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都比化药仿制药高不少
未来,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制造中国版的“专利悬崖”,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和定高价的仿制药都将面临惨烈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来,即便老龄化日趋严重,医保资金也能撑更长时机。绝对不应简单地以“老龄化”作为逻辑,这是简单线性思维,是第一层次思维,这样可能导致重大逻辑错误和惨重损失。
美国市场的“专利悬崖”是啥样的呢?美国市场上,仿制药(无品牌和有品牌)的处方量占90.3%,但销售额上仅占23%;而创新专利药的处方量仅占9.7%,但销售额上却占77%——这就是“专利悬崖”效应造成的结果。美国仿制药的价格压得极低,净利率通常不超过5%,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未来必将把美国的“专利悬崖”搬到中国来,这样才能以低廉的价格解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以美国的处方量为例就是90.3%的需求),解决医保资金紧张问题,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所以,未来不能简单线性地思维,认定“老龄化”=“用药需求提升”=“药企利润增长”,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2018年以前,发改委管定价,人社部管医保目录,卫计委管招标采购,最后都由医保埋单;付钱的谈不了价,谈价的不管买,管买的不付钱,都没动力,自然价格虚高。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成立了“超级医保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定价、采购、支付三合一,以后恐怕降价的执行力就会强得多,按通用名支付一定会在未来落地,那时候仿制药就只剩“价格战”一条路了。
美国市场的“专利悬崖”是啥样的呢?美国市场上,仿制药(无品牌和有品牌)的处方量占90.3%,但销售额上仅占23%。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未来必将把美国的“专利悬崖”搬到中国来,这样才能以低廉的价格解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解决医保资金紧张问题,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所以,未来不能简单线性地思维,认定“老龄化”=“用药需求提升”=“药企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