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牛大有没有关注过 为什么双星年报披露的分条线收入增速≠公司产能产量表得出的(1+单价增速)*(1+销量增速)-1?
以及想请问报表应收票据大幅增加的原因是“转回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这个增加额度两个多亿,是触发追索权导致坏账了吗?(想贴一下数据表……但是不知道怎么附图……)
2020年的产量是45万吨,销量49.5万吨,其中有4.5万吨是年底清理了前期做实验的废膜,所以剔除这4.5万吨(假设单价1万元,因当时价格较高),公司20年的收入是45.9亿,21年收入59亿,相比45.9亿同比增长28.5%。而我们看功能膜之外的新材料,20年销售22.2万吨,21年销售29.5万吨,同比增32.8%,新材料20年收入27.55亿,21年为40.85亿,同比增48%,成长性突出,并不是表观的收入增长17%。
2.22年销量和收入预测
我们也看到,21年合同负债相比21年三季度有明显的下降,因四季度新产线投放,满足了客户需求,加上其他层面也能证实公司去年一年总体上供应偏紧。我们可以假设21年公司新材料的实际需求(吨数)增长是50%为33.3万吨,而实际满足了29.5万吨,增长了32.8%,那么这里就有3.8万吨的需求被推延到22年,假设22年需求同比增40%为46.6万吨,再加上21年未被满足的3.8万吨,则22年的需求为50万吨。
虽然公司规划是今年销量75-80万吨,但笔者还是保守假设新材料49万吨,总销量70万吨。
年报最大的亮点(见第一张图)是单吨价格上涨了15%,其中有10%是新材料的吨价上涨了10%,有5%是新材料占比提升。由于21年底新材料各个板块的价格提价5-15%不等,我们假设平均10%,那么在不考虑产品继续优化升级,后道加工上量等因素,仅凭涨价10%和新材料占比继续提升,22年吨价将提升至1.33万元。所以即便是70万吨的销量,22年的收入也轻轻松松达到90多亿。
3.一季报预告分析
根据一季报预告之后电话会议的纪要,一季度销量13.7万吨,但还有差不多2万吨因疫情没有发货出去。未来每个季度都有三五万吨的环比增长,因此全年销量目标75-80万吨。
毛利率近30%,净利率20%,这样根据预告的利润3.45-3.72亿可以反推一季度收入17.25-18.6亿,同比增35%-45%,单吨价格1.26万元-1.357万元,中值1.31万元。
毛利率进一步拆分,功能膜的毛利率下滑较多,有可能从去年的25%下降至20%,综合毛利率公司口径是30%左右,笔者保守假设是29.5%,测算方法和未来毛利率的预测请看专栏文章:过去几年双星新材原材料成本和毛利率研究。
而根据纪要披露,1季度功能膜的收入占比为21.6%,我们假设功能膜毛利率20%,则可以估算新材料的毛利率。
32.1%,而去年全年来说,新材料的毛利率为35.6%,所以,一季度新材料的毛利率下滑3.5个点,和纪要的说法也基本一致。不过作为新材料公司,32.1%的毛利率,还算是正常的。而且根据经验,一季度是淡季,工作日较少,但固定成本不变,因此淡季因素一般会影响毛利率1个点,过往一季度的毛利率也较其他季度毛利率稍低,因此实际毛利率下滑幅度并不大。
4.年度净利润敏感性分析
销量根据悲观、中性、乐观,设置70/75/80万吨三档,一季度吨价中值即有1.31万元,因此全年均价1.33万吨是保守估计,而毛利率设置中性、乐观、悲观三档,30%、29%、28%,期间费用率9%(因规模效应,比21年略低),对应净利率为21%、20%、19%。我们看到,只要不出现销量和净利率同时悲观情景,净利润18亿(同比增30%)是没有问题的,和公司口径一致,而在双中性的假设下,净利润将达到20亿(同比增45%)。虽然较之前过高的预期有所下调,但今年宏观经济压力、原材料和疫情冲击,未来市场将会发现,这样的业绩在A股,尤其是中游制造业中还是比较稀缺的。
风险提示:1.原油和PTA价格失控;2.疫情失控;宏观经济严重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