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传统药企的转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9回复:105喜欢:246

前几天@黄建平 写了一篇文章,讨论传统药企的转型:网页链接

我对此颇有体会,于是也写点想法吧。

从2014年开始我就比较关注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动机挺简单的,就是觉得:一是国内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最起码需求不会萎缩;二是国内医药行业距离海外差距太大,有足够的追赶空间,也许能产生个医药界的华为?三是国内毕竟还是有工程师红利,作为劳动力的科研人员还是比海外便宜多了;四是人口基数大,患者多,临床试验会比海外便宜很多。

2014年到现在大概5年了,这算是很长一段时间了,足够验证很多事情。

黄建平说得没错,传统药企的转型大部分不太顺利。只有极少数突围而出,他举了两个例子,当然那两家药企的策略不一样,一家执着于做创新药,真正地fast-follow海外的最新进展,申报临床试验特别早、临床试验进度特别快,未来也将批量上市各种创新药;另一家则是执着于做仿制药,把仿制药研发彻底工厂化、流水线化,规则精密、做事规范,所以审评中心的发补少,于是获批仿制药像生小猪似的。

但其他药企,很多都遇到麻烦了。比如,创新药扎堆于没啥意思的老靶点,申报临床又晚,临床试验还做得特别的慢,连招募患者也困难,创新药的上市遥遥无期,而且靶点又不新,竞争激烈,上市之后又该怎么卖?


再比如仿制药的申报,经常被审评中心发补好多次,白白浪费大量时间,结果就是上市晚,抢不到首仿二仿甚至三仿,上市即面临激烈竞争;而且,仿制药的数量还不多,竞争对手每年像生小猪一样拿二三十个批文,自己连一两个都难产。这样下来,差距岂能不被拉开?


2015年毕井泉改革之后,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确实是一日千里。对于药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退得还非常快,竞争非常残酷。

对于创新药来说,靶点稀缺本来就是个问题。各位朋友读读论文就知道,一年能有一个亮眼的靶点被发现,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这是全球的问题。

而对于国内来说,这个问题还更严重:美国有能力为罕见病患者报销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药费,中国行吗?因此,针对许多罕见病的孤儿药,在美国可以赚大钱,在中国根本没有商业价值。这样一来,在中国可以利用的靶点就更少了。对于药企来说,抓不住这些好靶点,而让竞争对手抓到了,那自己就彻底失去了未来。


但实际上,很多传统药企真的就很轻松地失去了未来。老板不读、或读不懂国外顶尖期刊的论文,以前觉得找个科学家就能解决问题,现在看这样搞真不一定行。据说,某大药企的老板每天都读论文,那么不读论文的老板,竞争劣势太大。传统药企的老板想搞创新药,但不会选人,被职业经理人骗得团团转的并不少见:不仅被骗钱,还浪费了巨大的时间窗口。

以前觉得,传统药企有老产品赚钱,因此有资本投研发,实在不行收购些新药回来,但现在看,还真不是这回事。

中国真不缺钱,这几年资本泛滥,连共享单车这种东西都能砸几百亿进去,怎么可能缺钱呢?中国缺的是牛人、缺的是技术。有牛人有技术,从投资者那里拿到大钱真不难。对比起来,传统药企赚的那点小钱,还真不算什么了。某药企一年可以砸40多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传统药企得辛辛苦苦赚多少年?

而且,投研发的话,没方向感绝对不行。钱到没有意义的方向,就像扔水里了,连个泡泡都不会冒(这是比喻,意思是连论文都没法发),这样投再多也没有用,投得越多,损失越大。

投研发的话,投得分散也没有意义。什么靶点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得不好、做得慢,一个临床试验做了几年没动静,也不知道是临床前的药没筛好,做不下去了;或者现在已经有新药了,患者都不愿意入组当小白鼠了;还是在医院的关系不深、钱没给够,招不到患者。总之,看起来就是效率特别低。

收购新药授权,也很难。国内资本泛滥,钱是追着牛人和好药的,传统药企要拿授权,这要大出血;从海外买倒是便宜不少,但也容易被坑啊。

正是因为国内资本泛滥,所以BioTech有可能很快被催熟为Big Pharma。国外BioTech被Big Pharma收购得多,而国内则是直接催熟为Big Pharma,成为传统药企的直接竞争对手!比如,某药企2014年时籍籍无名,现在呢,研发管线就是Big Pharma级别的,而且看起来,不仅自己的研发能力强,BD(商务开发,主要是拿新药授权)的能力也超强!

新型竞争对手在崛起,传统药企该怎么办?

有人讲,某些药企很努力、很有魄力,但现实是,以国内医药行业残酷竞争的现实看,努力、有魄力固然好,但必须有能力啊。在竞争中死掉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犯了错,有时候真就是时代变了。

作为围观群众,看这场戏,感觉很精彩,或许有同情,但切勿当陪葬品。这5年的时间,足够证明许多许多事情了。

而对于传统药企及传统药企的老板,要发展,也只能靠自身能力建设了。也许,老板应该从每天读一篇论文做起了?

精彩讨论

高级注册装逼师2019-08-21 13:50

深度好文啊。。。我通过阅读汤汤的这篇文章,说要成为优秀的药企缺的不是钱,而是人、还有技术能力,领导人等等。。。我突然幻想自己穿越到5年前,我如何才能提前、逐渐发现这些好公司呢,段永平还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做正确的事和本分。就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5年前不去看哪家药企最有钱搞创新转型,而是看哪些药企在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作对,有作对正确的事的决心和能力。一句话: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才和正确的价值观。

okok742019-08-21 15:05

术业有专攻,非技术背景的老板每天一篇文献也不是办法。但是医药行业逆向淘汰久矣,头部大多是医药代表和资本方,周围聚集的大多不是科学家,而是挂着科学家名头的社会关系混子和小偷。干活的在中间层和底层,没有机会和发言权。

传统大中药企,尤其是国有机制,几乎不会有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
所以我建议等几年再看,医药行业的科技和创新被规则摧毁,重建也不是一两年的事。这些年也看到,过去的同事,几十年坚持做技术的工程师们,被压制了20多年,现在陆续小企业起步开始创新药研发。

学经济家2019-08-21 14:10

“传统药企的老板想搞创新药,但不会选人,被职业经理人骗得团团转的并不少见:不仅被骗钱,还浪费了巨大的时间窗口。

以前觉得,传统药企有老产品赚钱,因此有资本投研发,实在不行收购些新药回来,但现在看,还真不是这回事。”

对,企业实操中每一环节都并非“理所当然”。想起我以前闲聊汽车行业时说,本土一流车企还是等魏小军、王小福吧。意思是别对这一代人抱什么指望,但其中原因几句难说清楚,你这段是个很好的例证。

张小丰2019-08-21 13:21

我本来想写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但是你把我想说的全部说完了。。我就不写了
另外这一波创新竞争还是挺激烈的,但是下一波我认为反而不激烈。。因为没几个药企更得上节奏。

沉默的70后2019-08-21 13:04

老板读论文难。
读综述都难。
更不消说英文论文。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