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的一点理解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5回复:283喜欢:243

刚开始是看了名创优品,后来看到雪球上有人把这两家公司做对比,于是开始看泡泡玛特,没想到越看越着迷。这篇主要是讲讲我对泡泡玛特的理解,偶尔会谈到和名创优品的对比,下次再简要写写名创优品。

我一直想买入不需要卖出的股票。芒格说Costco是这样的公司,我是反对的,我的标准很简单,换一个平庸的管理层(人不坏,就是能力一般,事情做不到极致),你还会买入这家公司吗。我觉得零售这个行业,平庸是活不下来的。

要找到这样的公司,基本上商业模式要是非常特别的,要么是资源垄断性型、网络效应型、强大的品牌类型、IP类具有复利效应的类型。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网络效应类型的,如果说真的存在理想意义上的护城河的话,我觉得具备网络效应的公司是最符合的,所以我一直认为,meta是所有美元资产的机会成本。这个话题改天单开一篇来讲。这里想说的是IP类型的生意,我觉得也蛮好的。

一般来说,内容的生意不太好。因为①内容无法垄断,充满竞争。②内容不确定性高,意味着内容试错成本很高。③大部分内容的时效性短,需要不断投入。所以内容行业的生意模式要好,一定是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上面几个问题。

一种是做内容平台,类似抖音这种。在内容行业,我觉得这种是最好的。最关键是内容成本外包出去了,人类无限的智力资源无限使用,这种平台具备规模效应之后是不错的。

一种是IP生意,这种生意虽然内容有创新成本,但是IP的生命周期比较长,维护成本不高,足以覆盖内容生产成本,不瞎搞就可以躺赚。2023年总收入超过200亿美元的IP有14个,排名第一的宝可梦诞生于1996年。成功IP基本上越老越值钱,因为贩卖得是青春和回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更进一步,不完全依赖内部的智力资源来生产IP,而是某种程度上外包出去,作为IP生产平台,那商业模式又高了一级,这就是泡泡玛特在做的事。

简单讲一下泡泡玛特的模式,①通过潮流文化推广、和艺术家建联、内部孵化等方式挖掘IP ②通过盲盒、手办、潮玩周边等方式将IP包装成产品出售。

这里的核心是当然是IP的部分,展开说一下。IP分为几类:自有IP、独家IP、非独家IP。
①自有IP是内部孵化或者从艺术家收购的IP,可以再授权给第三方,占收入超过6成。
②独家IP一般由个人艺术家开发,大部分情况可以再授权给第三方,占收入2成左右。
③非独家IP一般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比如哈利波特什么的。

这里要特别讲一下IP产品的运作模式。一个IP被收购了之后,艺术家收到一次性的买断钱。然后每年出新的款式,过程是:艺术家出2D设计,泡泡玛特转成3D,提供设计建议,然后再产品化,这整个过程耗时8个月。艺术家会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抽成,但是每年有总的抽成上限,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大家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好,泡泡玛特基本上业务就是这样了,当然2023年公司又新搞了一些业务,这里暂时按下不提。下面就是回答几个核心问题。

1.业务赚不赚钱,品牌是否健康?

管理层指引是中长期毛利率不会低于60%,扣非净利率20%以上,我觉得实现难度不大。如果把股份开支加回来,估计净利润率长期在18%左右。品牌力=毛利减去销售费率,波动比较大,需要长期观察。

这里可以和名创优品做一些有趣的对比,看看不同的商业模式,表现在财务上的不同,当然这个对比还不是特别严谨,因为名创只是打算成为IP变现渠道,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具体来说,泡泡玛特通过自己搞IP获得了更高的毛利 60%+ VS 40%+,但是也因为要孵化IP付出了更高的销售成本 32% VS 16%,最后估计多获得5个点左右的净利。

所以这两家公司哪家生意模式好?如果只看公司本身,我会觉得名创更好,因为生意模式更平庸,更稳定。名创完全不用担心IP供给的问题,谁火都行,雁过拔毛,凭借规模优势帮助IP最大化变现,做的是一门无聊的快生意。但如果考虑到团队,我会觉得泡泡玛特更好,好的IP就像白酒一样越老越值钱,上限非常高,可以充分和时间做朋友,做的是一门性感的慢生意。

注:23年的销售费率相比前几年有很大提升,23年32% vs19年22%,细看了一下,主要是多在了雇员开支7.4%、电商平台的佣金2.7%、广告营销1.1%。21年公司员工数量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2.业务持续性怎么样?

核心是回答:老店是否持续增长?老ip是否持续增长?用户量是否持续增长?

老店情况
老店的同比增速是非常重要的零售指标。23年同店同比增长25%。再往前的数据受疫情影响挺大的,这个指标持续观察。

老IP情况
非常健康,Molly这个IP诞生于2006年,2018年收购的,收购前是没什么周边销量的。在诞生18年之后,现在每年卖10个亿,这就是IP的力量。在2017年,公司90%的收入都来自Molly这个IP,现在只占16%,skullpanda和dimoo也都是收购的IP,增速也都很好,说明公司有持续把外部的智力资源转化成IP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更看重头部IP的成长,一个头部IP能做到多大,天花板在哪,这个是真正体现公司实力的地方,如果公司具备把一个IP做到100亿的能力,自然就能做出很多50亿的IP。这有一点像李想说的,一年卖10万辆、100万辆、1000万辆车,所需要的组织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所以Molly的持续增长很重要。这个想法我后来在看2023年年中业绩会的时候,听到王宁也是类似的说法,大意是不能靠堆IP来获取增长,要把头部IP做好。

用户情况
用户保持高速增长,复购率比较稳定。70%是女性消费者,18-24岁、25-29岁是主力群体。用户画像:年轻白领、Z世代、年轻中产。

3.管理层靠不靠谱?

有几点有利的证据:
①公司上市4年以来,累计回购了4%的股份,且平均股息支付率31%。
②创始人王宁挂在嘴边的话是“尊重时间,尊重经营”,这恰恰是IP生意最重要的地方。以及专注organic growth,开店非常克制。
③我的leader几年前去拜访交流过王宁,对他评价不错,是个善于复盘自己过去得失的人。对叶国富的评价是“生意人”,我觉得对这两个评价都蛮准确的。
④看了业绩会的发言,我对管理团队整体印象很好,讲得都很实在,很扎实很理性。很难想象这么感性的生意是由这么理性的一群人在做。

4.未来的增长驱动力?

24年指引:24Q1表现超预期,预期增速超23全年。预期2024年集团收入增长不低于30%,海外增长不低于三位数。

海外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驱动力,现在港澳台和海外的门店只有80家(今年预期增加50-60家,长期东西方5比5),海外收入占比只有16.9%,未来几年保持100%的增速应该是可以预期的。作为对比,名创优品在海外光是直营店就有238家,海外收入占比已经将近40%了。当然泡泡玛特做海外比名创优品要难得多,名创的模式是卖日用品+大众IP商品,比较通用,泡泡玛特要做得让IP在当地有影响力,或者联合本地的艺术家推新的IP,所以这真的是一门慢生意。王宁说他去看欧洲的门店,百分之八九十是当地的用户,这个数字看起来是不错。

5.担忧?

外部竞争。我觉得王宁总结挺好的,实现情况是虽然泡泡玛特一直是打明牌,但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个行业并不是造一个娃娃搞个盲盒就能成功,IP经营能力、艺术家资源等等都是需要积累的。王宁说不往下看,要看的是迪士尼、乐高这些公司。

内部业务。公司在23年开始做乐园了,并把它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我开始对乐园有些顾虑,这么快搞这么重的投入是不是合适的,目前我听下来,管理层整体的态度是坚定而审慎。公司主要看重乐园可以加深用户和IP的情感链接,一个鲜活会动的IP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同的,同时对支出比较谨慎,会研究里面ROI高的东西。从业务逻辑来看,做乐园是顺理成章的,或早或晚的事,目前也没有大干快上的风气,所以问题不大。

更长远的,我在想可能泡泡玛特有一天不得不进入更多内容行业,因为全球TOP50赚钱的IP中:动画片/动画电影12个,漫画11个,电子游戏有10个,电影6个。要培养出真正全球的大IP,得通过这些触及面更广的媒介,当然这是很久以后要考虑的事情了,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一门慢生意,且走且看。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生意模式不错、天花板很高、当前增速不错、管理层和历史行为靠谱的慢生意。

阅读资料推荐:泡泡玛特业绩会纪要20240320
年报啥的在官网有,不发布季度报,刚开始不理解,现在觉得这种慢生意,不发季度报挺好的。电话会议在官网上没有,得去ftnn的官方账号上看。
雪球上讨论ppmt的人很少,推荐@用户344414175 @joosar @无敌泡泡龙 @Ethan小棒友 @野火烧不尽2024

CC @仓又加错-刘成岗

精彩讨论

jiancai04-22 13:15

80-90后,是进城的一代人,这代人小的时候,整体还购买力匮乏,是没有钱做精神消费的,他们的需求灭失了么?并没有,这些需求在有了购买力之后,会重新释放出来。
这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人和人的关系本来就是比较疏离的,亲戚朋友各奔东西,参与不同的城市化,人与人的陪伴,对他们来说,并不熟悉。
在城市中,所有场景,几乎都是陌生人,社交基本都是网络完成的,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形态。
这种感情,这代人会比较熟悉,他们的需求,也只有这代人能释放出来,泡泡玛特的老板,正好是这代人。

jiancai04-22 12:57

都市化,人的情感诉求是有变化的,假如传统的视觉锤无效了,就会有新的跑出来,我觉得泡泡马特和乐高就是这个载体,他们是都市化过程中扩张的。
我觉得泡泡马特和乐高的共性。
1;满足都市化过程中的疏离感,个人玩物。
2;私人陪伴,陈列好看,不断有新款,可玩性高。
3;视觉锤效果好,适合互联网传播。
4;有一定社交属性,但线上社交,还是都市的疏离感。
5;独生子女化之后,成人但仍旧保持低龄心态的中青年群体快速扩大。
传统迪士尼那种,过了低幼,顾客就脱落了,但泡泡马特和乐高不是这样的,他们的陪伴周期,可能更长,当然,持续性我也不懂,乐高自己持续性确实不错。

jiancai04-22 13:43

你去看一下泡泡马特的财报,销量最好的几个IP都是没有表情的,你说的表情包是要社交,我觉得吧,泡泡玛特赚的就是“不要社交”这种情绪的钱。

jiancai04-22 13:03

Molly是个香港人画出来的,香港早就都市化了,他们熟悉这种感觉,所以能领先内地设计师好多年,把这种感觉画出来。 $泡泡玛特(09992)$

jiancai04-22 12:45

视觉锤,可不可持续不知道,但Molly击中了很多人的大脑,这有点玄学,但肯定这个图像唤起了人的情感,有些东西,看着简单,但图像就是情感冲击力很大。
比如乐高,那么简单一堆方块,但视觉锤效果极好,和泡泡马特基本同时间在内地主流商场,疯狂扩张,一复盘就知道,时间点极其重叠。
小红书,抖音的时代,视觉锤效果好的品牌,传播成本低非常多,反倒迪士尼这些不太适应。

全部讨论

个人对PPMT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源于IP的可持续性。宝可梦、迪士尼、漫威等长牛了很久的IP背后是有电影、漫画、动画等支撑,以内容支撑IP。PPMT主打的IP主要靠好看,背后文化和内容的支撑较少。以这样的方式能否支撑IP的持续性我觉得是存疑的

我对泡泡玛特不太了解,乱说一句。我看全文你没有谈到盲盒这个关键的生意形式。如果IP成功,不卖盲盒,泡泡玛特还是泡泡玛特吗?盲盒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说了半天,没啥实际内容,主要是吹,实控人说海外门店都是当地客户,这个怎么证明?虽说年轻职业女性在经济下行周期更容易保住工作,但是,内地大环境还会坏下去。这玩意儿销售都在东部沿海,经济重心西移国内市场会很有问题!$泡泡玛特(09992)$

补充两点关于这个公司的一些特质,就是从疫情后,这家公司表现的是非常非常克制,这个克制也是去年上半年我觉得miss了不少的原因,包括这次年报提及的未来国内每年也就稳定开几十家,其实他完全有能力短期爆发出一个非常高的开店速度的(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因为有心的话去抓一下他小程序的门店分布,国内还有非常庞大的地区他没有进驻,包括一些他有抽盒机分布但是没有门店的城市,以他现在的情况只要想开,一年爆出100多家店是没有问题的,海外至今开的所有门店是全部盈利的,也有相当的爆店空间。但是他们依旧非常克制的按照自己节奏去走,追求一个走的比较稳的表现,这可能跟他自身疫情吃过亏有关,也可能跟创始人性格有关,但是还有一些关系,就是他有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不担心短时间有什么竞对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抢占了他的位置,而且ppmt这个品牌本身对于国内普通大众,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代名词了,他有相当的时间去慢慢经营,包括他的高端的mega,目前在国内也是几乎没有对手的存在(熊已经不行了,52toys出的那些更像是个笑话),也算是逐渐占领了心智。目前的海外扩张也是领先其他人很多步,海外是个空白区域,甚至可以说海外本来没有这个需求,是他像当年创造国内需求一样凭空创造出来的这个行业,那么当一些年过去之后,海外就会和国内一样,ppmt就是这个行业的代名词牢牢占领了用户心智,当然,现在还不够,虽然现在东南亚已经培育的很好了,欧美应该还是差点意思,王宁说的当地人比例我猜测只是逛店的比例,不是实际成交的比例,实际应该还是亚裔比较高,这里面可能也还有些文化差异,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包括港澳台喜好差距比较小,喜欢的ip也基本一致,但是美国似乎表现出来的差异就非常大,这个需要时间去探索挖掘,他们欧美最新的策略是和苹果一样去拿一些重要的点位做大店和文化的展示,这个应该会有一个成效,但是需要时间,不过好在挖掘和经营ip本来就是他的长处,而且短时间也没人追在屁股后面,有的是时间调整,他在挖掘全球艺术家做平台这块的能力是No.1的,这是还没出海的时候就积累的能力(没出海之前哭娃、小诺就是他海外挖出来的)。另外就是新业务,这家公司这两年其实折腾了不少新业务,因为盲盒确实是肉眼可见的有点摸到天花板的意思了,增速已经起不来了,这些新业务一般会比较担忧,但是在ppmt这,不说小品类吧,至少几个大品类:毛绒、周边、乐园、游戏(这个还没上),都不会亏钱,毛绒和周边乐园应该都是大赚的状态,游戏接下来两个月看吧,他没有很大的宣发投入,又有ip联动,应该也还好。对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可以比较放心的,很少会无脑烧钱做生意,做了就要有回报
另外这家公司还有一个相当的能力,是很持久,这个持久表现在一个是他的几个主要ip,从他接手到现在6-8年,每年年收入都是增长的,包括疫情期间,这点其实在消费里都算很少的(也跟ip这生意的独特性质有关系),另一个是他总能给一些老东西挖出来焕发第二春,这里就举几个例子,一个是mega原本的宇航员形态,这个其实就是早期molly一个普通形态,被挖出来做mega这种高端收藏品/软装,另一个是最近溢价很高的royal molly,这是molly设计师最早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有这个造型,可以说是十来年前的东西,能被他挖出来做出一个比普通mega更高端更受追捧的东西。labubu早期也是当过ppmt家的一哥,后来因为molly sp 逐渐起来而长期沉寂下去,而最近这一年也是因为被他挖出来了新的玩法和形态,又重新活跃起来,甚至可以说是这半年ppmt最火的东西,马上molly的新产品 baby molly,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产品线设计重新挖出来的。这一点雪球很少人理解到,因为雪球大部分的用户并不是他的受众,这种产品上的能力就很难看出来了

我似乎想明白了泡泡玛特的生意的缺点(相对于茅台苹果这种顶级生意):
市场空间不太大,已有产品的粘性随时间衰减。用户人群覆盖面不够广。具体而言,主要是15-30岁女性,年龄大了就退坑了,男性一般不喜欢;喜欢的产品买了一个不可能再想着重复买(除非盲盒抽到没办法),同时家里摆放位置有限,然后只有新的ip或同一个ip的新款产品才可能吸引客户再次消费。进入这个圈子的客户到了一定年龄就会退坑,公司想要发展就必须让更多的年轻客户入圈。
对比而言,
茅台酒的客户主要是4050岁以上有消费能力的客户,喜欢飞天茅台的人不会喜欢其他白酒 ,而且会一直喝下去,茅台喝一瓶少一瓶,再买一瓶还会再喝下去,随着年龄增长粘性增加、不会主动退坑。
苹果手机用户覆盖了十几岁以上的所有男女老少,喜欢苹果产品、系统和生态的人,以后大多数不会换成其他公司产品,尤其在欧美体系的国家,每两三年换个机或增加关联产品。圈进来的客户大多数都能留下来成为老客户。
为了解决上述弱点,泡泡玛特采取以下措施:1、不断推出新ip和新款产品,2、开拓国际市场,客户群变成全球15-30岁的女性。3、用乐园、积木增加对低龄儿童吸引力并增加各个ip的内涵,4、好游戏是能让用户愿意重复玩的,如果能做一款好游戏那么就把年龄大的和男性客户也吸引进来,那就提高了生意质地。5、如果3和4能够给基本盘带来协同效应,那么就更好了。
企业文化好能够让上述措施的成功率相对更高一些,比同行而言。

股价涨了这么多再YY是大忌,而且你看的时间也不够,我都跟踪3年了,也看不透

04-21 22:22

上周我写的ppmt很多“假设”,只是为了打赌好玩罢了。但实际上我是理性的长期主义,否则早就满仓干了(见实盘更新)。
看文章科普了ppmt公司运营,但没怎么提到“潮玩”这个词。潮玩行业很有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想过,
-为什么以前IP手办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市场规模?
-为什么你无法直接买到确定的所谓“隐藏款”?
-为什么IP(创意)的“出生”可以被垄断?
1、卖潮玩“盲盒”本身是一种商业模式
-潮玩非常讨巧的省去很多人物细节,放大突出脸部某个表情特点。容易规模化(开模)生产的同时,又让人更容易“共情”(精神价值);
-盲盒通过不确定的款式(概率)进一步提高产品“毛利”,极大提高用户复购率。收集(全部款式)和收藏(珍贵款式)的欲望在这个过程被全部激发出来;
-买到不想要的款式或者重复的款式,会产生交换的需求。买到珍贵款式(概率低),会产生溢价(和市场热度成正比)。交换和溢价,共同促成了“二级交易市场”,进而反哺“一级市场”的流量和需求;
2、卖”大体和摆件“是卖”盲盒“的商业价值再利用
3、市场上不乏一些优秀的IP设计,比如BOB
-好的IP能让人产生共情,而共情是碰巧出来的。哪怕设计过好IP的作者,也很难再设计第二个流行IP。所以对个人,设计IP很难(碰运气)。而对公司(需要持续设计出来),几乎就是必进死胡同;
-ppmt的头部IP,molly、sp、labubu、dimoo全部都是签约;
-ppmt国内已经形成了头部效应(品牌和流量),也就是任何一款优秀IP都能被泡泡玛特推起来。源头上内部孵化和外部签约艺术家,流量上垄断了线下会展和小红书(潮玩垂类用户最集中的地方)。流量反过来巩固IP源头;
4、线上玩法(产品放大器和去库存)、线下活动和周边、乐园,是在IP垄断的土地上长出的花
5、潮玩的用户有富裕的,也有年轻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可以买很久
$泡泡玛特(09992)$

04-21 21:41

个人觉得泡泡和名创有个共同的优点:海外市场很大,而相比某些行业,零售几乎没有被制裁的风险。

为什么会没有竞争对手呢?$Funko(FNKO)$ 不是吗?
这个行业政策风险其实挺大的,如果有一天盲盒金融属性过强,在跌加几个倾家荡产赌盲盒跳楼的新闻。可能会和$斗鱼(DOYU)$ 一样突然因为涉赌遭遇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