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有,而且有打持久戰的意向。
1. 探测距离和FOV大概率不如Innoviz和Aeva?这条只是你的猜测。Innoviz公布的探测距离是最多300米,但显然那不可能是10%反射率。Aeva的500米也是最大反射率的情况,10%反射率的数据你并不清楚。对汽车厂商来说,10%反射率达到200米就够用了,剩下的就不是距离的问题。
2. 华尔街的预期和我是否相信这个预期有什么关系?我在群里也说过,如果能到15M营收就是非常好了,但是环境不好不能期望这么高。现在营收出来了,股价下跌,说明是市场相信了华尔街的预期从而对实际数字感到失望。
3. SCA应该是前任CFO搞的,她走了就没有这个提法了。我做sales 20年了,booking当然比SCA可靠一些,但是booking也不完全可靠:一个是你说的是时间跨度问题,到底是几年内要交付的订单,这个区别很大;另一个是booking本身也是可以修改甚至取消的。销售和代理商联手操纵booking来做数字满足考核指标,很常见。所以不必对booking太在意,只能说聊胜于无,毕竟是实实在在的订单,比Innoviz那个60亿美元的order book更靠谱一些。
4. 我也注意到这个early B sample的说法怪怪的。在CES上并没有提到今年的B sample,只是说会推出新的sample。去年4月的A样是用了旋转雷达OS系列的Godzilla芯片,今年展会上的样品是集成了专门用在DF系列的Chronos芯片。B样的定义就是外形尺寸、性能规格都最终确定了,所以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叫B样,不存在将来再推出real B sample的情况。从CEO的说法看,今年下半年的这个样品的外形和性能都是最终确定的。
5. 这是CEO自己说的,你听了电话会议就知道,或者去seekingalpha看看会议记录。
6. 揣测就不回复了,没有依据。
7. 同上。
8. 目前看ouster的量产时间表没有变化,和去年Q1财报给出的进度一样,也就是今年下半年B样,明年C样,25年下半年量产。我们只能一步步看它是否按时间节点在推进。其它厂商的量产进度不太一致,有好几家是推迟了的,甚至推迟了几次。比如Luminar,比如Aeva,Innoviz不用提了,宝马量产的事说了多少年?现在不提了。你说的分分钟碾压ouster的41M,似乎只有Ouster永远不会量产?我的看法是Ouster选择的技术路线难度大,但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一旦量产是有很大优势的。现在B样做出来,最难的技术部分也就是flash面阵探测200米以上距离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应该是制造工艺的问题。这方面OS系列已经生产了1.8万台,应该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
最后,你这么不看好ouster,不如大胆做空。我是继续做多,而且坚持以前的观点:这只票要拿到2025年量产的时候。
Ouster真正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是已经量产这些混合固态雷达,尤其是禾赛和速腾。在25年之前,这两家会抢走不少订单,但25年以前不会真正放量。混合固态成本不低,到底能不能赚钱,还不清楚。量产后的可靠性如何,也不清楚。
Aeva的技术有特色,但技术挑战不小,我对FMCW理解不多,不好点评。只有一点,FMCW独特的测速功能在ToF雷达上是通过计算得到的,而且10fps/20fps的速度,计算的时间很短。将来FMCW和ToF不会相互替代,而是各占一部分市场。谁的份额大,要取决于成本、性能、迭代升级的速度等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