$ 、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神农科技(300189.SZ)、东方国信(300166.SZ)等。
三、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绿色发展关系到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大局,近年我国陆续出台政策指导乡村绿色发展,其中包括: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等目标,明确了培育壮大农村绿色能源产业等举措。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规划任务。
2021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行动方案。
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方案围绕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等六项任务,提出实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畜禽低碳减排、渔业减排增汇、农机绿色节能、农田碳汇提升等十大行动。
2022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提出要发展绿色惠民产业,结合乡村绿化,充分挖掘绿色产业发展潜力。
相关上市企业:$和邦生物(SH603077)$ 、云图控股(002539.SZ)、傲农生物(603363.SH)、禾丰股份(603609.SH)等。
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行动
乡村振兴科技行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支撑力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近年以来,国务院及其部门等发布的有关科技领域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主要包括: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针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出了培育创新主体、做强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等重点任务;同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培育一批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实施重点;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6月,科技部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针对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做出规定。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针对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明确具体任务举措。
2022年8月,中国科协、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意见》发布,明确了搭建平台、壮大队伍、丰富资源、精准服务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相关上市企业:吉峰科技(300022.SZ)、一拖股份(601038.SH)、星光农机(603789.SH)、智慧农业(000816.SZ)等。
五、乡村振兴领域融资环境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相关企业和项目对资金的支持需要有尽可能充分保障。由于村镇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信用不强等原因,“三农金融”成为我国金融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渠道缺乏、金融机构设置简单等问题突出,“三农”金融供给不足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显然不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三农”领域金融缺口约为3万亿元。
针对乡村振兴相关融资问题,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改善乡村振兴融资环境的相应政策。2019年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针对面向乡村振兴的金融重点支持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明确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具体提出要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以及创新债券市场融资工具和产品,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等意见。关于创新债券市场融资工具和产品,该《指导意见》强调了地方债、“三农”专项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对乡村振兴的支持。
2021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发布,重点包括“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丰富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体系”等政策内容。《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针对“投融资机制”提出了“对有条件的项目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等具体方案。
相关上市企业:京基智农(000048.SZ)、常熟银行(601128.SH)、紫金银行(601860.SH)、渝农商行(601077.SH)、苏农商行(603323.SH)、青农商行(002958.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