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梳理自己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最近把自己的雪球ID改成了韭菜两年半,提醒自己,还是个嫩嫩的韭菜,别一不小心就被收割了;(从16/12开户到现在,其实快3年了)

逐步在股市也投入了不小的一笔钱,直接炒股+公募+私募+债券;

目标是等自己经过一个5-8年的周期,能够稳定跑赢沪深300 和大部分自己买的私募公募之后,希望越来越多的卖掉公募和私募,自己来进行操盘;目标平均每年12%-15%的收益;希望能够达到10年翻三倍,本金增加+投资收益,应该也积累了足够多的本金了;
再工作10年也该退休了;


总体上来讲,我还是看好中国经济,看多中国的股市;可能真的是看多的文章看多了,慢慢把自己也洗脑了;

为什么看多中国股市:
1. 看多整体中国经济;只要和美国鬼子不要搞得太夸张,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不可避免;和美国的适当摩擦,也有助于中国内部的改进;
2. 看了那么多历史文章和书,的确是倾向于相信,一个是经济从超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一个是随着各行各业逐步从自由竞争进入寡头/垄断阶段,市场上的这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里面的龙头垄断公司,都比较清晰的梳理了相对竞争优势;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其实是有利于股市的;美国历史上的漂亮50在中国的复现,从16年其实就开始了;应该还可以持续几年;
3. 估值上:A股经过10年的估值消化现在的确是估值不高了;可能对比其他国家的股市,总体偏低(横向相比);和A股历史相比,的确也在低点(纵向相比);
4. 资金面上:在中国,那么多钱,不是楼市,就是股市;尤其是最近P2P,信托等的暴雷,和无风险利率的下降,看上去的确应该是越来越多的资金会流入股市;无风险利率的下降本身也会促进股市PE的提高;所谓的养老金,保险资金,以及外资的流入,也会帮助恢复/推高A股的估值;
5. 政策面上,无论是注册制的逐渐推进,还是对于作假的个人,公司的处理,都在越来越严格;这个也是个很好的利好;
--说了那么多,我自己真的相信了;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

公募,私募都交了一些学费;公募是基本上浪费了几年的时间成本;私募是有亏有赚;自己炒股,也帮助了解如何选择私募和公募基金;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大V不如不信;都说股市基金最好买指数基金,但是在中国,事实上,好的主动基金还是有;长期跑赢沪深300不少;

其实一开始炒股,也没啥方法论;也就去年下半年开始比较闲,开始系统性的买了很多书在看;

比较幸运的是,一开始主要就是听朋友建议,基于尽量求稳不输的心态买了一些蓝筹股,什么双汇,平安,兴业,九阳豆浆,伟星新材;16年底17年,正好碰到蓝筹的大年开始,总体表现其实还可以;也不懂这些公司究竟是干嘛的;大概知道是做什么业务的而已;算是运气不错,第一年就赚了20%左右;

后面慢慢钱越投越多,公司也越买越多,比较受到邱国鹭的影响(看的第一本书就是邱国鹭的书),基本上都是倾向于买行业龙头,在18年的下跌过程中,逐步加仓,突破了自己最早设定的前两年限定投资金额的约束;也形成了15%保险+地产15-20%+家电15%(美的格力老板美大)+消费10%(伊利天润洋河)+制造(万华福耀伟星)+海康大华和一些投机仓位(券商/B,钢铁/B,恺英, 深成指B)+分众;A股其实一直算比较稳健,也基本上一直盈利;但是美股和港股就不行,美股基本投资中概,一直处于盈亏边缘;

一直想要集中持股,因为所有投资的书,包括看到身边赚大钱的都是集中持股的;但是始终没有这个能力和信心,可以在合适的价位重仓2-4个股票的;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努力,和其他朋友的探讨,逐渐意识到,毕竟不是靠股市吃饭的,也可能没有这个能力,真的去做到集中持股;或许现在的基于行业龙头的配置思路,可能是足够好的,可以帮助我达到,每年12%-15%的保值增值的目的的;所以现在基本上就是,这些行业龙头都先配置一点;什么公司掉的多了一些,在确认没有自己可以理解的基本面变坏的前提下,我就适当加仓一些;涨的多了,看情况,决定是不动还是卖一些;然后靠薪水的收入,逐步加仓;有机会或许可以试着发掘一些小公司,以及心情好或者为了交易的乐趣搞点小投机;

所以,在这个投资框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估计和分析,接下来10年,什么行业会比较好,而且竞争格局会比较稳定;就是借鉴日本,美国的经济/股市发展历史,选择未来10年还会继续繁荣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选择1-3家已经证明成功的公司;大概率不会太差;分析公司的好和不好,各个的战略,太累了,太难了;而且连CEO都经常自己看不到公司究竟会怎么走,自己也看到了好多这种case;

现在看来,接下来10年,

地产还会处于白银10年;估值比较低;已经配置;或许再配置个10%-25%;网页链接

家电其实没那么好了,但是基于中国的巨大人口,和对地产的配置,还是继续保持;择机可能做一些老板和美大的高抛低吸?

消费行业的伊利会长期持有;天润是最早的时候投机买入;找个机会亏的少点了,割掉;洋河等等看吧,再观察1年看看;基本上不赚不亏;

万华福耀分别处于自己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虽然福耀过去3年基本没涨,但是基本上也很难亏,等汽车周期回来,还是有希望的;万华如果下跌,还要继续想办法加仓;有机会的化,或许再加仓一些潍柴动力,或者三一重工之类的龙头企业;

有机会再配置一些银行股;

钢铁煤炭经过供给侧改革,盈利状况看上去在接下来的3-5年都会比较好;有机会也配置一点;


科技和医药,应该是接下来10-20年的主线;


但是中国的事实的科技股已经诞生(其实就是互联网股票,就是BATTMD etc)。或许不应该试图在A股找科技股;科技股错失了创业板科技ETF的机会;前端时间和朋友提过是个不错的想法,自己也小仓位买了点,但是很快就卖掉了;还是不相信;

医药股太难做了;门槛太高,而且政策变化太频繁;或许还是暂时不做比较好;之前小仓位买了点通策医疗,翻倍后就拿不住了。。。不懂的钱的确赚不到;或许可以考虑买点中药股,比如白云山云南白药片仔癀啥的;


资源股(机场,高铁,高速,水电)应该也是不错的生意;只是最近涨的太高了;就不追高了;

港股和美股:
港股配置化了地产(融创碧桂园,新城),腾讯,汽车(长城吉利),中国建材小米,和枫叶教育
港股看到了一堆便宜(PB,PE,股息)的票;但是在港股就一直没赚到过钱;不太敢再加仓;

地产逻辑在另外一个长贴里面总结了;还是谨慎看好;
腾讯看来的确有可能进入20世纪的微软的状态,如果增长的确慢下来,可能要花好多年来消化估值;如果有机会回到370,打算出掉一半再说;
汽车估计要等好长时间了;要等到下一个汽车周期的到来了;而且现在的问题,高端竞争不过进口汽车,低端一堆国企该死不死;可能过早的相信了,在好多行业发生过的进口替代会在汽车行业,选择了民营汽车公司里面最强的两个;或许不应该买经过太大涨幅的公司的股票?但是其实,家电里面的美的格力老板也都是历史上有巨大涨幅的公司;真的很难看得懂;
小米目前没赚钱也没亏钱,但是,我也是谨慎看好;小米的产品我用了很多;的确是不错;但是小米产品线也比较复杂,而且貌似毛利率比较低;资本市场可能故事不好讲;总体来讲,或许不是一个好的赛道;

全部讨论

宁波林2019-10-07 23:48

哈哈,先赞下超哥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果按照每年12%-15%的收益,目前的龙头方式集邮,未尝不是一个方式,但看了后还是觉得太分散,房地产、煤炭不是太懂,单家电股就持有美的格力老板美大,个人觉得还是太多,某一行业真要持有4家公司,起码得清楚,买格力和美的,老板和美大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只能选2只或选1只,会选谁,不是说买的越少越好,而是起码对买的公司得了解,长期跟踪,360看资料分析,耗费的时间还是蛮多的,即使花了这个时间,也不能保证一定买到大牛股,但会减少黑天鹅的概率,如果每个行业都买到3-4只,只会增加踩中黑天鹅的概率,毕竟买多了,跟踪的精力会跟不上(如果这样,好像反而是买指数更实在些,当然巴菲特在美国试验过,不知道谁在中国试验过,刚看了下上证50 25%不到点,今年的增幅,算不算事达到你预期了?)
另外,小米,是不是一个好公司,还是要看关键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多少,净利润率多少,或者可以和苹果公司比较下,看看小米是不是一个好生意,短期反弹任何股都有机会,长期还是看关键指标有没有改善并维持住。
科技:我觉得拿着腾讯不会有错啊,腾讯都在回购自己,腾讯的基因很强大。其他的科技股,我实在看不懂,像中芯国际,这个超哥可以看看,这家公司的资料我还没怎么看过,很花时间也很难懂,但如果真押中,可能是个大牛

paperhub2019-10-07 21:34

讨论已被 韭菜4年 删除

zenglp2019-10-07 19:34

讨论已被 韭菜4年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