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第1期】:在极速变化的世界里,哪种人能立于不败之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1回复:74喜欢:27


参与互动话题1:谈谈你对弹性思维在投资和生活中的理解或运用?

参与互动话题2:在极速变化的世界里,哪种人能立于不败之地?(互动话题二选一即可)

写下你的精彩评论就有机会获得赠书,瓜分88.88元的悬赏红包哟~


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无可争辩,阅读是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在,雪球私募联合重阳投资一起发起【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活动,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把阅读这件事儿坚持下去。

让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带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徜徉。

重阳投资,业内唯一连续十年荣获金牛奖

重阳投资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价值投资,绝对收益”是我们的核心理念。重阳投资旗下基金业绩优良,是业内唯一连续十年(2009-2018年)获得中证报“金牛奖”荣誉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 第1期

本期好书:《弹性:在极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思考》,中信出版社

互动话题1:谈谈你对弹性思维在投资和生活中的理解或运用?

互动话题2:在极速变化的世界里,哪种人能立于不败之地?(互动话题二选一即可)

赠书规则:写下你的精彩评论就有机会免费获得《弹性》一书

留言时间:2019年9月26-30日,过期将不纳入筛选范围

奖品派发时间:2019年10月30日后,以出版社及物流安排为准


内容简介

人有两套思维模式——逻辑思维和弹性思维,相比理智的逻辑思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弹性思维都更有助于我们打破或重新制定规则,从而更好地实现创新。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弹性思维背后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原理,揭示了有关弹性思维的一系列过程,以帮助人们了解“神秘灵感”背后的科学起因。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弹性思维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推进的,并且可能是多条思路并行的,它不像分析性思维那样受到自上而下的直接指示,更多是受情感驱使,并将多元信息整合起来,从而找到应对挑战的新方法。它还会接纳一些非常规的,甚至是奇特的新想法,让我们释放更大的创造力。

作者简介

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

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

霍金《时间简史(普及版)》与《大设计》合著者,他的代表作还有《醉汉的脚步》《费曼的彩虹》等,并多次入围英国皇家学会图书奖;

《星际航行:下一代》等好莱坞巨制的编剧,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迪士尼公司合作制作的电脑游戏更是斩获电游领域的多项大奖。

图文来源/得到app,每天听本书

作者/刘玄

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故步自封的人。

——列纳德·蒙洛迪诺

开始讲这本书之前,我想请你做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一位魔术师,他说,自己把一个乒乓球扔出去,能让这颗球不碰到任何物体自己停下,然后反弹回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你想到了吗?是重力。魔术师把球向上扔,重力让它自己又落回来了。

脑筋急转弯有一点点难度,因为题目会用一些信息迷惑你,让大脑基于经验,构想出一个熟悉的画面,比如魔术师把球抛向桌面,或者地面。想要找到答案,你必须质疑大脑的假定,调整思维框架。这种多元、开放、非常规的思维能力,就是书名所说的“弹性思维”。

过去,我们把弹性思维叫做聪明、灵感,甚至天才,觉得它是科学家、艺术家的专利。但是今天,弹性思维已经成了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技能。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的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了。10年前,想要自助旅游,你只要看看旅行指南,打几个电话定好机票和酒店,拿上地图出发就行了。今天呢?规划一次出游,你得打开好几个 App,还得纠结,虽然周五晚上的机票比周六上午更便宜,但是得多住一天,怎么安排才能更好呢?

每天,我们都要解决很多10年前根本想象不到的难题。这时候,学校教的、考试考的那种思维方式就不太够用了。它只能在既定的思维框架内处理问题,一旦遇到改变、遇到新的挑战,弹性思维会更胜一筹。

这本书的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是一位物理学家。霍金的两本畅销书《时间简史》和《大设计》都是跟他合著的。他在30多岁的时候,曾经裸辞跑到好莱坞去写剧本,参与了《星际迷航》等电影的创作。从物理学家到编剧,他能完成这么大的跨越,还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靠的就是弹性思维。

在这本书里,蒙洛迪诺依据最新的科研成果,解释了弹性思维运作的机制是什么样的,还利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怎么更好地学习运用弹性思维。接下来,我就会按照这两个部分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我想请你先思考一下,你觉得,人在发明灯泡和写诗的时候,思维活动是一样的吗?

发明灯泡,你需要掌握电路的知识,需要做大量的计算;而写诗呢,你需要掌握语言的技巧,需要用心观察生活。

看起来好像完全不同,对吧?

但是,这都是思想的内容层面,如果去探究思维过程的结构,你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整合既有的信息,不管是来自知识和演算,还是来自技巧和观察,然后通过某种思维方式,砰!一个全新的想法突然诞生了。

这就是“弹性思维”,它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关联和重建。关联就是整合已有信息的过程,大脑神经系统通过寻找解决特定问题多维度的信息,构建成一张张不同的网络,这也是大脑的运作机制。当一个神经网络与另一个神经网络相互重叠、相互激发,新的想法就不断涌现。重建就是说,这些没有头绪的新想法,会在某一个瞬间重组,成为一种理解既有信息的、全新的思维框架。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新鲜的,不就是灵感突然迸发的瞬间吗?过去人们虽然知道大脑有这样一种能力,却一直都觉得这个能力非常神秘。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灵感是缪斯附体;大文豪苏轼也说过,灵感就像不知道从哪儿会冒出来的泉水。

这是因为,弹性思维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是大脑的默认模式。人很难有意识地观察到它,也就很难研究它、解释它。但是今天,脑科学的最新成果已经能够揭开这种默认模式背后的秘密。2016年,科学家识别出了97个全新的大脑区域,弹性思维就是在这些神秘的脑区发生的,它们在构造和功能上都超出了之前人们的认知。

那么,弹性思维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它是一种 “自下而上”的思维过程。我们一般会觉得,思维受意识控制,是“自上而下”的。大脑里有个指挥官,它会发出指令,其他的脑区根据指令,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作者蒙洛迪诺管这种思维叫分析性思维。在他看来,弹性思维正好相反,有的脑区就算没有收到指令,也会被一些信息触发,产生复杂的思维活动。

我来举个例子,你就更好理解了。1816年,18岁的玛丽和一群朋友在瑞士度假,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围炉夜话。有一天,他们决定玩一个游戏,每个人都写一个鬼故事讲给大家听。到了第二天晚上,大家都想出了自己的故事,只有玛丽没想出来。

所以,每天晚上大家围炉夜话的时候,玛丽都觉得很沮丧。有一天,他们聊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原则”。他们讨论了达尔文的一个实验。达尔文曾经假设:“把细条状的意面放进一个玻璃盒中,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意面就能自己蠕动。”蒙洛迪诺说,听到这句话,他想到了残羹冷炙。但是,玛丽他们正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所以玛丽会想:“生命难道这么容易就被创造出来了吗?是借助什么力量创造的呢?”

夜里大家都睡了。玛丽松了口气,她终于可以不再想着创作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了。就在这时候,她一直苦思冥想的故事竟突然自己跳了出来。

请注意,玛丽想出故事的瞬间,恰恰是她放松下来,没有逼自己赶紧想出一个故事的时候。她受到了晚上讨论的启迪,但是讨论的内容和她这段时间关于故事的思考,是在她无意识的状态下关联起来的。玛丽自己回忆当时情景的时候说:我的想象力让我好像着了魔一般,引领着我。头脑中的幻象极速冲击过来……我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学生,跪在他刚刚组装好的那污秽不洁的怪物旁边。这就是重建的过程,玛丽用“着了魔”和“引领我”来描述,正是因为她感觉到这个过程也不受大脑主观意识控制。这位玛丽,就是玛丽·雪莱。两年后,她的突发奇想,成了文学经典《弗兰肯斯坦》。

你看,弹性思维是在大脑的默认模式下完成的。但是,它既不是控制呼吸、消化等等身体功能的那种底层程序,也不等同于潜意识,它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能让我们在默认模式下整合信息、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而不是简单地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在大脑比较放松的时候,弹性思维就会启动,思维会自动来回跳跃,联络皮质默默运转。在这种模式下的思考,往往能够产生一些超脱常规的想法,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力。按部就班的分析性思维不可能有这种效果,就像玛丽一直顺着“怎么写出一个故事”思考,她就怎么也写不出一个故事。

今天来看,弹性思维一点都不神秘。它是人类的本能,来自人的一种心理特质,叫“探求新奇性”。这种特质深深地刻在人类的基因里。考古研究发现,数十万年前,原始人类经历过一场巨大的灾难,一些顽强的幸存者从非洲迁移到了遥远的新大陆上。这说明,那些更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个体生存下来了。这个过程历经千年,开拓精神和创造力就会反映在基因里。1996年,科学家真的发现了一种与开拓精神和创造力有关的基因,叫 DRD47,全称是多巴胺受体基因D4(dopamine receptor gene D4)。这种基因让大脑产生一种奖励机制,一旦你有了开创性的新想法,大脑就会分泌让你感到愉悦的多巴胺。

这个奖励机制,会让人心甘情愿去做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好处的事,比如艺术创作。14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直立人就创造了最早的艺术品:对称手斧。把斧头做成对称的,必须使用骨头、鹿角和石头等制造工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用性也不强。人们这么做,是因为就算没有别的好处,大脑也会奖励他们。而且这种奖励的力量,要远远大于物质奖励。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信跟朋友说,为报酬写过东西,让他经历了地狱般的折磨。他可不是小题大做,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金钱驱动创造性活动会扼杀弹性思维。

蒙洛迪诺说,过去西方疯狂崇拜的分析性思维,不过是个低级的神,弹性思维才是人类思想的宙斯。分析性思维能帮我们应对已知的挑战,但是弹性思维在今天更重要,它可以产生新的,甚至是疯狂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毫无用处,但是这些想法中很可能就有能够解决未知难题的方案。或者说得再直白一点吧,分析性思维能帮我们确定,怎样开车从公司到家里,而弹性思维可以帮我们发明汽车。

第二部分

今天的世界,知识每9年就会翻倍,以人类大脑的容量,已经很难靠分析性思维处理完这么多的信息。所以作者反复提醒我们,未来弹性思维已经不再是搞发明创造才需要的能力,它会成为生存必备的技能。可是,过去我们受的教育都是在教我们怎么培养、运用分析性思维,而弹性思维,不受意识控制,好像根本没办法掌握。第二部分,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给出了哪些培养和运用弹性思维的建议。

其实,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培养和运用弹性思维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冥想。现在很流行的正念冥想,核心就是要让各种念头自然产生,然后观察它,感受它。这就是在刻意去启动大脑的默认模式,然后观察它运作的方式,当然也包括弹性思维了。

当然,不用冥想,你也一样可以培养和运用弹性思维。别忘了,弹性思维来自人的本能,只要你在思考、在创作,弹性思维都在发挥作用。

问题是,怎么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根据我们第一部分讲的弹性思维的那些特点,作者蒙洛迪诺总结了一些培养和运用弹性思维方法。这些方法,说起来其实都挺简单的,但是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反常,所以要做到,可没那么容易。

我把它们总结成了三点:当个新手、容忍拖延,放纵疯狂。下面我就一个个解释一下。

首先,当个新手,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维,主动接受不同的见解。

一般人到医院看病,肯定想找最有经验的医生。不过,2014年的一项研究建议,如果是高风险患者,找相对经验更少的新手治病,可能效果更好。这项研究刊登在颇具声望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它分析了10年间上万名病人的记录,发现顶级医师不在的时候,高风险急症患者30天死亡率下降了1/3。

比例很惊人,是吧?作者的解释是,大部分时候,医生做出错误的决定,都是因为他们会根据经验快速做诊断。在常见病例中,这样当然效率更高;但是不常见的病例中,这样就容易发生误诊。初级医生可能在常见病例上诊断比较慢,但处理不常见病例的时候,他们的思路反而会更开放。

限制那些有经验的医生专家的,就是固有思维,它是一种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想法和原则。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专业学习有时候反而会阻碍创见,越是专家越有可能有封闭的趋向。

作者当然不是说,我们以后都不要进行专业学习了。那我们该怎么跟固有思维对抗呢?

最容易执行的方法,就是主动接受和你的知识体系不同的观点。

这样做首先能让你能换个角度看待眼前的问题,没准就能获得一些启发。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种思维训练,长期坚持,你的思维框架就会彻底改变,你就不会轻易受到固有思维的禁锢。

所以,蒙洛迪诺建议说,假如你遇到了一个人,他认为人类登月是虚假的,或者爱因斯坦从邮递员那里抄袭了相对论,请不要走开,和他一起喝茶。这会扩展你的思维方式,比去治疗师那里便宜多了。

有位诗人说,有创造力的成年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孩子的状态,就是新手的状态。只是越长大,我们心里住着的那个孩子就越少出现了。你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请他出来帮你一起来处理问题,因为“他”更清楚是什么禁锢了你的思想。

第二,容忍拖延,就是要经常放空一下大脑,任由自己胡思乱想。

蒙洛迪诺在书里分享了一个他跟霍金一起工作时候的体会。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霍金跟别人交流,他能很快用电脑里的语音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觉得很神奇?蒙洛迪诺告诉我们,这只是假象。霍金回答一个问题,需要提前知道问题是什么,然后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准备答案。当别人现场提问的时候,霍金只是点击鼠标开启他的回答机器,播放他准备好的答案而已。所以,霍金想要回答一个问题,他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下答案。这个过程非常的艰辛,尤其是后来,随着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连手都动不了,得靠右脸颊上的肌肉牵拉来点击鼠标。

蒙洛迪诺跟霍金交流的时候,经常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回复。一开始,等待的过程对蒙洛迪诺来说,非常漫长、非常痛苦。直到有一天,他说,他一点点看着霍金在屏幕上组织好句子,一边看,一边在思考,霍金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他发现,这样,他就有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霍金想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示。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一般在几秒钟之内就会给出回复,我们说话经常是不假思索的,语言来自表层思维。但是,当你有几分钟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是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你又该怎么回应,你的反应模式就完全不同了。这个过程中,大脑的默认模式会自动建立各种关联,弹性思维开始启动,你们的交流会更加深入,也就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所以说,让大脑闲下来非常重要。不幸的是,今天,外界的干扰越来越多,很多人几乎每个小时都要翻一次,甚至几次手机,我们的大脑几乎一刻都不会闲着。

怎么办呢?一些人会建议你,在想不通问题的时候,跑跑步、游游泳,或者泡个澡,这些事都能让你的大脑稍作休息,启动默认模式。不管是哪个建议,都是让你把手头难解的问题放下,给大脑一段时间。这么来看,把事情扔在一边不处理的拖延症,未必完全是个事。有研究表明,拖延和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为推迟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时间,我们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弹性思维,让大脑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思考。

要想说明拖延和创新的关系,估计没有比画家达芬奇更好的例子了。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拖延症。他曾经感叹,自己一生一事无成,因为他什么都坚持不下来。在他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他就会不时地突然停下来。教堂的人理解不了达芬奇的暂停,希望他能加班加点,早点画完。他们觉得达芬奇时常花上大半天时间发呆,真是太奇怪了。难道他不能像花园里的工人一样好好干活吗?遇到质疑,达芬奇就会滔滔不绝地跟他们讲艺术,然后努力让他们相信,最伟大的天才工作得越少,反而完成得越多。

所以,下次你在工作或者学习中拖延的时候,不要太自责,你的大脑可能需要休息一下,让想法漫无目的地闲逛一会儿。没准,那些怎么也想不明白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放纵疯狂,就是放松对思维的禁锢,任由不靠谱的奇思妙想产生。

你会不会觉得,在我们印象里,好像艺术家和科学家里,怪人的比例比其他领域要高得多。我来举几个更有名的“怪人”的例子:诗人兼画家威廉·布莱克,他相信许多作品的灵感是神灵直接传达给他的;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也就是“网格穹顶”的创造者,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只吃李子,果冻,牛排和茶,每隔十五分钟就要写一篇日记——这个习惯从1920坚持到1983年。歌手兼作曲家大卫·鲍伊在20世纪70年代最高产的时间里,一直坚持食用牛奶,红辣椒和绿辣椒。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这到底是一种刻板印象,还是说古怪行为和弹性思维之间真的存在着某些联系呢?

20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研究了一些精神分裂患者的孩子。他发现这些孩子里有一半同时表现出异常的天赋和古怪行为。

这类疯狂天才的故事,你肯定听过不少了。比如每天听本书上线了一本讲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书。纳什既是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天才,也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很长一段时间里,纳什饱受精神分裂症的痛苦。他无法工作,无法正常生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相信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召唤他来拯救我们的世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正是精神分裂的倾向,让纳什的认知过滤系统变得很宽松,他才会产生各种极富想象力的点子,甚至让我们觉得有些疯狂的想法。

纳什康复之后,一位好奇的数学家朋友问他当时怎么居然相信那种“疯狂”的想法。纳什回答说:“对我来说,对超自然生物想法的产生方式和数学思想一样,所以我很认真对待。”因为他自己意识到了,“疯狂和灵感同源”。今天的科学家验证了纳什的感受,他们发现,弹性思维和疯狂的想法都是因为大脑的认知过滤系统减弱才产生的。

我当然不是在说精神疾病是一件好事,而是想看看这样极端的案例,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它促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像纳什那样行为古怪,拥有各种奇思妙想的人,他们大脑中侧前额叶皮层和其他过滤性组织的活动都比较衰弱,所以拥有更好的弹性思维。所以,不要过早否定自己的奇思妙想,觉得它们不靠谱、很疯狂,真正的创意,往往就诞生在这些“疯狂”的想法中。

当然,疯狂并不等于创建。不管是音乐家,科学家还是其他领域的原创思想家,都需要一些分析性思维把弹性思维产生的思想转化为真正的创造。物理学家牛顿试图通过对《圣经》进行数学分析来寻找关于世界末日的提示编码。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富是有弹性思维的思想家,但是,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中,他们都采用使用分析性思维来控制自己,而不是放纵它。

天才并不等于疯子。心理学家认为,有分裂性人格的人和患有实际精神分裂症的人不一样,他们的认知过滤系统都很宽松,某种意义上说都有很好的弹性思维,关键的差异就在于分析性思维。真正的天才能够更好地掌控那些,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奇怪想法。

我们的脑子里住着两位不一样的思想家。一个是严谨的逻辑学家,一个是疯狂的诗人,它们俩可以让我们在“自发产生原创思想”和“用理性去审视它们”的思维方式之间自由切换。

总结


《弹性思维》这本书我就讲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弹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两种高级的思维能力。过去,我们更重视分析性思维,因为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建设一种稳定不变的秩序。而今天,变化成了常态,弹性思维变得更加重要。

我先讲了弹性思维背后的科学道理。它是大脑在默认模式下重新整合信息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关联和重建。弹性思维是人的本能,但是过去我们不了解它,也没有系统地总结如何培养和运用弹性思维。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总结出培养和运用它的方法,这本书里,我把作者的建议总结成3点:当个新手、容忍拖延、放纵疯狂。其中一些建议可能对你有用,另外一些可能没有用。这也说明思维的问题,没有一种能够普遍适用的规则。

全部讨论

大慧慧慧2021-03-16 14:50

你现在买的什么好票吗?

侵她城夺她心2019-12-11 18:19

滴卡

AUTO7e02019-11-06 10:26

做人的准则,脚踏实地

永恒之心YHZX2019-10-23 10:56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一定不能少

雪球私募2019-10-21 17:12

是的,积跬步,至千里

浅陌7r62019-10-21 16:57

知识是一点一点累计的。

kzfde2019-10-14 09:02

幸运用户结果出来了没?

回忆的过去bb72019-10-03 15:15

喜欢积累知识的会参加的

大帅无疆2019-10-03 12:20

私募基金这些类的你得多了解才行

红红火火hk2019-10-02 21:00

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