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看专栏文章关于恒力的对比
基本情况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6 年借壳“大橡塑”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场,公司控股股东为世界 500 强企业——恒力集团,持有公司 29.84%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直接持有公司 12.59%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 63.16%的股份;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二十余家企业,分别在苏州、大连、宿迁、南通、营口和惠州等地建立了大型产业基地。
公司在18年底完成了炼油和pta项目投产,打通全产业链,因而收入大幅提升,毛利率也出现跃升。
网络资料来源:
苏州首富,1天入账15亿,坐拥千亿民企!中国只有3人能“压制”他
女会计嫁给小4岁的苦力,后合力收购破产国企,今夫妻赚到8百亿
实控人介绍
范红卫女士:1967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1年12月担任吴江化纤织造厂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1月至今担任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2002年11月至2011年8月担任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担任董事;2011年8月至2016年3月担任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16年3月至今担任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陈建华,男,出生于1971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为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副会长、江苏省商会副会长。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
恒力石化范总和陈总的婚姻是一段传奇,事业也是一段传奇,在此不再赘述,网上资料很多。
启示一:笔者总结恒力石化的特点是1)有眼光有魄力胆子大--善于找到重大机会并敢于重拳出击;2)有商业眼光--布局全产业链,具体产品采取高端化和适度差异化的策略,投下去确定能有收益(财务杠杆较高);3)心细、执行力强--大炼化、pta等百亿级的投资,对每一个环节都巨细无遗,并多次提前完成计划。
所以,总结起来,恒力的产业战略是前瞻性的找到成熟确定的大类品种,重拳出击,并适度差异化。但注意是大类品种为主,适度差异化为辅,寻找一个平衡点。
比如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 做深做宽产业链 寻求更多突破点文中范总看好可降解塑料方向,并已实施建设90多万吨。据笔者查阅资料,可降解塑料对应的普通塑料市场是900万吨,每一吨2万元,千亿级别的市场。所以,一般来说,没有几百万吨的市场,恒力没兴趣也不值得他玩。
启示二:公司在十三五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打造了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的十四五规划在年报中大致披露,上游继续完善,但战略方向将逐步转向下游新材料。
新材料战略由上述四家公司实施。主要产品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和PBS/PBAT 可降解新材料等高研发属性领域。
启示三:和双星新材有竞争关系的主要是康辉新材料公司,具体的产品是聚脂薄膜。
康辉新材料公司的总经理刘建先生:1966年1月9日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涤纶三厂技术员、助工、工程师、车间副主任、主任;2002年11月至2011年7月任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聚酯部经理、总经理助理;2011年8月至今任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康辉新材料的主要产品是bopet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和可降解塑料,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现有年产 26.6 万吨聚酯薄膜(产能利用率73%)、16 万吨膜级聚酯切片、24 万吨工程塑料,而17年聚脂薄膜是20万吨,工程塑料是16万吨,可见康辉石化的新材料在十三五期间进展较慢。
笔者猜测的原因呢,首先是总经理刘建先生并不是聚脂薄膜专业出身,过去的经历还是偏大宗化工品;然后是公司在营口,研发和人才什么的可能能力和投入都一般(所以新投资的聚酯薄膜项目放在了江苏康辉了);最后就是在十三五期间康辉新材料不是集团发展重点。
不过由于十四五集团重点发力新材料,所以康辉就开始动起来了。首先是大力发展90万吨可降解塑料,然后是聚脂薄膜计划21年底增至38.5万吨,未来三年计划将普通聚脂薄膜在26万吨的基础上再增加34.6万吨,同时增加12.4万吨的高端聚脂薄膜。
那么恒力的巨额投资对双星是否有冲击呢?笔者认为比较难。
1)由于康辉公司的总收入大致也就是30亿,净利率不超过10%,加上过去集团不重视,自然在研发投入方面不会太多。虽然现在开始加大投资,加大研发,招聘人员,也购买了布鲁克纳的设备,但在光学膜方面想赶上现在的双星,甚至是裕兴股份这些,都还需要较长时间。
2)从扩产规模来看,三年增加38.5万吨的功能膜产能,而且产能利用率只有73%,那么对应每年增加不到10万吨产量,其实并不多。普通膜国内200万吨,每年增加10%20万吨,恒力的扩产并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3)高端聚脂薄膜其实就是指的ito之类的低端离保膜(相比大宗化工品当然还算是高端差异化了),而且3年才投产12.4万吨实际产量不到10万吨,每年增加2-3万吨。
4)之前笔者也说了,恒力是一家很有魄力很有野心的公司,但也比较激进,因此不是大品类,他没有兴趣,投下去如果磨磨蹭蹭三五年不能盈利,他也没兴趣,因此,bopet光学膜,就算是东材科技从建成到量产,也花了3年来爬坡,恒力只会挑一些成熟确定的品种来做,涉及到复杂工艺,定制化需求的,他就玩不下去了,拖不起。
5)大家如果仔细看董事长范总的讲话,以及康辉的投资明细,就会发现,康辉公司未来主要的定位还是可降解塑料(在营口本部投建),只是为了配合十四五新材料战略,工程塑料,聚脂薄膜也同步增加产能,可降解塑料可是起步就是90万吨,未来做到几百万吨都是有可能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恒力石化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喜欢对大品类实施重拳出击,而且投下去必须出成绩,慢工出细活拖拖拉拉不是他喜欢和擅长的,所以他喜欢找一些有前景的成熟确定品种猛干。而这和双星的战略是完全不同的。双星是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制造端工艺解决以后,开始往解决方案延伸,讲究的精细对接客户,合作研发。和恒力的确定性大品类适度差异化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而且恒力的扩产,主要是化工化纤(从一滴油到一根丝战略),可降解塑料这一类大单品,聚脂薄膜不是重点,也不擅长,年均量也不大。不管是功能膜还是光学膜,对双星的影响都不大。
-----------------------------------------------------------------------