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日本在衰退,但日本人过得还行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0

作者 | 宝珠

“在1990年之前,日本人对于住宅和子女教育的投资判断都是建立在他们永远不会失业,并且薪资将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

“但是这个预期在20世纪90年代被彻底颠覆。员工成了企业债务偿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受害者。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员工在奖金和红利减少甚至完全取消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费用却丝毫没有减少,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开始动用以前的储蓄来弥补亏空。”

上述几段话出自辜朝明的《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不仅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显学”,更与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密切相关。

《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大量倒闭的企业,暴跌的楼市,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判,阴霾般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开始勒紧裤腰带,削减大件支出,尤其是身负房贷者,更是集中精力攒钱提前还贷。

企业和人一样,更加谨慎地扩张规模,减少投资,那些负债累累的公司则掉转船头,一门心思想要还清债务。

这在微观层面上是一种理性的应对措施,但当它成为集体现象时,就会变成一件特别糟糕的事。当一家企业减少支出,就意味着另一家企业在减少收入。

需要承认,尽管经济活动是独属于人类的游戏,但这场游戏突然崩盘,人们往往不能一下子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辜朝明之前,经济危机产生的主流观点,在于货币的供给方(一般来说是银行)出现了问题,盲目的投机者使得银行不良贷款、坏账增多,银行借贷供给能力下降,使得企业贷款困难,经济发生衰退。

基于这样的理解,过去的救市政策主要围绕在货币政策上,通过降低利率刺激资金流动——企业总是逐利的,当贷款利息足够低时,它们有什么理由不借款呢?

但这一方法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失灵了。

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日本的长短期利率和房贷利率双双降低至历史最低点,几乎接近于零,却没有对日本的股市和经济产生刺激作用。

日本企业对极低的利率视而不见,相反,企业债券发行总额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起,日本的债券偿付额超过了新增发行额。这说明,日本面临的经济困境并非过去通常认为的“结构问题”,也就是货币供给方的问题。

辜朝明在《大衰退》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资产负债表”概念。他认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房价暴跌等因素导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企业负债超过了资产,实际上陷入“技术性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将现金流全部投入到债务偿还中,修补资产负债表,将企业拖出“技术性破产”的泥淖。

而这样正确且负责任的做法,最终变成了合成谬误——局部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未必是对的。

为了说明不同的应对手段,辜朝明用阴、阳两个阶段对经济周期进行了区分,在“阳”阶段,企业有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将利润最大化视作企业的目标。这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但是当经济周期处于“阴”阶段时,大量企业的目标不再是扩大利润,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在忙着还债,此时货币政策无法再起到调节作用。

辜朝明提出,政府应当使用财政政策,政府弥补企业的空缺,通过借债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日本政府的核心决策部门,推动了当时日本政府实行适度的财政政策。

在他看来,尽管日本失去了十年的发展时间,却避免了一场灾难,他在书中写道:“日本政府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国民生活水准灾难性的下降。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财政刺激政策可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政策之一。”

但在现实中,由于财政政策“大兴土木”导致日本政府债务高台,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上台,进行了债务整顿,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削减。

小泉纯一郎

2008年春天,英文版《大衰退》出世。可以见到,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理论并未能挽救日本失去的十年,不过也如他说,英雄都是在危机爆发、无数人丧命后出来拯救无辜的,没有人会因为事先预防了危机而被称为英雄。

在此之外,辜朝明对政府加大基础设备投入之举的认同,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另一个视角:经济增长自有其周期,假如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会停滞,甚至相对的衰退必然会到来时,那还有一种东西值得保护,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正如2022年辜朝明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中说的:“如果日本政府 1980 年允许开发商建更多房子,即使开发商随着泡沫破灭而破产,人们的财富贬值,但他们住的会更好、生活地更好。我想这是唯一的、也是我们真正期盼的事情。”

$上证指数(SH000001)$ $道琼斯指数(.DJI)$ $恒生指数(HKHSI)$

全部讨论

motiandoushi2023-06-05 16:40

小泉和安倍时期的jpn央行总裁是谁?
安倍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啥?是否有独立于主流西方经济理论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