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方面,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公司这一块的收入除以总的市场。比如说公司今年会做到75万吨,而全行业是500万吨,所以公司的份额是15%,新材料方面的份额则有20%多。比如说光伏公司10万吨,全市场40万吨,那么公司就是25%份额。第二种方法就是看看公司纪要,公司会有说,尤其是在某一家大客户的份额。
客户订货时,公司的报价是按照最近的PTA来报价,而公司在先前一段时间比如说一个月,原材料是按照标杆采购进行,也就是会采购近一段时间比如说一个月内,可以保证正常盈利的相对低点的原材料。比方说PTA近一个月涨价100元,而公司在近一个月采购的原材料可能涨价幅度是0-50元,因而可以赚取50-100元的原材料价差。
公司能够顺利实施这一经营模式,首先是标杆采购模式,然后是良好的财务状况支撑在低位有足够的信用订货,最后就是公司强大的产能和五大板块协调发展,保证订单稳定,可以从容进销存。
最后再说一下双控对公司的影响。
双碳和双控背景下,上游原材料将温和上涨,维持高位震荡。
公司产能充足,自己供应绿电,不受双控影响,而且可以提价。而友商方面,不管是中小友商还是体量相当的友商,大多数受到双控影响,产能无法释放,导致份额和大客户丢失,双星则可以趁机扩大份额,拿到更多大客户。
总需求方面,由于友商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双控限电停产压力较大,需求端则是全国甚至全球,需求的弹性更小,假设友商产量下滑10%,需求只会下滑5%(只是假设,没有具体测算)。
综上所述,尽管现在预期存在一定的混乱,但我们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双星新材不仅不受双碳双控以及“类滞胀”背景的影响,而且可以趁机扩大竞争优势。
-----------------------------------------------------------------------
市场份额方面,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公司这一块的收入除以总的市场。比如说公司今年会做到75万吨,而全行业是500万吨,所以公司的份额是15%,新材料方面的份额则有20%多。比如说光伏公司10万吨,全市场40万吨,那么公司就是25%份额。第二种方法就是看看公司纪要,公司会有说,尤其是在某一家大客户的份额。
对公司的理解应该看他的平台型模式,光学显示膜是他攻克的一个细分行业,而且基本盘没有问题,份额在快速提升,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有限。公司光伏、高端离保、热缩、窗膜增速都很快,而且还在不断升级和扩大品类。
三四季度肯定比二季度好,因为二季度受疫情影响是一个低点。毛利率总体上30%水平波动,毛利率下降主要是传统膜的影响
看了很久,感觉公司的布局,想象空间,产量扩张,估值都还可以;
但是光学市场不景气,上游原材料暴涨,和不太靠谱的管理层,又让我很谨慎;
有点下不了手;
大神现在还持有么?Q3,Q4看到什么营收/毛利率?
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